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穩定是財富大敵?不跳出房產財富思維定式難求自由!

中美貿易戰, 這次矛頭指向了中興。 來龍去脈不再多說, 但最終扼住企業命門的, 就是科技。 晶片被控制使用, 幾乎卡住了國內電子產品的命門,

因為現在自主品牌的晶片還沒有能夠投入市場。 電腦看英特爾、AMD, 手機則是高通, 作業系統是安卓和iOS的天下……

這裡並不是要對中美貿易戰進行分析, 而是以大見小, 從公司的遭遇, 聯想我們投資者的境遇:要想在風雲動盪的資本市場立於不敗之地, 如果失去了核心的競爭力, 那麼即便是一時獲得了投資的勝利, 長遠看也很難抵禦變動的經濟形勢帶來的資產風險。

比如說, 我們的投資者熱衷於房產, 其實從歷史看, 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畢竟, 房產增值速度是遠遠超于工資增長水準的。 比如北京, 2018年的房價相對於2014年, 從每平米4萬漲到每平米6萬, 而平均工資只從6000漲到9000, 增長率倒是相差無幾。 但是買一個房子的成本, 就拿一天80平米的房子來說, 卻足足漲了160萬, 相當於15年的工資。 所以就有這樣一種思維定式:買房, 就是賺錢。 正如國內一些企業在經營思路上, 走著再加工的路線, 而不是謀求原創;畢竟原創要投入大量的資金, 一旦失敗, 則血本無歸。

但這類企業現在的狀況什麼樣呢?有些已經領到了教訓。

作為投資者, 如果也像一些企業那樣, 教訓也是遲早會來的。 而且, 這種思路不僅僅針對於投資;有的人覺得投資風險大, 乾脆因噎廢食, 找個好工作, 不再折騰其他的事情。 但文章開頭就說了, 工資的增長幅度小於房價, 也小於物價的增長幅度;僅僅靠工資不但不能致富, 連維持現有生活狀況未來都不能保證。

現在的穩定, 一定是未來財富瓶頸的前奏。 傳統工資的模式也好, 房產投資模式也罷, 已經越來越不適合當今的新商業, 尤其是互聯網商業社會的發展速度;工資是線性增長, 而互聯網下的商業社會是幾何級的增長。 不要說工資的收入趕不上社會發展的速度, 就連房產這類投資品, 如果還按照之前的模式去操作, 也很難實現資產和財富的保值增值。

從這個角度看, 國家提倡“房住不炒”, 實際上是在幫助盲目的投資者避險;但如今還對單一的房產投資情有獨鍾, 就像企業擺脫不了勞動密集型生產模式一樣, 投資者總是一湧而上去搶房子,

不能說走向不歸路, 但也不再是穩賺不賠的方向。

那麼未來的投資模式應該遵循什麼樣的思路呢?

首先, 重視現金流, 不要把資產規模放在首位。 國人對待財富, 有很大的面子心理, 覺得資產是個人的門面, 有好幾套房是非常光榮的事情, 卻不去考慮,這好幾套房,是能帶來持續收入的呢?還是每個月帶來巨額月供的呢?

其次,重視多元佈局,這不僅說要跳出單一專案來配置資產,更要跳出單一市場。房產市場不僅僅由國內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之分,也有國內國外之分;房產不僅僅只是多層或高層住宅,也有別墅、商業地產、倉庫、碼頭等,都可以用來進行資產配置。而這兩點要共同考慮的就是,買入的資產,能不能帶來持續、長久的現金流收入,才是這個資產值得不值得買的關鍵。

本文原創,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房產投資煉金術》課程導師,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

卻不去考慮,這好幾套房,是能帶來持續收入的呢?還是每個月帶來巨額月供的呢?

其次,重視多元佈局,這不僅說要跳出單一專案來配置資產,更要跳出單一市場。房產市場不僅僅由國內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之分,也有國內國外之分;房產不僅僅只是多層或高層住宅,也有別墅、商業地產、倉庫、碼頭等,都可以用來進行資產配置。而這兩點要共同考慮的就是,買入的資產,能不能帶來持續、長久的現金流收入,才是這個資產值得不值得買的關鍵。

本文原創,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房產投資煉金術》課程導師,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