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業旅行者:天天滿世界耍,還把錢賺了

2015年11月, 高超在阿富汗瑪紮裡沙裡夫。

2017年10月, 蔣大敏在辛巴威和尚比亞邊境的維多利亞瀑布。 受訪者供圖

2017年1月, 鄧深在智利復活節島。

“我看到的世界和你們不一樣。 ”這是臺灣媒體人、知名旅行家眭澔平寫過的一本書的名字。 他曾放棄當紅電視主播和節目主持人的身份, 開始獨自環球旅行, 20多年間走遍了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被媒體評為“最讓人羡慕的人生”。

其實, 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一群人, 不循規蹈矩, 沒有一份“正經”工作, 他們把家當裝進行李箱, 最大的開銷是國際機票, 一年有300多天在世界各地旅行。

他們有一個名字叫“職業旅行者”, 過著和大多數人不太一樣的人生。 今天, 我們就來揭秘一些川渝職業旅行者的故事。

他們和“大多數人”不一樣

4月11日晚, 32歲的重慶小夥高超今年第一次回家, 在臨江門和他所在的一個旅遊交流微信群的群友AA制吃了頓火鍋。 群裡都是喜愛旅行的人, 但大多也都是趁著每年春節國慶出去兩趟。

“還是你娃安逸!來, 兄弟, 再幹一杯!”在渝中區一家國企負責市場運營的張軼已有些醉意, 舉起一瓶啤酒遞給高超, 自己也一飲而盡。 “一年到頭很少落屋, 全世界都是他的家。 ”張軼看高超的眼神充滿嚮往, 但又搖了搖頭, “佩服是佩服, 但要是讓我像他這樣, 肯定做不到……”

每次高超回重慶, 群裡都要發起這樣的聚會, 一起聽他擺路上的見聞。 在大家眼裡, 高超的生活既讓人羡慕, 卻又難以企及。

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買房買車, 戀愛結婚生小孩,

是大多數人的生活軌跡, 也通常在30歲之前一一完成。 高超偏偏不。

吃完火鍋的第二天, 高超就去重慶出入境管理中心申請了第五本護照。 這也是他此次回家的最主要目的。 前四本已蓋滿136個國家的簽證或出入境章, 所以被圈內朋友稱為“130哥”。

從英國伯明罕大學地質及工程管理專業研究生畢業後, 高超並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找工作, 而是開始了環球旅行, 9年來一直在路上。 每年平均飛行5萬公里, 加起來大概可以繞地球12圈。 南極、北極、敘利亞、阿富汗、委內瑞拉……你能想到的難以前往的國家和地區, 他幾乎都去過了。

成都姑娘鄧深本月來重慶見朋友, 站在千廝門大橋上, 面對洪崖洞的璀璨夜景, 忍不住連聲讚歎。 鄧深讀大三時通過交換專案到了德國,

留學期間外加本科畢業後的間隔年, 一邊打工一邊走遍了歐亞非大陸。 畢業後很嚮往最遙遠的南美洲, 於是買了一張單程機票, 在當地學會西班牙語後攻讀碩士, 一邊做兼職導遊, 一邊走遍了美洲大陸和加勒比海地區。 研究生畢業後, 她開始了漫長的環球旅行——6月—9月在涼爽的非洲, 11月—次年3月在南美, 不同的時間選擇去往氣候最舒適的國家。

對這個世界深度“上癮”

某旅行網站的宣傳語是“對這個世界上癮”, 描述的也是這些職業旅行者的狀態, 他們都屬於深度“上癮者”。

成都姑娘鄧深來自一個普通的知識份子家庭, 上大學前沒出過遠門, 當年港澳遊很火的時候, 也想跟同學一起去, 但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未成行。 她自己認為,起初的旅行,可能有一部分是出於心理補償。但在旅途中,她發現了自己的很多改變,變得見多識廣,處變不驚,不會在瑣碎事上糾結,因為知道自己的退路在哪裡,這個嬌小的女孩臉上滿是自信的笑容,“背後還有整個地球在支撐。”

而重慶妹子蔣大敏覺得旅行讓她學會了生活中無法切身體會到的人生哲學,很享受這個過程。她以前的工作是會計,工作了幾年覺得一直在反復做同樣的事情,辭職後每天在不同的山川河流看不同的日出和日落,她覺得,旅行不是另外一種生活,而是不同的生活狀態。“我不覺得這是一條歧途,每個人都只有一個終點,只不過有人選擇國道,有人選擇高速,而我選擇了幽靜小道……”

對高超來說,放空的感覺實在太棒了。他曾在江北一家建築公司實習了兩個月,經常加班,晚上七八點下班後還要擠公交回家。而現在,在某座陌生的城市,悠閒地逛逛當地農貿市場,回旅店自己做來吃,而不是打卡式匆忙的旅遊。“長途旅行就像潘朵拉的盒子,一旦打開,就很難關上了。”

在路上走著就把錢賺了

在埃及的夜市,看到各色小吃,蔣大敏突發奇想,買來麵粉和麵擀皮,白菜、蘑菇、洋蔥和雞蛋做餡,包了上百個餃子,擺攤叫賣。當地人對這種中國傳統食物特別感興趣,一小時就賣完了。不僅認識了新朋友,更重要的是,還賺到了一周的生活費!

一邊玩兒一邊就把路費賺了,這是職業旅行者的特點。通常每到一個地方,大敏就會留意有什麼特色產品,比如埃及的虎牌膏藥、伊朗藏紅花,親身測試好用,就推薦給朋友,順便賺一點跑路費,“量大的話基本上能把生活費找到。”

對於職業旅行者來說,沒有固定工作,收入來源目前最普遍的就是代購。高超的朋友圈裡,也能看到不少代購資訊,土耳其玫瑰水、印度抗癌藥等,有的是親力親為,有的則是委託當地朋友寄回國內。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以旅行為生

高超每次出門前,都會做相當周全的計畫,比如當地是雨季還是旱季、氣溫、簽證條件等問題。還需要具備管理運籌金錢的能力,長時間旅行講求“細水長流”,要儘量精打細算。

那麼,成為職業旅行者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第一,學會控制自己的感情。在路上久了什麼事都會遇到,調節情緒的能力很重要。遇到困難,能夠自己解決而不是沉浸其中。

第二,跟各種人打交道的能力。高超就在旅行中總結出和各個地區的人打交道的方式:比如歐洲人外熱內冷,有時候他們的示好其實只是一種禮貌,實則保持著一定距離,要學會判斷。南美人天性熱情,幽默喜歡開玩笑,所以他們的話不能全信,如果都當真了可能會造成一定誤會。

第三,語言。對於大部分時間在路上的行者來說,會當地語言能很快交到朋友,也能體驗到更多樂趣。鄧深在德國、秘魯都念過書,因此除了英語外,還熟練掌握德語、西班牙語,以及其他10種語言的基礎對話。“掌握一門新的語言,如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此外,身體強壯,腸胃好,適應環境能力強也是職業旅行者必不可少的條件。

難以迅速回歸“正常”生活

連續9年的旅行後,高超也在考慮慢慢“回歸”。“但肯定不是一下就回歸正常生活,而是通過旅遊方面的特長創造財富。”他也開始嘗試為身邊的朋友設計私人旅行路線,走的都是比較冷門的目的地,比如亞塞拜然、格魯吉亞。

鄧深身邊喜歡旅行的朋友很多,她發現他們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就是,一旦回歸社會,可能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於是,鄧深嘗試將熱愛的旅行和工作結合在一起。最近,她受到某遊輪公司的邀請,將成為一個環遊世界88天、從南極到北極的旅行團領隊,並計畫做一個小型的紀錄片。鄧深在遊歷120國之後,也在準備重新回歸學習與生活。她目前的想法是從職業旅行者過渡成為私人環球旅行定制策劃兼翻譯。

她提醒,短期旅行是一種調劑,而當旅行成為生活的大部分時,心態就和度假應該有所不同。並不僅僅是為了放鬆,吃吃玩玩,更多是為了增長見識,學習各種語言、文化,提升情商和智商。要在旅途中不斷學習,保持上升的狀態。

他們走在路上 酸楚和風險

人們往往只看到終日在外面旅行美好的一面,卻很少知道背後的艱辛。

蔣大敏在埃及被精神病患者打過,她一邊往旅店走一邊委屈地大哭,卻毫無辦法。在外面久了,會特別想念家鄉的味道,有一年除夕,她將一袋在國外買的過期好幾個月的麻辣香鍋調味料,加上郫縣豆瓣醬拌在一起,買來蔬菜和肉燙著吃。雖然味道差了十萬八千里,但她就假裝是在吃火鍋,度過了一個難忘的除夕夜。

去年在納米比亞出車禍遇難的旅行者葉子,高超也認識,他也擔心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正是這種危機感,讓高超的自我防範能力特別強。“我不完全贊成說走就走的旅行。很多人說,不做計畫的旅行會遇見驚喜,是這樣,但同時也會遇到危險。”但有的危險還是猝不及防,他在巴西街頭差點被持槍歹徒搶劫,狂奔了十多分鐘才脫險。他去阿富汗時,就直接遮罩了家人的朋友圈。

婚戀觀

“聽說重慶男孩子不錯哦。”在千廝門大橋上,鄧深扭過頭來,認真地說。長相甜美乖巧的鄧深目前還是單身,雖然不停地在世界各地行走,但並不排斥談戀愛。這個學霸級的美女旅行家欣賞情商高的男孩,“男人有頭腦,說話辦事讓人覺得舒服太重要了,相處起來會很舒心和溫暖。”當然,他也得喜歡旅行,如果一個隻愛宅在家的男孩子,必定很難有共同語言。

蔣大敏在路上遇到過一個讓自己心動的菲律賓小夥,向對方表白,卻被婉拒。但姑娘還是很開心,因為一直在不同地方行走,錯過了就很難再遇見,儘量不讓自己留遺憾。

在高超看來,可能很少有姑娘能忍受另一半大部分時間在世界各地“晃蕩”,所以兩個一起旅行當然最為理想,但高超很理性地補充說,前提是兩人必須都要具備賺錢的能力。

收穫

高超30歲生日那天,正好在南極遊船上。晚餐時,船員們突然全站了起來,齊聲唱生日歌,推出一個放有生日蛋糕的餐車,送到高超面前,現場100多位乘客一起拍手祝賀,用不同的語言對他說“生日快樂”。吹滅蠟燭那一瞬間的幸福,驅趕了遠離親人朋友的孤獨感。

走到土耳其凡城時,大敏的“沙發主”是小學歷史老師,邀請她去學校給孩子們分享中國文化。剛到學校,一大群學生就圍攏過來,孩子們開心壞了,歡呼著把兩人簇擁在其中。課堂上,大敏分享了旅行經歷,並隆重地把家鄉重慶介紹給孩子們,這所學校的師生不再只知道中國有北京上海。下午又去了另一所學校,跟著老師學土耳其旋轉舞,給大家跳傣族孔雀舞。

十年來,鄧深認為自己最大的變化,是對世界的認知更完整,和不同國籍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情商和智商得到巨大提升。

記者 紀文伶

她自己認為,起初的旅行,可能有一部分是出於心理補償。但在旅途中,她發現了自己的很多改變,變得見多識廣,處變不驚,不會在瑣碎事上糾結,因為知道自己的退路在哪裡,這個嬌小的女孩臉上滿是自信的笑容,“背後還有整個地球在支撐。”

而重慶妹子蔣大敏覺得旅行讓她學會了生活中無法切身體會到的人生哲學,很享受這個過程。她以前的工作是會計,工作了幾年覺得一直在反復做同樣的事情,辭職後每天在不同的山川河流看不同的日出和日落,她覺得,旅行不是另外一種生活,而是不同的生活狀態。“我不覺得這是一條歧途,每個人都只有一個終點,只不過有人選擇國道,有人選擇高速,而我選擇了幽靜小道……”

對高超來說,放空的感覺實在太棒了。他曾在江北一家建築公司實習了兩個月,經常加班,晚上七八點下班後還要擠公交回家。而現在,在某座陌生的城市,悠閒地逛逛當地農貿市場,回旅店自己做來吃,而不是打卡式匆忙的旅遊。“長途旅行就像潘朵拉的盒子,一旦打開,就很難關上了。”

在路上走著就把錢賺了

在埃及的夜市,看到各色小吃,蔣大敏突發奇想,買來麵粉和麵擀皮,白菜、蘑菇、洋蔥和雞蛋做餡,包了上百個餃子,擺攤叫賣。當地人對這種中國傳統食物特別感興趣,一小時就賣完了。不僅認識了新朋友,更重要的是,還賺到了一周的生活費!

一邊玩兒一邊就把路費賺了,這是職業旅行者的特點。通常每到一個地方,大敏就會留意有什麼特色產品,比如埃及的虎牌膏藥、伊朗藏紅花,親身測試好用,就推薦給朋友,順便賺一點跑路費,“量大的話基本上能把生活費找到。”

對於職業旅行者來說,沒有固定工作,收入來源目前最普遍的就是代購。高超的朋友圈裡,也能看到不少代購資訊,土耳其玫瑰水、印度抗癌藥等,有的是親力親為,有的則是委託當地朋友寄回國內。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以旅行為生

高超每次出門前,都會做相當周全的計畫,比如當地是雨季還是旱季、氣溫、簽證條件等問題。還需要具備管理運籌金錢的能力,長時間旅行講求“細水長流”,要儘量精打細算。

那麼,成為職業旅行者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第一,學會控制自己的感情。在路上久了什麼事都會遇到,調節情緒的能力很重要。遇到困難,能夠自己解決而不是沉浸其中。

第二,跟各種人打交道的能力。高超就在旅行中總結出和各個地區的人打交道的方式:比如歐洲人外熱內冷,有時候他們的示好其實只是一種禮貌,實則保持著一定距離,要學會判斷。南美人天性熱情,幽默喜歡開玩笑,所以他們的話不能全信,如果都當真了可能會造成一定誤會。

第三,語言。對於大部分時間在路上的行者來說,會當地語言能很快交到朋友,也能體驗到更多樂趣。鄧深在德國、秘魯都念過書,因此除了英語外,還熟練掌握德語、西班牙語,以及其他10種語言的基礎對話。“掌握一門新的語言,如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此外,身體強壯,腸胃好,適應環境能力強也是職業旅行者必不可少的條件。

難以迅速回歸“正常”生活

連續9年的旅行後,高超也在考慮慢慢“回歸”。“但肯定不是一下就回歸正常生活,而是通過旅遊方面的特長創造財富。”他也開始嘗試為身邊的朋友設計私人旅行路線,走的都是比較冷門的目的地,比如亞塞拜然、格魯吉亞。

鄧深身邊喜歡旅行的朋友很多,她發現他們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就是,一旦回歸社會,可能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於是,鄧深嘗試將熱愛的旅行和工作結合在一起。最近,她受到某遊輪公司的邀請,將成為一個環遊世界88天、從南極到北極的旅行團領隊,並計畫做一個小型的紀錄片。鄧深在遊歷120國之後,也在準備重新回歸學習與生活。她目前的想法是從職業旅行者過渡成為私人環球旅行定制策劃兼翻譯。

她提醒,短期旅行是一種調劑,而當旅行成為生活的大部分時,心態就和度假應該有所不同。並不僅僅是為了放鬆,吃吃玩玩,更多是為了增長見識,學習各種語言、文化,提升情商和智商。要在旅途中不斷學習,保持上升的狀態。

他們走在路上 酸楚和風險

人們往往只看到終日在外面旅行美好的一面,卻很少知道背後的艱辛。

蔣大敏在埃及被精神病患者打過,她一邊往旅店走一邊委屈地大哭,卻毫無辦法。在外面久了,會特別想念家鄉的味道,有一年除夕,她將一袋在國外買的過期好幾個月的麻辣香鍋調味料,加上郫縣豆瓣醬拌在一起,買來蔬菜和肉燙著吃。雖然味道差了十萬八千里,但她就假裝是在吃火鍋,度過了一個難忘的除夕夜。

去年在納米比亞出車禍遇難的旅行者葉子,高超也認識,他也擔心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正是這種危機感,讓高超的自我防範能力特別強。“我不完全贊成說走就走的旅行。很多人說,不做計畫的旅行會遇見驚喜,是這樣,但同時也會遇到危險。”但有的危險還是猝不及防,他在巴西街頭差點被持槍歹徒搶劫,狂奔了十多分鐘才脫險。他去阿富汗時,就直接遮罩了家人的朋友圈。

婚戀觀

“聽說重慶男孩子不錯哦。”在千廝門大橋上,鄧深扭過頭來,認真地說。長相甜美乖巧的鄧深目前還是單身,雖然不停地在世界各地行走,但並不排斥談戀愛。這個學霸級的美女旅行家欣賞情商高的男孩,“男人有頭腦,說話辦事讓人覺得舒服太重要了,相處起來會很舒心和溫暖。”當然,他也得喜歡旅行,如果一個隻愛宅在家的男孩子,必定很難有共同語言。

蔣大敏在路上遇到過一個讓自己心動的菲律賓小夥,向對方表白,卻被婉拒。但姑娘還是很開心,因為一直在不同地方行走,錯過了就很難再遇見,儘量不讓自己留遺憾。

在高超看來,可能很少有姑娘能忍受另一半大部分時間在世界各地“晃蕩”,所以兩個一起旅行當然最為理想,但高超很理性地補充說,前提是兩人必須都要具備賺錢的能力。

收穫

高超30歲生日那天,正好在南極遊船上。晚餐時,船員們突然全站了起來,齊聲唱生日歌,推出一個放有生日蛋糕的餐車,送到高超面前,現場100多位乘客一起拍手祝賀,用不同的語言對他說“生日快樂”。吹滅蠟燭那一瞬間的幸福,驅趕了遠離親人朋友的孤獨感。

走到土耳其凡城時,大敏的“沙發主”是小學歷史老師,邀請她去學校給孩子們分享中國文化。剛到學校,一大群學生就圍攏過來,孩子們開心壞了,歡呼著把兩人簇擁在其中。課堂上,大敏分享了旅行經歷,並隆重地把家鄉重慶介紹給孩子們,這所學校的師生不再只知道中國有北京上海。下午又去了另一所學校,跟著老師學土耳其旋轉舞,給大家跳傣族孔雀舞。

十年來,鄧深認為自己最大的變化,是對世界的認知更完整,和不同國籍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情商和智商得到巨大提升。

記者 紀文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