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遊戲玩家最想玩的創意出現了,但只存在于頁遊廣告裡

貪玩藍月的 “ 渣渣輝 ” 已快過時, 現在頁遊界廣告最新梗是 “ 巨鯤 ” !

今天來跟大家聊一聊, 頁游廣告商, 是如何再一次複製了自己的成功的。

從上周開始一直到今天, 我已經陸續看到好幾篇關於 “ 巨鯤 ” 的熱文。

其中大部分, 是作者以獵奇的角度, 向大家展示這個在互聯網上逐漸蔓延的廣告系列, 裡面有很多奇葩的、搞笑的圖片, 收效都不錯。 大家在評論裡嘻嘻哈哈, 全然把它當成一個喜聞樂見的新梗。

巨鯤的確在變成一個新梗。

它們的關鍵字除了 “ 鯤 ” , 還有 “ 遠古異獸 ” 、“ 吞噬 ”、 “ 進化 ” 等等。

這些詞有沒有覺得很熟悉?這都是仙俠類網路小說的慣用詞彙啊!“ 買量廣告 ” 果斷抓住了這個爽點!

老實說, 我從來沒想過 “ 渣渣輝 ” 會火;而在它之後, 我也想不到 “ 升官廣告 ” 能火, 更想不到下一個火的是這樣一個無厘頭的鯤類廣告。

升官廣告, 鯤類廣告可能受了它們的影響

短時間內, 巨鯤類廣告發展出無數個變體。 大都走獵奇風, 廣告文案、配圖都可以當段子看。

巨鯤成了一個自帶話題的素材, 一個心照不宣的素材, 而且它們還是分派別、體系的!

比如:“ 開局體 ”

“ 反殺體 ”

當然最常見的還是 “ 大鯤吞小鯤 ” 的 “ 進化體 ”

據說明天 20 號有很多人請假, 熱心去為北歐遠親奎托斯父子接機。一樣迫切的還有巨鯤廣告,你看:

雖然我們常說遊戲產業是創意產業,但廣告行業一樣是創意行業,在頁游手遊這個維度下,廣告要比遊戲本身的創意精彩多了。

不信?你看看這些留言!

無數網友看到這些廣告後,希望玩到以 “ 巨鯤 ” 為題材的遊戲,其中不乏遊戲閱歷豐富,見多識廣的網友。

當然他們無一例外地失望了,點廣告進去後,最終都遺憾收場 —— 遊戲裡根本沒有鯤,更不存在什麼吞噬進化玩法。

作為遊戲產業中同質化最為嚴重的一部分,沒人願意承認國產頁遊有什麼創意。要說有,恐怕也只是在自動化、付費點設計上越來越 “ 人性化 ” ,即使比之手游,頁遊設計在各方面依然落後了一個時代。

倒是頁遊廣告,用這些鯤讓我們看到,不少玩家真的想玩頁遊廣告中的創意玩法。

而且,在經歷了 “ 大家好,我系渣渣輝 ” 長達一年多的洗禮後,群眾似乎並沒有對這種洗腦梗式的廣告產生抗體,巨鯤廣告越來越多就是證明。

因為,只有看到優秀的資料回饋,廣告製作方才會抓緊機會,對鯤做一系列的反覆運算和變種,推陳出新。現在廣告多了,顯然證明廣告的效果不錯。

這就是你在頭條、貼吧與 QQ 空間不斷看到鯤類廣告,乃至所有頁遊廣告的原因——它們確實有效,有人點進去,產生資料回饋,幕後推手加大力度買量,對素材進行不斷更新,然後更多人點進去。歷史不斷重複,頁遊繼續賺錢,在這個市場中 “ 良性迴圈 ” 。

頁游是一種來錢很快的產品,所以競爭尤其激烈。諷刺的是,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遊戲市場中,最大的競爭點卻落在了廣告上。這就讓頁遊廣告必須求新、求變、求創意,緊抓目標人群的需求。

當我們回頭看的時候,頁遊廣告已經走過了一條足夠扭曲的進化之路。

十年前的頁遊廣告,曾經想法非常簡單,就用一些三俗、黃暴的元素與擦邊球配圖來吸引目標使用者。

“ 搶錢、搶糧、搶女人 ” 也好、“ 老婆不在家玩的遊戲 ” 也好、“ 脫衣療傷 ” 也好,不同題材、不同黃暴,只瞄準人性的弱點。這類廣告現在也還有,但用得多了,玩家見得也多了,想點進去的欲望就自然減少。

而後頁遊廣告就產生了各種分支,比如明星代言與洗腦式病毒行銷相結合,相比三俗類廣告就要高一個檔次,但和某些電視廣告也沒什麼兩樣。

“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 與 “ 屠龍寶刀,點擊就送 ”、“ 是兄弟就來砍我 ” ,其實是一個性質。

在變化多端的互聯網上,這類洗腦宣傳一旦數量夠多,富有創造力的網友就會對它們進行加工與傳播,廣告就有機會化身成梗,成為家喻戶曉的頁游文化代表,其中就有 “ 渣渣輝 ” 這樣的無冕之王。

當然巔峰王者中還有 “ 古天樂綠了 ” 這樣有力的競爭對手

直到現在的 “ 鯤 “ 類廣告,它與前些年的頁遊廣告中間,出現了一道分水嶺。

之前的頁遊廣告,無論是走色情擦邊球、爆裝備還是明星代言,核心的思路,是用普羅大眾最基本的訴求:性、財富欲和追星,來促成廣告點擊量。

唯獨這次的鯤,是一種和大眾基本訴求關係不大的,帶有某種神秘氣息的、非主流的東西。

鯤類廣告基本都盜用了 2015 年的愛爾蘭科幻短片《 利維坦 》( 我把視頻搬運了過來,就在下麵 ),和歷來 “ 三俗 ” 的頁遊廣告比起來,短片裡的科幻元素簡直是過於高大上了,高到了“不接地氣”的程度。

但反而,這讓鯤類廣告成為了頁遊廣告中最具創意的一種。或許是因為廣告商認為只有創意才能拯救審美疲勞( 也許應該叫審醜疲勞 )。

之前的 “ 渣渣輝綠了 ” 可能已經到了審醜的極限,再沿襲之前的風格已經難以保證效果,所以只能劍走偏鋒,用陌生而違和的元素,交織成一組讓人 “ 耳目一新 ” 的廣告,反而出現奇效。

當然也不是所有元素都讓人陌生

而這一整個過程,正是一個流量導向的過程。只要這個東西是有創意、有效的,也是能夠產生話題度和傳播度的,頁遊廣告公司就會加大力度地去推動它們。

最有意思的是,鯤類廣告這個品牌實際上不屬於任何一家廠商。

不同於貪玩公司對“渣渣輝”的所有權,它不屬於任何一方,而是眾多買量公司共同推進起來的——它屬於整個頁遊廣告行業。

不知不覺中,頁游廣告已然成了某種獨立、成熟、還很可怕的系統,當這件事情發生的時候,生產者、傳播者、消費者,所有人都會如同龐大系統中的單個齒輪,推動著頁游廣告文化的發展。

我們聯繫了一位業內的鯤類廣告製作者,他對此解釋說:“( 鯤類廣告 )參雜了很多人的想法……是市場催生了這個東西,( 它 )並不是個人的功勞 ”。

即使是製作者,有時也很難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

“ 未來鯤的走向,要看市場的消化程度,如果不好的話,慢慢鯤就會少了,會被其他取代。”

被取代就意味著下一個迴圈。

鯤類廣告當然不會是最後一個爆火的頁遊廣告。我們會不斷看到下一個渣渣輝,下一批 “ 俄羅斯套鯤 ” ,它們風靡互聯網,輕鬆有趣,引人發笑、吐槽、或者謾駡。

對每個人而言,頁遊廣告不過是生活中一味小小的調劑,我們大可以對它一笑了之,有創意的、能讓人開心的,總歸是不壞的;但對整個互聯網而言,它已經變得長壽且巨大,獨立成了一個難以撼動的系統。

一個事實就是,沒有頁游廣告,依然會有許多玩家去玩頁遊;但有了頁遊廣告,玩家們才會被導向這些有競爭力的頁遊。這個產業就是如此運行並穩定下來,市場雖受擠壓,但在傳統端遊與新潮手遊的夾縫中依然活得好好的。

本來到此,就應該收筆,這樣對這個系統會顯得儘量客觀。

但我忍不住說出另一個事實,那其實已經不限於頁遊產業:

如果這個系統繼續如此運行,用一個廣告就能在市場上產生競爭力,最終賺大錢。那麼很遺憾,你想玩的創意,可能永遠只會存在于這些頁遊廣告裡。

“ 再一次,只想玩廣告 ”

熱心去為北歐遠親奎托斯父子接機。一樣迫切的還有巨鯤廣告,你看:

雖然我們常說遊戲產業是創意產業,但廣告行業一樣是創意行業,在頁游手遊這個維度下,廣告要比遊戲本身的創意精彩多了。

不信?你看看這些留言!

無數網友看到這些廣告後,希望玩到以 “ 巨鯤 ” 為題材的遊戲,其中不乏遊戲閱歷豐富,見多識廣的網友。

當然他們無一例外地失望了,點廣告進去後,最終都遺憾收場 —— 遊戲裡根本沒有鯤,更不存在什麼吞噬進化玩法。

作為遊戲產業中同質化最為嚴重的一部分,沒人願意承認國產頁遊有什麼創意。要說有,恐怕也只是在自動化、付費點設計上越來越 “ 人性化 ” ,即使比之手游,頁遊設計在各方面依然落後了一個時代。

倒是頁遊廣告,用這些鯤讓我們看到,不少玩家真的想玩頁遊廣告中的創意玩法。

而且,在經歷了 “ 大家好,我系渣渣輝 ” 長達一年多的洗禮後,群眾似乎並沒有對這種洗腦梗式的廣告產生抗體,巨鯤廣告越來越多就是證明。

因為,只有看到優秀的資料回饋,廣告製作方才會抓緊機會,對鯤做一系列的反覆運算和變種,推陳出新。現在廣告多了,顯然證明廣告的效果不錯。

這就是你在頭條、貼吧與 QQ 空間不斷看到鯤類廣告,乃至所有頁遊廣告的原因——它們確實有效,有人點進去,產生資料回饋,幕後推手加大力度買量,對素材進行不斷更新,然後更多人點進去。歷史不斷重複,頁遊繼續賺錢,在這個市場中 “ 良性迴圈 ” 。

頁游是一種來錢很快的產品,所以競爭尤其激烈。諷刺的是,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遊戲市場中,最大的競爭點卻落在了廣告上。這就讓頁遊廣告必須求新、求變、求創意,緊抓目標人群的需求。

當我們回頭看的時候,頁遊廣告已經走過了一條足夠扭曲的進化之路。

十年前的頁遊廣告,曾經想法非常簡單,就用一些三俗、黃暴的元素與擦邊球配圖來吸引目標使用者。

“ 搶錢、搶糧、搶女人 ” 也好、“ 老婆不在家玩的遊戲 ” 也好、“ 脫衣療傷 ” 也好,不同題材、不同黃暴,只瞄準人性的弱點。這類廣告現在也還有,但用得多了,玩家見得也多了,想點進去的欲望就自然減少。

而後頁遊廣告就產生了各種分支,比如明星代言與洗腦式病毒行銷相結合,相比三俗類廣告就要高一個檔次,但和某些電視廣告也沒什麼兩樣。

“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 與 “ 屠龍寶刀,點擊就送 ”、“ 是兄弟就來砍我 ” ,其實是一個性質。

在變化多端的互聯網上,這類洗腦宣傳一旦數量夠多,富有創造力的網友就會對它們進行加工與傳播,廣告就有機會化身成梗,成為家喻戶曉的頁游文化代表,其中就有 “ 渣渣輝 ” 這樣的無冕之王。

當然巔峰王者中還有 “ 古天樂綠了 ” 這樣有力的競爭對手

直到現在的 “ 鯤 “ 類廣告,它與前些年的頁遊廣告中間,出現了一道分水嶺。

之前的頁遊廣告,無論是走色情擦邊球、爆裝備還是明星代言,核心的思路,是用普羅大眾最基本的訴求:性、財富欲和追星,來促成廣告點擊量。

唯獨這次的鯤,是一種和大眾基本訴求關係不大的,帶有某種神秘氣息的、非主流的東西。

鯤類廣告基本都盜用了 2015 年的愛爾蘭科幻短片《 利維坦 》( 我把視頻搬運了過來,就在下麵 ),和歷來 “ 三俗 ” 的頁遊廣告比起來,短片裡的科幻元素簡直是過於高大上了,高到了“不接地氣”的程度。

但反而,這讓鯤類廣告成為了頁遊廣告中最具創意的一種。或許是因為廣告商認為只有創意才能拯救審美疲勞( 也許應該叫審醜疲勞 )。

之前的 “ 渣渣輝綠了 ” 可能已經到了審醜的極限,再沿襲之前的風格已經難以保證效果,所以只能劍走偏鋒,用陌生而違和的元素,交織成一組讓人 “ 耳目一新 ” 的廣告,反而出現奇效。

當然也不是所有元素都讓人陌生

而這一整個過程,正是一個流量導向的過程。只要這個東西是有創意、有效的,也是能夠產生話題度和傳播度的,頁遊廣告公司就會加大力度地去推動它們。

最有意思的是,鯤類廣告這個品牌實際上不屬於任何一家廠商。

不同於貪玩公司對“渣渣輝”的所有權,它不屬於任何一方,而是眾多買量公司共同推進起來的——它屬於整個頁遊廣告行業。

不知不覺中,頁游廣告已然成了某種獨立、成熟、還很可怕的系統,當這件事情發生的時候,生產者、傳播者、消費者,所有人都會如同龐大系統中的單個齒輪,推動著頁游廣告文化的發展。

我們聯繫了一位業內的鯤類廣告製作者,他對此解釋說:“( 鯤類廣告 )參雜了很多人的想法……是市場催生了這個東西,( 它 )並不是個人的功勞 ”。

即使是製作者,有時也很難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

“ 未來鯤的走向,要看市場的消化程度,如果不好的話,慢慢鯤就會少了,會被其他取代。”

被取代就意味著下一個迴圈。

鯤類廣告當然不會是最後一個爆火的頁遊廣告。我們會不斷看到下一個渣渣輝,下一批 “ 俄羅斯套鯤 ” ,它們風靡互聯網,輕鬆有趣,引人發笑、吐槽、或者謾駡。

對每個人而言,頁遊廣告不過是生活中一味小小的調劑,我們大可以對它一笑了之,有創意的、能讓人開心的,總歸是不壞的;但對整個互聯網而言,它已經變得長壽且巨大,獨立成了一個難以撼動的系統。

一個事實就是,沒有頁游廣告,依然會有許多玩家去玩頁遊;但有了頁遊廣告,玩家們才會被導向這些有競爭力的頁遊。這個產業就是如此運行並穩定下來,市場雖受擠壓,但在傳統端遊與新潮手遊的夾縫中依然活得好好的。

本來到此,就應該收筆,這樣對這個系統會顯得儘量客觀。

但我忍不住說出另一個事實,那其實已經不限於頁遊產業:

如果這個系統繼續如此運行,用一個廣告就能在市場上產生競爭力,最終賺大錢。那麼很遺憾,你想玩的創意,可能永遠只會存在于這些頁遊廣告裡。

“ 再一次,只想玩廣告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