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芯”話題大熱,但行動卻必須要務實

中興的事情發生之後, 各方反應強烈, 但也有一些人顯得特別高興—他們高興的理由是:認為這件事可以讓大家意識到核心技術無法買到, 可以集中力量和金錢突破晶片難題, 未來一段時間就是中國晶片產業的大年。

問題是, 局外人討論得再熱烈, 和實際的生產、研發行動還是有著巨大的鴻溝:要是光靠集中力量和金錢就能突破, 那麼中國的晶片行業早就突破很多年了。 晶片的研發是個複雜的課題, 絕不是說光靠砸錢就能解決的。

晶片產業其實很務實, 光靠衝動砸錢可不行

上世紀80年代, 全世界也沒有多少電腦用戶。 那時候在美國, 一批廠商靠授權仿製Intel(英特爾)的處理器就能賺得盆滿缽滿:德州儀器、AMD、還有現在已經被威盛收購的Cyrix都是這麼起的家。 但現在呢?全世界有數億互聯網用戶, 他們或許不懂什麼是架構、但起碼他們懂得手機電腦不應該卡頓—換句話說,

現在的市場只認可少數參與者的高端晶片產品, 這其中的原因非常單純:因為消費者花了錢, 就有權追求更好的實際體驗。

而且, 更進一步地說, 在當前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 中國企業用外國的晶片, 外國晶片用中國的技術,

中國的企業用老外的技術和零部件做出產品, 再賣給老外, 為中國賺來外匯, 這都很常見, 大家本就是互利互惠的。 不能只看到中國買外國晶片花了多少錢, 卻不提中國電子產品賣到外國賺了多少錢不是?

這裡面一方面涉及到技術規範的全球通用性:你不用全球都認可的技術,

消費者有權不買, 到時候自然還會有ABCD國的其他企業產出替代品, 吃虧的是自己;而另一方面, 產業分工本身是長期自然發展的結果, 不可能在短時間就有什麼改變。

我們當然要鼓勵中國芯, 但鼓勵也需要智慧

說了這麼多, 大家可能覺得我在唱反調?這就純屬腦補冤枉人了。 在我看來, 發展國產晶片當然很有必要, 只不過中興這個事, 要說激勵國產晶片崛起, 還必須得加個限定條件:發展國產晶片, 不能是大家再一起吃“大鍋飯”。 新時代的中國芯事業, 要麼側重市場前景, 要麼就得具備極強的技術前瞻性。

這應該很好理解:半導體技術發展這麼幾十年來, 晶片“流派”沒有幾百也有上十了。 但正如前面說到的, 真正被大眾市場所接納, 能夠有銷量的, 不過寥寥幾個。 晶片的開發、改進、自主化是個漫長而且非常費錢的事情, 這一方面需要銷量作為資金支撐, 而另一方面來說, 也只有真正的消費市場才能檢驗一款晶片的研發是否到位, 而不是脫離體驗的“閉門造車”。

而技術前瞻性這事,道理就更簡單了:是在老外研發了幾十年的領域去追趕容易,還是在大家都差不多剛起步的領域去搶佔先機容易 ?

比如說AI晶片、物聯網晶片,中國、美國、日本、韓國都在做,大家技術上差距不大,市場前景又確實一片光明。幾年之後,中國的晶片產業在這些方面說不定就真能成為世界前列,到了那時候,全球標準有我們的一份,“中國芯”的消費者體驗真的很好了,那還愁什麼銷量,怕什麼封鎖呢?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而技術前瞻性這事,道理就更簡單了:是在老外研發了幾十年的領域去追趕容易,還是在大家都差不多剛起步的領域去搶佔先機容易 ?

比如說AI晶片、物聯網晶片,中國、美國、日本、韓國都在做,大家技術上差距不大,市場前景又確實一片光明。幾年之後,中國的晶片產業在這些方面說不定就真能成為世界前列,到了那時候,全球標準有我們的一份,“中國芯”的消費者體驗真的很好了,那還愁什麼銷量,怕什麼封鎖呢?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