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胃食管反流病,該做哪種檢查?

孫先生從45歲開始每年多次發作劇烈咳嗽、喉部奇癢, 輾轉多家醫院求治, 反復應用抗生素、激素藥物也沒能夠根治頑症。 近兩年, 孫先生咳嗽日漸加重, 還常常感到燒心、反酸、反食, 孫先生形容其為“翻江倒海像五臟六腑都要咳出來”。

不久前他來到我院胸外科就診, 肺功能檢查基本正常。 醫生仔細詢問病史發現他的咳嗽症狀多發生在飯後或晚上睡覺時, 懷疑他患的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 便建議他至消化內科完善24小時食管pH值監測聯合高分辨食管測壓, 結果印證了醫生的判斷。 那麼, 這是種什麼樣的檢查呢?

24小時食管pH值監測聯合高分辨食管測壓對診斷食管疾病的臨床意義重大。 24小時食管pH值監測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最好的檢查方法。 而高分辨食管測壓借助壓力感測器, 可評價食管上括約肌、食管體部和食管下括約肌(LES)功能, 是食管動力障礙性疾病的主要診斷方法。

24小時pH監測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內容物(包括十二指腸液)反流入食管引起燒心、胸痛、反酸等症狀或併發症。 對常人來說, 胃內容物也可以反流入食管, 但程度不重, 時間不超過2%, 稱為生理性反流。 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的發生是多因素的, 其中包括抗反流屏障功能減弱、食管清除能力下降、反流物攻擊、幽門螺桿菌感染、社會精神因素等。

這項檢查的過程是, 檢查醫師會將帶有pH阻抗電極的導管經鼻腔插入胃內, 並調整導管使pH電極置於LES上方5釐米處, 再將電極外端與一個動態記錄儀連接, 並由患者隨身攜帶, 這時pH阻抗電極就會將探測到的食管內的酸鹼度變化、食團運動、反流物的性質及時間記錄在記錄儀中,

連續監測24小時後經電腦分析即可作出診斷。

高分辨食管測壓

它是一種固態測壓方法, 可採集從咽到胃部的全部連續高保真的壓力資料, 實現對整段食管的收縮功能即時同步監測。 檢查前, 檢查醫師會將由36個固態電容式柱狀壓力感受器組成的電極導管經患者鼻腔插入其胃內,

再將導管外端與高分辨測壓系統(HRM)連接, 患者僅需執行數次的少量溫水吞下指令即可完成檢查。 整個檢查過程中, 患者基本無痛苦, 增加了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間距≤2釐米的電極通道實現了從咽部到胃的全程分佈, 同時HRM的圖像顯示方法採用了“時空圖”模式, 從而能簡潔、直觀、細緻、高效、真實地監測食管動力狀態。 通過該方法可明確食管動力障礙性疾病的類型。

24小時食管pH值監測及高分辨食管測壓的適應證為:

1.內鏡檢查無食管炎, 但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狀者;

2.非典型症狀患者(耳鼻喉科疾病, 非心源性胸痛, 肺部疾病);

3.抗反流手術前、後評價;

4.評價抗反流藥物療效;

5.評價藥物治療無效的GERD患者。

檢查前需要禁食8小時以上;影響胃蠕動功能或胃酸分泌的藥物停用48小時以上, 質子泵阻滯劑(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停服7天以上;檢查時穿著寬鬆適宜、兩件套的衣服;胃鏡檢查4小時後方可檢查, 攜帶檢測儀時不要做CT、MRI等檢查。

胃鏡檢查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統常見病,其臨床表現變異較大。部分患者有典型的反流症狀,如反酸、燒心、胸骨後痛,部分患者則酷似心絞痛、哮喘等而長時間被誤診誤治,以致出現食管狹窄、出血、穿孔,甚至癌變等併發症。

因此,及時診斷及治療是很重要的。對有明顯反流症狀的患者臨床診斷並不困難,必要時還可用PPI藥物試驗性治療;但對症狀不典型的患者則須借助儀器檢查診斷,除了24小時食管pH值監測及高分辨食管測壓,還可能用到鋇餐檢查、胃鏡檢查、核素掃描等。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統常見病,其臨床表現變異較大。部分患者有典型的反流症狀,如反酸、燒心、胸骨後痛,部分患者則酷似心絞痛、哮喘等而長時間被誤診誤治,以致出現食管狹窄、出血、穿孔,甚至癌變等併發症。

因此,及時診斷及治療是很重要的。對有明顯反流症狀的患者臨床診斷並不困難,必要時還可用PPI藥物試驗性治療;但對症狀不典型的患者則須借助儀器檢查診斷,除了24小時食管pH值監測及高分辨食管測壓,還可能用到鋇餐檢查、胃鏡檢查、核素掃描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