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裡——中國農業“矽谷”,中國農業必將雄起

在中國

有一座生態島被稱為中國的“ 農業矽谷 ”

農業是這裡的王牌產業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稱這裡是育種寶地

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中國

每新增 10 個農作物品種

就有 7 個出自這裡

這裡的水產品極其富饒

過去 5 年

這裡的水產品總產量增長四分之一

在這裡

每年生產熱帶水果近 300 萬噸

冬季瓜菜年外銷 340 萬噸

運往全國 300 多個城市

這裡是當之無愧的全國最大“菜籃子”

這裡, 就是海南!

海南的農業 已經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這裡的職業農民

上班打卡

吃食堂

腳不沾泥、衣不沾土

這裡的大棚基地規模很大

一個薄膜單體大棚就占地 108 畝

生長在這裡的作物很愜意

不是坐“ 摩天輪”

就是坐“沙發”

而且它們都是“ 大高個 ”

這裡的農業設施

每 8 個小時轉一圈

轉到底下, 吸收營養液、游泳

吃飽飯了, 它轉到上面曬太陽

無土栽培的植物坐在“摩天輪”上緩緩旋轉

既能吸收水分, 又保證足夠光照

這裡還有農業機器人

能自動搬運、拐彎

還能自動卸貨

一個人都不用

在海南

農民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

在這裡

農民是幸福感很強的職業

中國農業矽谷 正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4 月 8—11 日, 博鼇亞洲論壇年會在海南成功舉辦。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博鼇亞洲論壇 2018 年年會之後考察海南。 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其中的重要一站。

在這裡, 習近平同袁隆平等農業技術專家一道, 考察超級雜交水稻展示田, 察看水稻長勢, 瞭解超級雜交稻的產量、口感和推廣情況。

海南農戶在農田忙碌

習近平在考察中作出重要指示, 要把南繁基地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 南繁矽谷 ”。

近日, 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自貿區, 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對於海南來說, 這是重大的發展機遇。

衛星遙感 見證海南的發展印記

我們以海南省博鼇為例, 希望通過衛星的視角, 讓你感受這些發生在我們周遭的變化。

圖/世景之圖

2011 年, 博鼇村尚未進行重大改造;2014 年, 博鼇村裡許多建築物拔地而起;2017 年, 博鼇村的規模已經發生大變。

圖/世景之圖

2011年,上圖北部的部分建築還未拆除;2014年,上圖北部的建築已經拆除,為填海造地作準備;2017年,填海造地工程已經完成。

圖/世景之圖

2011年,大部分為尚未開發的墾地;2014年,建築動工準備工作完成;2017年,博鼇紀念館等建築已建造完成。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 雙30周年 ”。

30年只是人類發展里程中的一瞬,然而對於海南省來說,早已是滄海桑田。

海南以科學的方式發展農業,不斷向科技創新要效益。作為中國的“ 農業矽谷 ”,在海南這片熱土,出現了一個個農業奇跡。

海南農業也正走向世界,成為國際新名片。

編輯:王晴晴 責編:牛博成

圖/世景之圖

2011年,上圖北部的部分建築還未拆除;2014年,上圖北部的建築已經拆除,為填海造地作準備;2017年,填海造地工程已經完成。

圖/世景之圖

2011年,大部分為尚未開發的墾地;2014年,建築動工準備工作完成;2017年,博鼇紀念館等建築已建造完成。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 雙30周年 ”。

30年只是人類發展里程中的一瞬,然而對於海南省來說,早已是滄海桑田。

海南以科學的方式發展農業,不斷向科技創新要效益。作為中國的“ 農業矽谷 ”,在海南這片熱土,出現了一個個農業奇跡。

海南農業也正走向世界,成為國際新名片。

編輯:王晴晴 責編:牛博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