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精兵強將駐進村 攻堅一線春潮湧

今年, 我市按照“政治素質好、工作作風實、綜合能力強、健康具備履職條件”的標準要求, 精准選派1540名“第一書記”和3340名駐村幹部輪戰駐村, 廣大“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一線, 踐行在春風行動中, 主動擔當、揮灑汗水, 留下了奮鬥的足跡。

科學分析研判

派強駐村“戰鬥員”

“要不是我們全村人的集體挽留, 彭小康書記就被換回去了。 ”“小康書記幫助我們村理清了發展思路, 村路硬化了, 路燈亮起來了, 村裡黃桃、丹參等產業發展勢頭正勁, 這個第一書記不能走。 ”……這是松桃自治縣迓駕鎮柳桐村黨員幹部普遍的想法。

年初, 按照工作要求將對上年的“第一書記”進行輪換時, 柳桐村“第一書記”彭小康因駐村工作滿2年以上, 原本打算不再繼續駐村, 但在分析研判過程中徵求群眾意見時, 該村黨員群眾一下子炸開了鍋。 經過大家多方挽留和集體進言, 彭小康最終選擇繼續駐村。

彭小康2016年3月開始擔任柳桐村第一書記, 在駐村期間, 他與村民們“打成一片”, 建班子帶隊伍, 爭專案發展產業, 村裡的老百姓早已把他當成了“自己人”。 “既然村裡群眾那麼捨不得我, 我就選擇留下來, 接下來就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不辜負群眾的這份感情。 ”彭小康動情地說。

年初以來, 我市按照省委組織部的安排部署, 組織力量採取實地走訪、專題調研等方式,

按照“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組長必須是處科級幹部或處科級後備幹部。 駐村幹部必須是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在編在崗的工作骨幹”標準條件, 以及駐村工作期間履職盡責情況、作用發揮情況、群眾滿意度等, 逐村逐人進行分析研判, 對不符合選派標準、作用發揮不好、群眾滿意度低的, 家庭確實有實際困難的進行了調整更換, 共調整“第一書記”453人、村幹部539人, 對工作扎實、成效明顯、群眾滿意、脫貧攻堅最為需要的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 按照“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 想方設法動員和鼓勵繼續駐村。 彭小康就是留下來繼續輪戰駐村的一個典型。

強化能力培訓

育強攻堅“突擊隊”

“培訓老師的輔導報告講得很清楚,

就是要圍繞‘春風行動’找准靶子, 按照迅速轉變角色、儘快熟悉政策、廣泛開展調研、加強溝通彙報、積極爭取支持、緊盯落實的方法步驟, 充分運用‘五步工作法’, 逐項建立駐村任務清單、責任清單, 並一項一項抓好落實。 ”3月18日至21日, 市直單位新選派輪戰“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崗前專題培訓班學員謝廣沐在談起培訓的感受時, 堅定了自己的工作目標。

此次除全程參加培訓的省直單位新選派、工作地在銅仁的輪戰“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 各區縣黨委組織部和銅仁高新區、大龍開發區組織人事部承擔黨建扶貧和駐村工作的具體負責同志88人, 還邀請了有關市直單位分管領導, 各區縣黨委組織部、銅仁高新區、大龍開發區組織(人事)部分管領導,

市級三農服務團團長142人參加培訓開班式。

“本次培訓班辦學規格高、教學品質好、學習氛圍濃, 學到很多知識、掌握實用方法, 最大的收穫是凝聚共識、統一思想、振奮人心, 更加堅定了我們駐村的信心和決心。 ”培訓學員吳澤偉說。

“幾天的培訓, 增強和堅定了我們的信心, 培訓老師的耐心講解為我們指明了努力方向, 還有三位優秀‘第一書記’的發言, 讓我也迫切的想為家鄉盡一份綿薄之力。 ”培訓學員陳明明說。

1場專題輔導, 1次分組討論, 3次學員經驗交流, 5場專題講座……在全市範圍內精心挑選相關領域的領導專家授課, 觀看《擺脫貧困》《塘約之變》《紅旗渠話劇》《時代楷模黃大發》《中國力量-CCTV7農業節目精准扶貧紀錄片》,

學習培訓心得進行互動式交流, 安排3名來自基層一線的“第一書記”現身說法, 讓培訓有聲有色, 充分體現了“銅仁味”。

與此同時, 隨著市級層面培訓班的召開, 各地也相繼組織開展專題培訓, 至3月底, 已全面完成新選派輪戰“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崗前輪訓工作。

突出實幹擔當春風行動顯身手翻新土、施新肥、種新苗……德江縣桶井鄉木朗村花椒產業示範基地裡, 一片火熱的勞動場景。 “第一書記”王江華看在眼裡, 喜在心上。

今年剛輪戰駐村的他, 一進村, 就面臨著在春耕生產中帶領群眾做好產業選擇, 種什麼, 選什麼有市場潛力的主導產業, 王江華知道, 產業沒選好, 後面就是白費, 再補救非常困難。

於是, 他通過在網上查資料, 在朋友圈中尋求説明等方式尋找可合作專案,最後在朋友的介紹下,找到一家花椒生產廠,通過產銷對接的方式,簽訂銷售合同,發展訂單農業,這樣打消了村民們的顧慮。

按照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方式,王江華把村裡15度以下坡耕地,全部種植蔬菜;15至25度坡耕地全部改種花椒;25度以上坡耕地旱地全部退耕還林還草,發展林下經濟。

在梵淨山腳的松桃自治縣寨英鎮水源村第一書記楊永恆就帶領村民忙著打掃新建的生態避暑小木屋,為即將到來的“五一”小長假旅遊高峰做準備。

“去年,水源村鄉村休閒游接待遊客近3萬人次,旅遊收入近60萬元,直接帶動農產品銷售10萬元。”楊永恆說,水源村依託地處梵淨山腳的獨特區位優勢和村裡4000畝精品水果,旅遊越來越火,按照自己的預算,年底每個貧困戶至少可以分到520元。現在,正在整合扶貧資金修建生態避暑小木屋,發展集體經濟,打造集“賞花、摘桃、吃農家飯、住鄉村旅社”為一體的現代鄉村旅遊服務體系。

這僅僅是我市廣大“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積極落實省委“春風行動”和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的縮影。時下,我市廣大“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正奔走在鄉間小路,活躍在田間地塊,主動作為,全力抓好產業結構調整等工作,積極發揮脫貧攻堅的一線“突擊隊”“生力軍”作用,在黔東大地激起陣陣春潮。

在朋友圈中尋求説明等方式尋找可合作專案,最後在朋友的介紹下,找到一家花椒生產廠,通過產銷對接的方式,簽訂銷售合同,發展訂單農業,這樣打消了村民們的顧慮。

按照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方式,王江華把村裡15度以下坡耕地,全部種植蔬菜;15至25度坡耕地全部改種花椒;25度以上坡耕地旱地全部退耕還林還草,發展林下經濟。

在梵淨山腳的松桃自治縣寨英鎮水源村第一書記楊永恆就帶領村民忙著打掃新建的生態避暑小木屋,為即將到來的“五一”小長假旅遊高峰做準備。

“去年,水源村鄉村休閒游接待遊客近3萬人次,旅遊收入近60萬元,直接帶動農產品銷售10萬元。”楊永恆說,水源村依託地處梵淨山腳的獨特區位優勢和村裡4000畝精品水果,旅遊越來越火,按照自己的預算,年底每個貧困戶至少可以分到520元。現在,正在整合扶貧資金修建生態避暑小木屋,發展集體經濟,打造集“賞花、摘桃、吃農家飯、住鄉村旅社”為一體的現代鄉村旅遊服務體系。

這僅僅是我市廣大“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積極落實省委“春風行動”和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的縮影。時下,我市廣大“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正奔走在鄉間小路,活躍在田間地塊,主動作為,全力抓好產業結構調整等工作,積極發揮脫貧攻堅的一線“突擊隊”“生力軍”作用,在黔東大地激起陣陣春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