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蔣翠萍:脫貧路上展巾幗風采

(劉群)在萬山區茶店街道塘邊村的一處山坡上, 原本多年無人種植的雜草叢生地如今已煥然一新, 起伏綿延的山坡上, 一棵棵香柚樹錯落有致, 樹下的蔬菜長勢喜人。

這片150餘畝的香柚基地, 是該村尖坡村民組一個50多歲的農村婦女蔣翠萍一手打造出來的。

蔣翠萍早年因家境貧窮, 只靠丈夫一人的收入無法支撐一家四口的生活, 使她不得不另謀出路。 蔣翠萍先後做過服裝銷售、開辦鞋廠、冰棒廠和餐飲業, 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也積累了一定的積蓄。

嘗到了甜頭的蔣翠萍, 不甘於現有的成就。 55歲的她,

毅然放棄已有的事業, 通過多方調查瞭解, 結合當地自然、地理條件, 將大家撂荒的土地全部流轉過來種上香柚。

第一年, 由於缺乏技術, 疏于管護, 加之香柚苗本就要三至五年才見效益, 她將家中所有的積蓄都搭了進去。 面對丈夫的抱怨、兒女的勸解, 她並沒有放棄。 不甘失敗的蔣翠萍, 憑著一腔熱情苦幹實幹, 積極外出考察, 並通過網路學習, 不斷的摸索和實踐, 摸索出了香柚的種植技術。 蔣翠萍在還未掛果的香柚間套種大豆、花生、蔬菜等農作物, 獲得了很高的經濟效益, 也因此更加堅定了她擴大種植規模的信心和決心。

2017年, 蔣翠萍一口氣又租下了100畝村民撂荒的荒坡地。 她說:“一方面是因為撂荒的土地租金便宜, 每畝地一年才300元;另一方面是因為我想讓在家的父老鄉親生活有所改善,

早日脫貧致富, 讓這片荒蕪的土地充滿新綠, 發揮它應有的價值。 ”

蔣翠萍通過在香柚下套種花生、大豆等農作物的方式, 當年就獲得不錯的收益, 除去租金、人工工資等成本, 在香柚未掛果見效益的情況下, 維持了收支平衡。

蔣翠萍一邊笑著, 一邊向前來務工的群眾講解栽種技術和注意事項。 “自香柚基地建設以來, 長期解決3戶5名精准扶貧戶就業, 忙時可達到20餘人。 下一步, 我打算把下面這片地流轉過來, 修建魚塘、農莊, 打造一個集休閒採摘、垂釣遊玩為一體的鄉村旅遊勝地。 ”蔣翠萍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