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做工的講究,“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石匠”

在農村雖說人們以種地為生, 可生活中少不了一些修修補補的事情。 專門找人來修耗費時間還浪費了錢財, 一些難度不大的活計自己就在家幹了, 尤其以前的老人們各種手藝都會一些。 誰家裡都少不了各種的工具, 如一些斧子, 鉋子, 錘子, 鋸, 鑿子等等, 總有用到的時候。

農村裡地方大過去家裡面種了不少的樹, 後來成材了鋸掉, 剩下的一些邊邊角角也被姥爺收集了起來。 家裡面用的小板凳都是姥爺用這些做的, 雖說不如專業的木工做的精美但勝在結實, 用了十幾年一點都沒有鬆動。 “長木匠,

短鐵匠, 不長不短是石匠”, 這也是姥爺當時說的一句俗語, 至今還記的非常清楚, 講的也是在做工時候的講究。

長木匠

有機會能看到木匠做活的時候, 肯定會發現的習慣。 木工活在備料的時候要比實際的尺寸長一些, 若是死釘顆鉚的尺寸一定會被人說成業餘。

以前的木工活靠的全屬榫卯結構, 在製造過程中容易出現木頭崩裂的情況, 另外尺度稍微有一絲偏差在拼湊過程容易出現短料的情況。 長的的話可以備用, 若是短了整根料就廢掉了。

短鐵匠

過去農村裡還有著鐵匠, 人們打點什麼農具靠的都是鐵匠的手藝。

如今機械化的發展, 鐵匠已經逐漸的在農村裡消失了。 想要打什麼樣的農具, 備料總要比成品的尺寸要短上一些, 這樣才能做到不浪費。 鐵是具有延展性的, 在鐵匠反復敲打過程中也把短尺寸給補齊。

不長不短是石匠

現在農村裡還保留著不少的石頭物件,

像石滾, 石碾子, 石磨等, 這些是曾經農村生活中的寶貝, 不管是種地, 做飯都離不開它。 這是石頭物件都是過去石匠用一錘錘鑿出來的, 並沒有固定的尺寸。 石匠的主要的是鑿邊和打磨, 根據石料的大小來決定所做的物品大小, 這樣最省時間和力氣。

農村裡流傳的這句話也是從過去傳統職業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對於現在來講也十分的合適。 同時又告訴我們, 做事情, 要考慮到不同的後果, 認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留有一定的餘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