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風景這邊獨好——酒泉肅州區人人出力建設美麗家園

原標題:風景這邊獨好——肅州區人人出力建設美麗家園

祁連山下,市及肅州區幹部職工為家鄉添新綠。

街長單位和社區督促商戶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

當好城市“美容師”

鄉村新景象

“三改”改出農民美好生活。

祁連山下,肅州區幹部群眾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呵護著一棵棵小樹苗茁壯成長;在酒泉城區街道上,“街長”履行各自職責、商戶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乾淨整潔的環境是大家共同的目標;一排排整齊劃一的農家院落,四通八達的水泥路連村入戶,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徐徐展開……這是肅州生機勃勃的春天,是滿懷期待的春天,是幸福滿溢的春天,肅州兒女用勤勞的雙手,擼起袖子加油幹,為建設美麗家園而努力奮鬥。

與春天有個約會

草長鶯飛,植樹添綠正當時。 4月16日,市及肅州區組織開展2018年春季義務植樹活動。 共115個單位的近6000名幹部職工在肅州區東洞戈壁農業產業園和新城區美溪公園義務植樹基地,以滿腔熱情積極參加義務植樹,以實際行動為美麗家鄉添新綠。

春光裡,你挖一個坑,我栽一棵樹,大家齊心協力,互相配合,積極為美麗肅州植新綠。 揮鍬鏟土、挖坑栽苗、砌堤修壟……每道工序、每個環節都認真細緻,確保種植一棵、成活一棵,種植一片、綠化一片,為構建幸福美麗新肅州種下種子。

據瞭解,美溪公園義務植樹基地總綠化面積1094畝,總投資3627.37萬元,計畫栽植油松、白皮松、河北楊、白蠟、國槐、榆葉梅等樹種36個2.35萬株。

東洞戈壁農業產業園義務植樹基地,共設計2條7.2公里長綠化帶,總投資710萬元,計畫栽植新疆楊、河北楊等2.4萬株。

十裡春風,不及那一抹綠意。 “植樹造林是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居住品質的一件大好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作為一名掛職幹部,能夠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茫茫戈壁增綠,感覺非常有意義,希望自己親手栽下的樹苗能茁壯成長。 ”肅州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賈瑩說。

連日來,行走在肅州區街道兩側、園區四周、樓院空地、田間地頭,處處可見幹部群眾熱火朝天植樹造林的身影。 一棵棵錯落有致的樹苗在和暢的春風中搖曳,煥發勃勃生機。

今年,肅州區堅持以重點綠化工程為抓手,動員全民參與植樹造林活動,實施北大河南岸防風林建設、東洞戈壁農業產業園防風林帶建設、美溪公園建設、北山公墓區生態治理4項重點綠化工程以及酒泉城區公園路三角地、圓夢路、解放路、北關十字等5處公園景觀社區綠化項目。計畫投資1.97億元,在農村完成人工造林6000畝,在城市新建綠地98.42萬平方米。

近年來,肅州區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使山川增綠的同時,也拓寬了農民致富路。“今後肅州區將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號召更多群眾積極投身到植樹造林活動中,努力為我們的家園添上一抹新綠,讓‘天藍、水淨、地綠’成為幸福美麗新肅州的靚麗名片。”肅州區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生賢說。

扮靚城市有街長

“您門前衛生狀況大有改進,但這門上、窗戶上張貼的海報招攬了生意卻也影響了市容市貌,還是取下來吧。”作為肅州區富康路社區“街長”之一的白樹鋒正在勸說商戶,大家一起動手將海報揭下來,並在店門口張貼一張“良好”等級評定卡。評定衛生星級等次,是肅州區富康路社區在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中總結出的好辦法。從週一到週四有網格員和清掃員檢查,週五由街長單位確定評定結果統一張貼。小小一張評定卡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視,得了“一般”或者“良好”的商戶都積極加緊整改,爭取下周一定得個“優秀”。

抓工作重在建立長效機制,建立長效機制重在探索好經驗,經驗好,事半功倍。肅州區廣廈社區執行“衛生月查通報”制度,每月1日檢查轄區衛生,結合日常監管情況打分,以張貼“笑臉”和“哭臉”方式通報,取得了良好效果。對得到“哭臉”的居民,督促整改;得到“笑臉”的居民按期進行複評,管理鬆懈、達不到要求的予以摘牌。“大家都爭先恐後把門前和樓道打掃乾淨,爭取門上貼個‘笑臉’看著人也高興。”家住中旺社區2號樓的趙金虎說。

自去年12月酒泉城區120名街長正式走馬上任以來,由街長單位、社區幹部職工及商戶組成的城市管理主力軍,在城區主幹道、背街小巷、樓院樓道等打出了一組組扮靚城市的漂亮組合拳。街長制的建立,“一人一街”“一人一巷”的管理辦法使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責任具體化,把社區力量、城管力量、社會力量有機融合,有效解決了“城市病”。

街長負責的區域大多數就在自己家門口,這樣既能保證熟悉情況,在面對鄰里街坊時也能夠更好地開展工作。”肅州區城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張維軍說,“這樣可以確保街長長駐街區,消除城市管理過程中的死角,讓城市管理從集中整治的‘突擊戰’時代,進入街長日常巡查的‘陣地戰’時代。”

潔淨文明的城市環境激發了每個人共建共用美麗家園的信心和決心。每週五是街長單位幹部職工固定衛生大掃除日。大家走上街頭,在各自環境區域內,由街長帶領督促商戶落實好門前“三包”責任;將馬路邊上的一個個條凳、廣告燈箱、垃圾桶擦洗乾淨;將沿街樹穴、人行道、路面、綠化帶等處的垃圾徹底清除;積極清理流動攤點,勸導非機動車輛有序擺放……用自己的雙手扮靚美麗家園。

改了習慣美了環境

每天清晨,肅州區銀達鎮六分村1組農戶李金花總是重複著一件事,打掃屋內屋外、前庭後院的衛生,將生活垃圾分類放到門口的垃圾桶裡。“我們每天都要打掃衛生,現在都已經習慣了,把家裡家外清理得亮亮堂堂、乾乾淨淨,感覺挺好。”李金花說。

在肅州區農村,講究衛生已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環境整治是一項長期長效的工作,要徹底改變農村的環境面貌,除了階段性的集中整治,更重要的是改變農民群眾的生活習慣,建立行之有效的機制。

肅州區聚焦問題,緊盯短板,逐一破解。集中實施了農村道路、水利工程、綠化造林、村鎮建設、危房改造、農業產業化等項目,配備了垃圾清運設施,成立農村保潔隊伍715支,聘用保潔人員3600余人,形成了生活垃圾“戶收集、組集中、村清運、定點處理”的運行模式。

“我們為每個村組配備了垃圾清運車、垃圾鬥和垃圾箱,為每個村聘用衛生保潔員3名至5名,確定了衛生管理小組長,全天候清掃保潔,真正實現了衛生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肅州區總寨鎮黨委書記李成平說。

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廣大群眾是主角,轉變農民生活習慣是關鍵。為督促農戶自覺自願地進行衛生清掃保潔,肅州區制定了“周保潔、月評比、季通報、年考核”及“三級聯評”、日常保潔、評星定級公示等制度,同時把環境綜合整治編入村規民約,把農戶家庭環境衛生保潔狀況與“誠信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活動有機結合,激發和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參與環境整治的積極性。

今年,肅州區著重實施改廚、改廁、改水“三改”工程,計畫完成鄉鎮集鎮、產業園區、旅遊景點標準化廁所建設改造全覆蓋,探索確定農戶廁所改造模式,建成農戶廁所改造示範點25個,改造農村廁所2000戶,力爭通過3年改造,使全區農村無害化廁所建設改造全覆蓋。同步實施廚房改造、農村汙水處理等項目,努力創造乾淨、衛生、健康的農村環境。

劉蓉 蘇尚全 魏曉燕 嶽莉萍

今年,肅州區堅持以重點綠化工程為抓手,動員全民參與植樹造林活動,實施北大河南岸防風林建設、東洞戈壁農業產業園防風林帶建設、美溪公園建設、北山公墓區生態治理4項重點綠化工程以及酒泉城區公園路三角地、圓夢路、解放路、北關十字等5處公園景觀社區綠化項目。計畫投資1.97億元,在農村完成人工造林6000畝,在城市新建綠地98.42萬平方米。

近年來,肅州區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林,使山川增綠的同時,也拓寬了農民致富路。“今後肅州區將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號召更多群眾積極投身到植樹造林活動中,努力為我們的家園添上一抹新綠,讓‘天藍、水淨、地綠’成為幸福美麗新肅州的靚麗名片。”肅州區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生賢說。

扮靚城市有街長

“您門前衛生狀況大有改進,但這門上、窗戶上張貼的海報招攬了生意卻也影響了市容市貌,還是取下來吧。”作為肅州區富康路社區“街長”之一的白樹鋒正在勸說商戶,大家一起動手將海報揭下來,並在店門口張貼一張“良好”等級評定卡。評定衛生星級等次,是肅州區富康路社區在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中總結出的好辦法。從週一到週四有網格員和清掃員檢查,週五由街長單位確定評定結果統一張貼。小小一張評定卡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視,得了“一般”或者“良好”的商戶都積極加緊整改,爭取下周一定得個“優秀”。

抓工作重在建立長效機制,建立長效機制重在探索好經驗,經驗好,事半功倍。肅州區廣廈社區執行“衛生月查通報”制度,每月1日檢查轄區衛生,結合日常監管情況打分,以張貼“笑臉”和“哭臉”方式通報,取得了良好效果。對得到“哭臉”的居民,督促整改;得到“笑臉”的居民按期進行複評,管理鬆懈、達不到要求的予以摘牌。“大家都爭先恐後把門前和樓道打掃乾淨,爭取門上貼個‘笑臉’看著人也高興。”家住中旺社區2號樓的趙金虎說。

自去年12月酒泉城區120名街長正式走馬上任以來,由街長單位、社區幹部職工及商戶組成的城市管理主力軍,在城區主幹道、背街小巷、樓院樓道等打出了一組組扮靚城市的漂亮組合拳。街長制的建立,“一人一街”“一人一巷”的管理辦法使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責任具體化,把社區力量、城管力量、社會力量有機融合,有效解決了“城市病”。

街長負責的區域大多數就在自己家門口,這樣既能保證熟悉情況,在面對鄰里街坊時也能夠更好地開展工作。”肅州區城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張維軍說,“這樣可以確保街長長駐街區,消除城市管理過程中的死角,讓城市管理從集中整治的‘突擊戰’時代,進入街長日常巡查的‘陣地戰’時代。”

潔淨文明的城市環境激發了每個人共建共用美麗家園的信心和決心。每週五是街長單位幹部職工固定衛生大掃除日。大家走上街頭,在各自環境區域內,由街長帶領督促商戶落實好門前“三包”責任;將馬路邊上的一個個條凳、廣告燈箱、垃圾桶擦洗乾淨;將沿街樹穴、人行道、路面、綠化帶等處的垃圾徹底清除;積極清理流動攤點,勸導非機動車輛有序擺放……用自己的雙手扮靚美麗家園。

改了習慣美了環境

每天清晨,肅州區銀達鎮六分村1組農戶李金花總是重複著一件事,打掃屋內屋外、前庭後院的衛生,將生活垃圾分類放到門口的垃圾桶裡。“我們每天都要打掃衛生,現在都已經習慣了,把家裡家外清理得亮亮堂堂、乾乾淨淨,感覺挺好。”李金花說。

在肅州區農村,講究衛生已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環境整治是一項長期長效的工作,要徹底改變農村的環境面貌,除了階段性的集中整治,更重要的是改變農民群眾的生活習慣,建立行之有效的機制。

肅州區聚焦問題,緊盯短板,逐一破解。集中實施了農村道路、水利工程、綠化造林、村鎮建設、危房改造、農業產業化等項目,配備了垃圾清運設施,成立農村保潔隊伍715支,聘用保潔人員3600余人,形成了生活垃圾“戶收集、組集中、村清運、定點處理”的運行模式。

“我們為每個村組配備了垃圾清運車、垃圾鬥和垃圾箱,為每個村聘用衛生保潔員3名至5名,確定了衛生管理小組長,全天候清掃保潔,真正實現了衛生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肅州區總寨鎮黨委書記李成平說。

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廣大群眾是主角,轉變農民生活習慣是關鍵。為督促農戶自覺自願地進行衛生清掃保潔,肅州區制定了“周保潔、月評比、季通報、年考核”及“三級聯評”、日常保潔、評星定級公示等制度,同時把環境綜合整治編入村規民約,把農戶家庭環境衛生保潔狀況與“誠信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活動有機結合,激發和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參與環境整治的積極性。

今年,肅州區著重實施改廚、改廁、改水“三改”工程,計畫完成鄉鎮集鎮、產業園區、旅遊景點標準化廁所建設改造全覆蓋,探索確定農戶廁所改造模式,建成農戶廁所改造示範點25個,改造農村廁所2000戶,力爭通過3年改造,使全區農村無害化廁所建設改造全覆蓋。同步實施廚房改造、農村汙水處理等項目,努力創造乾淨、衛生、健康的農村環境。

劉蓉 蘇尚全 魏曉燕 嶽莉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