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教育年度報告發佈!五大細分領域市場潛力巨大

美國駐華使領館商務處近日於export.gov網站發佈“Country Commercial Guide - China Education & Trainning“(國家商業指南——中國教育培訓), 該文詳細分析了美國市場潛力巨大, 適合中國留學生的五大教育領域。

美國駐華使領館商務處隸屬於美國商務部, 在中國是駐在美國駐華使領館旗下, 主旨是負責促進中美兩國商業貿易來往, 發展和合作, 協助美國企業在華尋找合作夥伴。 美國商務部主要負責的關鍵行業包括有航空, 汽車, 能源, 投資美國, 環保, 教育, 旅遊, 醫療, 建築, 科技, 先進製造業, 金融, 電子商務/零售業等。 美國駐華使領館商務處負責推廣和支持的美國教育產業包括高等教育招生和推廣,

中美合作辦學, K12板塊招生和和合作辦學, 夏令營遊學, 教育科技, 素質教育, 考試培訓, 職業教育等領域。

美國的學院和大學仍是中國學生首選的海外留學目的地。 根據2017年國際教育交流門戶開放報告, 2016-2017學年, 中國留美學生人數從328547人增加到350,755人, 同比增長6.8%。 中國連續第八年成為美國外籍留學生的主要生源地, 占美國國際學生總數的32.5%。 2016年, 在美國大學和學院就讀的中國學生為其經濟貢獻了125.5億美元, 在某種情況下, 這有效地補貼了其國內學生的成本。

依據門戶開放發佈資料, 從2015-16學年到2016-17學年, 本科生人數同比增長5.3%。 門戶開放報告稱2016-2017年, 40.7%中國赴美留學生為本科生, 36.6%為研究生, 5.6%為其它, 17.1%為OPT(選擇性實習訓練)。

赴美留學的中國高中生數量也在上升, 2016年, 有33275名中國學生在美國高中學習, 該數量在美國所有國際中學生中占比42%, 從2013到2016年, 增長48%。 近年, 中國赴美留學人數持續增加, 美國這些教育領域將為中國留學生關注的焦點。

1 高等教育——三大模組備受關注

在接下來的四年裡, 中國赴美留學生人數預計將增長11%。 STEM以及商業/管理專案、美術與應用藝術、社區大學將備受關注。

STEM以及商業/管理

2015-2016年, STEM以及商業/管理項目仍是中國學生主要研究的兩個領域。 42%的中國學生學習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 28%的中國學生學習商業/管理, 8%學習社會科學學科。 約有30%畢業回國的中國留學生想要在金融領域工作。 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在中國缺乏品牌認知度,

但擁有強大的STEM/商業/管理項目, 作為中國市場招聘策略的一部分, 他們應該突出這些項目。

美術與應用藝術

中國學生學習的一個新興領域是美術(如電影、舞蹈、繪畫和設計), 這與長期流行的STEM和商業/管理專業截然不同。 2016年, 在美術和應用藝術專案上, 中國學生的招生人數增加了兩倍多, 與傳統的研究領域如工程、商業和管理、數學和電腦科學相比, 他們的增長速度要快得多。

中國頂尖的藝術設計項目有限, 激烈的競爭加劇了這方面的國際化教育趨勢。 每年有近90萬參加高考的學生報考美術。 然而, 中國大學的錄取率非常低。 例如, 2015年, 北京電影學院錄取率為2%, 中央美術學院的錄取率為10%。 這使得許多學生無法在中國學習美術和應用藝術,

他們常常考慮出國留學。

社區大學

除了美國傳統的四年制學院和大學, 美國社區大學也從中國招生中受益。 對那些可支配收入有限的中國中產階級家庭來說, 美國社區大學用很低的價格提供美式教育體系的優勢。 社區大學通常是中國學生在獲得大專學位後進入四年制大學的墊腳石。 2015年, 有16200名中國學生進入美國社區大學就讀。

2 K12教育——仍是“一塊大蛋糕”

根據IIE最近的報告“全球流動青年”, 從2004年到2016年, 國際中學生人數增加了兩倍多, 但近年來增長有所放緩。 在美國, 大多數國際中學生最終都想接受高等教育。 2016年, 在美國高中註冊的81,981名國際學生中, 大多數(72%)持有F-1簽證, 這表明他們有意獲得高中文憑。

中國學生占美國國際中學生的42%,

從2013到2016年, 學生數量增長48%, 增長率超出了外交官和交換生總和的12%, 從2005年到2016年, 學生由632名增長到33,275名。 許多富裕的中國家庭選擇讓孩子出國留學, 以幫助孩子擺脫中國義務教育的激烈競爭和巨大壓力, 發展語言技能, 讓孩子在空氣更清新、更健康的環境中長大。 此外, 在美國高中學習增加了被美國大學錄取的機會, 因為許多美國大學開始越來越多地招收從美高畢業的中國學生。 當大多數來自歐洲和拉丁美洲的國際高中生前往美國進行文化交流時, 中國學生的目標是進入美國的學院或大學。

許多大學在確定中國學生準備程度和依據高中成績區別他們時, 都會面臨挑戰, 許多大學都不承認中國學生在高考中的表現。 此外,很多中國學生聘請教育顧問或依託仲介公司申請進入國外大學,這些仲介可能沒有執照,並提供諸如起草入學論文和偽造檔等服務。

進入K-12教育機構對中國家庭來說是一筆可觀的投資。擁有F-1簽證的學生只能在美國公立學校待一年,所以95%的國際高中學生會就讀私立學校。算上學費、住宿費、伙食費和其它生活費用,就讀私立學校的費用一般為每學年45 000多美元。

3 教育技術——新興產業前景被看好

教育技術(EdTech)是一個擁有巨大潛力的創新型新興產業。在過去的十年中,已經有許多企業和初創公司進入了EdTech行業。2014年,教育行業排名前三公司的總收入為43.25億美元。這三家傳統上銷售印刷產品的公司,現如今正在向EdTech擴展他們的產品和服務。

EdTech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不應該僅涉及學生,還應包括教師和家長。EdTech公司提供的最受歡迎的產品是移動設備應用。根據2013年5月哈裡斯互動調查公司對美國教師的調查,86%的教師認為在課堂上使用EdTech是“重要的”或“絕對必要的”。 96%的人認為EdTech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參與度,92%的人希望在課堂上使用更多的EdTech。同樣的調查也顯示了未實現的需求:只有14%的教師使用數位課程。EdTech的價值在於它強調自我學習,而不是傳統的師生體驗。

隨著EdTech在公立和私立學校的普及,許多機構已經採取了新政策來更好地適應新技術。例如,許多缺乏教育技術資金的學校採用了“自帶設備(BYOD)” 政策。據估計,美國每9名教師中就有1人允許學生將自己的設備帶到課堂上用於學習。在EdTech保護傘下的其它服務是開放原碼資源,比如“開放教科書”,這些資源是在開放版權地許可下發佈的,可以免費用於印刷、電子書或音訊格式。

EdTech的快速擴張使得學術機構能夠從長遠的角度節約資金。由於技術上的差距,許多機構在使用EdTech時面臨著高昂的初始升級成本。然而,從長遠來看,由於EdTech和開源軟體能夠節省其它方面的花費,機構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收回投資。

4 特殊教育——順應中國政府政策

2017年7月21日,中國教育部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佈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畫(2017-2020)”,這是一份進一步完善中國特殊教育體系的藍圖,確保到2020年,超過95%的中國殘疾學生能夠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第二期是2014年實施的特殊教育改革的後續行動。中國政府致力於改善特殊教育的普及。然而,中國缺乏受過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教師,中國高校也缺乏特殊教育學位專案,特別是位於貧困省份的大學。這為美國高校提供了獨特的機會,他們擁有備受推崇的特殊教育項目。

5 專業培訓——填補中國市場缺陷

技術工人匱乏導致中國政府推進職業培訓,改善國家勞動力。然而,中國職業學校的大多數教師都不合格。此外,許多學校缺乏足夠的設施和課程來有效地讓學生為工作做好準備。因此,尋求高級技術知識的學生可以從美國的經驗和資源中獲益,而這些資源在中國很難獲得。儘管線上遠端教育仍是中國的新興產業,但對於那些無法在海外學習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潛在的增長領域。

在分析了美國國內針對中國留學生,潛力巨大的五個教育領域之後,該報導繼續強調,自2009-2010年以來,美國一直是中國留學生首選的海外留學目的地。隨著中國努力轉型為全球化服務驅動型經濟,美國高等教育學位的價值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重視。

對很多美國高校來說,中國市場仍是國際學生招聘的主要管道。雖然在中國的一線城市,競爭非常激烈(例如:北京、上海、廣州),但是中國二三線城市的海外教育市場仍待開發。同時,美國也鼓勵相關機構積極推動美式教育在中國的開展,並計畫吸引更多中國學生赴美留學。隨著從其它英語國家畢業歸國的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多,以及中國國內教育市場不斷擴張,中國學生在不離開中國的情況下也有更多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美國面臨機遇和挑戰。

新學說從教育部官網近日發佈的消息中獲悉: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大關,達60.84萬人,同比增長11.74%,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地位 。統計顯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出國留學人數持續增長,中國生源領跑世界。截至2017年,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已達519.49萬人。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提高、教育觀念的轉變以及國際化人才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大,留學熱度在持續攀升。美國經濟發達,思想觀念開放,教育水準相對較高,是近幾年我國留學生最為青睞的國家。據相關資料顯示近三年,我國赴美留學人數在海外留學總人數中占比都超過了50%,美國當之無愧成為多數中國留學生的第一選擇。同時,中國在美留學生人數也遠遠超過了其它國家。除了豐富校園文化多樣性之外,中國留學生也為美國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美國政府及社會相關人士對此十分重視。

但是,根據市場現狀來看,中美教育領域,美國一直都是“進口”大於“出口”,即樂於接受中國學生赴美留學,卻很少推動美式學校在中國建立分校。結合以往經驗,我們瞭解到美國方面“不積極”到海外開設分校的原因有:1.傳統名校不差錢 2.歐美傳統階級分層,傳承精英教育的執念和所謂的匠人精神,堅持不開分校3.學校使命在百年歷史中已經形成,不計畫再開設分校4.學校股權不夠集中,相對分散,學校層面缺乏決策權。

從此次美國駐華使領館商務處的年度報告中,我們瞭解到針對中國留學生,美國的五大教育領域市場潛力巨大,美國教育界部分人士鼓勵美國相關機構到中國推廣美式教育,這也反映出他們對於開發中國海外教育市場越來越重視。

從美國開拓海外市場,增強國際生源儲備,為本國提供財政支援,刺激其國內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是否可以期待美式學校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呢?

本文轉自新學說,作者Leo。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此外,很多中國學生聘請教育顧問或依託仲介公司申請進入國外大學,這些仲介可能沒有執照,並提供諸如起草入學論文和偽造檔等服務。

進入K-12教育機構對中國家庭來說是一筆可觀的投資。擁有F-1簽證的學生只能在美國公立學校待一年,所以95%的國際高中學生會就讀私立學校。算上學費、住宿費、伙食費和其它生活費用,就讀私立學校的費用一般為每學年45 000多美元。

3 教育技術——新興產業前景被看好

教育技術(EdTech)是一個擁有巨大潛力的創新型新興產業。在過去的十年中,已經有許多企業和初創公司進入了EdTech行業。2014年,教育行業排名前三公司的總收入為43.25億美元。這三家傳統上銷售印刷產品的公司,現如今正在向EdTech擴展他們的產品和服務。

EdTech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不應該僅涉及學生,還應包括教師和家長。EdTech公司提供的最受歡迎的產品是移動設備應用。根據2013年5月哈裡斯互動調查公司對美國教師的調查,86%的教師認為在課堂上使用EdTech是“重要的”或“絕對必要的”。 96%的人認為EdTech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參與度,92%的人希望在課堂上使用更多的EdTech。同樣的調查也顯示了未實現的需求:只有14%的教師使用數位課程。EdTech的價值在於它強調自我學習,而不是傳統的師生體驗。

隨著EdTech在公立和私立學校的普及,許多機構已經採取了新政策來更好地適應新技術。例如,許多缺乏教育技術資金的學校採用了“自帶設備(BYOD)” 政策。據估計,美國每9名教師中就有1人允許學生將自己的設備帶到課堂上用於學習。在EdTech保護傘下的其它服務是開放原碼資源,比如“開放教科書”,這些資源是在開放版權地許可下發佈的,可以免費用於印刷、電子書或音訊格式。

EdTech的快速擴張使得學術機構能夠從長遠的角度節約資金。由於技術上的差距,許多機構在使用EdTech時面臨著高昂的初始升級成本。然而,從長遠來看,由於EdTech和開源軟體能夠節省其它方面的花費,機構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收回投資。

4 特殊教育——順應中國政府政策

2017年7月21日,中國教育部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佈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畫(2017-2020)”,這是一份進一步完善中國特殊教育體系的藍圖,確保到2020年,超過95%的中國殘疾學生能夠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第二期是2014年實施的特殊教育改革的後續行動。中國政府致力於改善特殊教育的普及。然而,中國缺乏受過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教師,中國高校也缺乏特殊教育學位專案,特別是位於貧困省份的大學。這為美國高校提供了獨特的機會,他們擁有備受推崇的特殊教育項目。

5 專業培訓——填補中國市場缺陷

技術工人匱乏導致中國政府推進職業培訓,改善國家勞動力。然而,中國職業學校的大多數教師都不合格。此外,許多學校缺乏足夠的設施和課程來有效地讓學生為工作做好準備。因此,尋求高級技術知識的學生可以從美國的經驗和資源中獲益,而這些資源在中國很難獲得。儘管線上遠端教育仍是中國的新興產業,但對於那些無法在海外學習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潛在的增長領域。

在分析了美國國內針對中國留學生,潛力巨大的五個教育領域之後,該報導繼續強調,自2009-2010年以來,美國一直是中國留學生首選的海外留學目的地。隨著中國努力轉型為全球化服務驅動型經濟,美國高等教育學位的價值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重視。

對很多美國高校來說,中國市場仍是國際學生招聘的主要管道。雖然在中國的一線城市,競爭非常激烈(例如:北京、上海、廣州),但是中國二三線城市的海外教育市場仍待開發。同時,美國也鼓勵相關機構積極推動美式教育在中國的開展,並計畫吸引更多中國學生赴美留學。隨著從其它英語國家畢業歸國的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多,以及中國國內教育市場不斷擴張,中國學生在不離開中國的情況下也有更多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美國面臨機遇和挑戰。

新學說從教育部官網近日發佈的消息中獲悉: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大關,達60.84萬人,同比增長11.74%,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地位 。統計顯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出國留學人數持續增長,中國生源領跑世界。截至2017年,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已達519.49萬人。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提高、教育觀念的轉變以及國際化人才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大,留學熱度在持續攀升。美國經濟發達,思想觀念開放,教育水準相對較高,是近幾年我國留學生最為青睞的國家。據相關資料顯示近三年,我國赴美留學人數在海外留學總人數中占比都超過了50%,美國當之無愧成為多數中國留學生的第一選擇。同時,中國在美留學生人數也遠遠超過了其它國家。除了豐富校園文化多樣性之外,中國留學生也為美國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美國政府及社會相關人士對此十分重視。

但是,根據市場現狀來看,中美教育領域,美國一直都是“進口”大於“出口”,即樂於接受中國學生赴美留學,卻很少推動美式學校在中國建立分校。結合以往經驗,我們瞭解到美國方面“不積極”到海外開設分校的原因有:1.傳統名校不差錢 2.歐美傳統階級分層,傳承精英教育的執念和所謂的匠人精神,堅持不開分校3.學校使命在百年歷史中已經形成,不計畫再開設分校4.學校股權不夠集中,相對分散,學校層面缺乏決策權。

從此次美國駐華使領館商務處的年度報告中,我們瞭解到針對中國留學生,美國的五大教育領域市場潛力巨大,美國教育界部分人士鼓勵美國相關機構到中國推廣美式教育,這也反映出他們對於開發中國海外教育市場越來越重視。

從美國開拓海外市場,增強國際生源儲備,為本國提供財政支援,刺激其國內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是否可以期待美式學校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呢?

本文轉自新學說,作者Leo。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