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要怎麼幫助孩子,克服怕黑的心裡障礙!

有的孩子在白天, 活潑開朗天不怕地不怕, 但到了晚上特別怕黑, 不敢一個人去廁所, 上完廁所也會迅速跑上床躺好!可能像這樣!

孩子為什麼會怕黑呢?

1、幼兒期獨有的泛靈心理是孩子怕黑的根源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看, 孩子怕黑的表現是非常正常的, 幾乎沒有不怕黑的孩子。 根據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幼兒期的孩子, 特別是兩三歲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種獨特的心理現象, 就是泛靈心理。 所謂泛靈心理, 就是指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把所有的事物都視為有生命和有意義的東西的一種心理傾向。 比如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年幼的孩子喜歡玩娃娃, 她們真的會把娃娃看成是有生命的個體, 甚至有什麼小秘密也願意和自己的小娃娃說。 泛靈心理有很積極的作用, 比如能有效地開發孩子的大腦潛能, 能提高孩子的情商。 但是它也有消極的作用,

就是讓孩子在面對黑暗的時候, 充滿想像力, 這就造成了孩子害怕黑暗。

2、對未知的恐懼造成孩子害怕黑暗

孩子到了兩三歲, 他已經接觸過很多的事物了, 可以說對世界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 在所有孩子見過的事物中, 總會存在一些讓他害怕的東西。 比如某種聲音, 或者某一種蟲子。 因此當孩子面對黑暗的時候, 他不知道黑暗中有什麼, 一切都是未知的, 會不會有讓他害怕的聲音, 或者他害怕的那種蟲子從黑暗中鑽出來。 因此孩子會害怕黑暗帶來的這種不確定性, 黑暗的環境增加了孩子的恐懼。

3、孩子接受的外部資訊存在恐懼元素

現代社會的傳播媒體高度發達, 孩子能接觸資訊的管道變多了。

我們小的時候也就是偶爾在家看看電視, 現在的孩子會玩的東西就太多了。 我的孩子不到四歲, 他在解鎖的狀態下能夠找到自己要看的動畫片, 和各種喜歡的視頻, 甚至連平板電腦也能操作自如。 在孩子獨自看電視或者玩電腦的時候, 他們很容易就會看到一些具有恐懼元素的資訊。 有些父母非常喜歡戰爭類或者具有血腥色彩的影片或者連續劇, 在孩子在場的情況下, 還放著高音量, 讓孩子陪著一起觀看。 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 和父母觀看過老版的《封神榜》、《聊齋》之類的片子, 其中有些可怕的場景我現在都能回想起來, 當時我也是嚇得不敢關燈睡覺。

孩子對黑暗的恐懼雖然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但是如果父母們能採取有效得措施,

就可以讓孩子少承受些內心的掙扎和折磨, 健康愉悅地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期。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對黑暗的恐懼。

孩子怕黑的解決對策

1、不要給孩子貼上膽小鬼的標籤

我之所以把這個放在第一項重點去談,

是因為很多的父母在遇到孩子怕黑之類的問題的時候, 第一反應就是孩子膽子小。 因此常常會用膽小鬼之類的語言去訓斥孩子, 或者試圖用這種反面激勵的方法去激發孩子勇敢面對黑暗。 其實在分析了孩子怕黑的原因之後, 父母們應該明白, 2-6歲的孩子怕黑是種非常正常的現象, 跟膽子大小沒有關係。 這只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歷程, 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並且陪伴著孩子一起度過。 大家都知道心理暗示的重要性, 其實給孩子貼標籤就是一種很強的心理暗示, 很多時候你給孩子貼什麼樣的標籤, 孩子往往就會按照你所貼的標籤表現出相應的行為。 也許你說某個大人是膽小鬼, 還能激發他的某種潛能面對問題。 但是對於幼兒期的孩子而言,他們的心智還不夠成熟,想用這種方式激勵孩子只會適得其反,因此不要盲目的給孩子貼標籤。

2、抱著孩子聊聊,他究竟害怕什麼

(1)為什麼讓孩子說出害怕的事物是什麼?

有些父母會質疑,孩子既然害怕黑暗,為什麼還要讓孩子說出他們究竟害怕什麼呢?這樣一來孩子不是變得更加的害怕嗎?其實讓孩子說出他恐懼的事物,才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最好的方法。因為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明白兩點:第一就是無論遇到任何害怕的事情都要和父母講,而不是自己獨自承受,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因為很多孩子問題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造成問題積累變大。第二當孩子願意說出他害怕的東西的時候,他就已經邁開步伐,開始走在解決問題的道路上了,這也是培養孩子勇敢面對問題的品質。

(2)如何引導孩子說出害怕什麼

要想讓孩子說出他內心的真實感受,就需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讓他感覺安全的環境。比如選擇父母都在的場合,一般孩子快睡覺之前比較合適。這個時候一方父母可以讓孩子坐在腿上,這些都會使孩子感受到十足的安全感。剛開始可以和孩子談些他感興趣的話題,例如可以拿孩子喜歡的動畫片插入話題。我的孩子很喜歡湯瑪斯小火車,其中有一集是某個小火車晚上不敢開出去,因為他害怕聽到奇怪的聲音,最後在湯瑪斯的幫助下發現這種奇怪的聲音是風聲。我把這個故事講完之後,告訴孩子其實很多害怕的東西我們把它搞清楚了就一點都不可怕了,然後讓孩子告訴我他為什麼怕黑。孩子在說出害怕的東西的時候,可能會有為難和恐懼。這個時候父母可以說些鼓勵性的語言,甚至摸摸孩子的頭,抱抱他,用這些肢體語言傳遞你給他的能量。

3、用正確的方式化解孩子的恐懼

當孩子說出某種他害怕的東西的時候,這些東西在父母的眼裡可能是不值得一提的,因此父母們千萬不要表現出輕視的態度,比如說這有什麼可怕的?如果你的態度和表情表現出了輕視和不屑,那麼當孩子下次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就會變得不願意和你溝通。這個時候首先要給予孩子鼓勵,因為他很信任爸爸媽媽,願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同時爸爸媽媽也很理解他的這種怕黑的心理。然後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都是大人,能解決很多的問題,即使非常可怕的東西也不害怕。爸爸媽媽都在你的身邊,會保護你的。不信媽媽可以先去看看”。這個時候你可以在屋子裡轉一圈,告訴孩子媽媽什麼都沒有看到。然後牽著孩子的手繞著房間走一圈觀察一下,告訴孩子:這是你的衣服,這是你的玩具等等,甚至角落裡也和孩子一一確認,讓孩子知道他所害怕的東西並不存在。幼兒期的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是非常強的,他們會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像個超人,無所不能。因此陪著孩子尋找害怕的東西,會讓孩子立馬變得更加勇敢。

4、 和孩子一起探索黑暗,尋找黑暗中的樂趣

黑暗有讓人感到害怕的一面,同樣黑暗也有可愛有趣的一面。比如可以晚上帶著孩子在社區附近轉轉,看看月亮,看看閃耀的星星,這樣美麗的景色只有到了晚上才會出現,因此黑暗也有美麗的一面。晚上快睡覺的時候,給孩子插上一個溫馨的小夜燈,燈光微弱柔和,黑暗中的一點光也能緩解黑暗帶來的恐懼。晚上讓孩子和爸爸媽媽躺在床上,手上拿著一個小手電筒,在黑暗的房間裡,手電筒能隨時照亮孩子害怕的角落,孩子也會欣喜的發現其中的樂趣。另外也可以讓孩子把喜歡的玩具擺在床邊,擺成一排。這些玩具就像小兵一樣,守護著孩子,這些都能夠幫助孩子克服黑暗帶來的恐懼。

5、減少孩子接收外界的恐怖元素

現在的孩子接收的外界資訊比較多,但是對於這一代的孩子而言,手機、電腦、電視這類電子產品已經是必需品,如果想完全的隔離開是不可能的,因此有效的管制十分的重要。比如孩子在看手機或者電視的時候,父母最好事先設定好相關的節目,或者陪同孩子一起觀看,瞭解一下孩子接收了哪些資訊。當父母觀看自己喜歡看的節目的時候,要考慮一下自己看的內容是否適合孩子一起觀看。如果你愛看的節目並不適合孩子看,那麼就只能等到孩子睡覺之後再觀看。當然除了媒介提供的外部資訊外,家人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環境也會讓孩子接觸到害怕的元素。比如有的時候老年人帶孩子,偶爾會給孩子講一些鬼神之類的故事,這些也會讓孩子害怕。同樣不和諧的家庭環境也會容易激發孩子的恐懼。比如有些家庭父母之間經常爭吵打架,或者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以打罵這類方式,這些都會激發孩子的恐懼心理。當然不和諧的家庭環境給孩子帶來的恐怖不僅表現在怕黑,孩子甚至會出現社交恐懼等一系列的問題,因此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十分的重要。

6、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增加閱歷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多見見世面,對於孩子克服各類恐懼都非常有幫助。人們都會對不熟悉的事情產生恐懼,孩子也是一樣。比如孩子怕動物,那麼多帶孩子出去看看動物,讓他習慣各種動物的樣子和叫聲,那麼孩子的恐懼就會慢慢降低。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也要多給孩子講講很多現象的形成原因,讓孩子瞭解這些充滿奧秘的事情背後的真相和本質,孩子懂的事情多了,他就會減少恐懼。

通過這些簡單的方法,想必孩子們會漸漸地消除對黑暗的恐懼。在孩子年幼的這個階段,父母更要做的就是多多的陪伴孩子,陪伴可以說是解決很多孩子問題的不二法寶。

但是對於幼兒期的孩子而言,他們的心智還不夠成熟,想用這種方式激勵孩子只會適得其反,因此不要盲目的給孩子貼標籤。

2、抱著孩子聊聊,他究竟害怕什麼

(1)為什麼讓孩子說出害怕的事物是什麼?

有些父母會質疑,孩子既然害怕黑暗,為什麼還要讓孩子說出他們究竟害怕什麼呢?這樣一來孩子不是變得更加的害怕嗎?其實讓孩子說出他恐懼的事物,才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最好的方法。因為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明白兩點:第一就是無論遇到任何害怕的事情都要和父母講,而不是自己獨自承受,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因為很多孩子問題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造成問題積累變大。第二當孩子願意說出他害怕的東西的時候,他就已經邁開步伐,開始走在解決問題的道路上了,這也是培養孩子勇敢面對問題的品質。

(2)如何引導孩子說出害怕什麼

要想讓孩子說出他內心的真實感受,就需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讓他感覺安全的環境。比如選擇父母都在的場合,一般孩子快睡覺之前比較合適。這個時候一方父母可以讓孩子坐在腿上,這些都會使孩子感受到十足的安全感。剛開始可以和孩子談些他感興趣的話題,例如可以拿孩子喜歡的動畫片插入話題。我的孩子很喜歡湯瑪斯小火車,其中有一集是某個小火車晚上不敢開出去,因為他害怕聽到奇怪的聲音,最後在湯瑪斯的幫助下發現這種奇怪的聲音是風聲。我把這個故事講完之後,告訴孩子其實很多害怕的東西我們把它搞清楚了就一點都不可怕了,然後讓孩子告訴我他為什麼怕黑。孩子在說出害怕的東西的時候,可能會有為難和恐懼。這個時候父母可以說些鼓勵性的語言,甚至摸摸孩子的頭,抱抱他,用這些肢體語言傳遞你給他的能量。

3、用正確的方式化解孩子的恐懼

當孩子說出某種他害怕的東西的時候,這些東西在父母的眼裡可能是不值得一提的,因此父母們千萬不要表現出輕視的態度,比如說這有什麼可怕的?如果你的態度和表情表現出了輕視和不屑,那麼當孩子下次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就會變得不願意和你溝通。這個時候首先要給予孩子鼓勵,因為他很信任爸爸媽媽,願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同時爸爸媽媽也很理解他的這種怕黑的心理。然後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都是大人,能解決很多的問題,即使非常可怕的東西也不害怕。爸爸媽媽都在你的身邊,會保護你的。不信媽媽可以先去看看”。這個時候你可以在屋子裡轉一圈,告訴孩子媽媽什麼都沒有看到。然後牽著孩子的手繞著房間走一圈觀察一下,告訴孩子:這是你的衣服,這是你的玩具等等,甚至角落裡也和孩子一一確認,讓孩子知道他所害怕的東西並不存在。幼兒期的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是非常強的,他們會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像個超人,無所不能。因此陪著孩子尋找害怕的東西,會讓孩子立馬變得更加勇敢。

4、 和孩子一起探索黑暗,尋找黑暗中的樂趣

黑暗有讓人感到害怕的一面,同樣黑暗也有可愛有趣的一面。比如可以晚上帶著孩子在社區附近轉轉,看看月亮,看看閃耀的星星,這樣美麗的景色只有到了晚上才會出現,因此黑暗也有美麗的一面。晚上快睡覺的時候,給孩子插上一個溫馨的小夜燈,燈光微弱柔和,黑暗中的一點光也能緩解黑暗帶來的恐懼。晚上讓孩子和爸爸媽媽躺在床上,手上拿著一個小手電筒,在黑暗的房間裡,手電筒能隨時照亮孩子害怕的角落,孩子也會欣喜的發現其中的樂趣。另外也可以讓孩子把喜歡的玩具擺在床邊,擺成一排。這些玩具就像小兵一樣,守護著孩子,這些都能夠幫助孩子克服黑暗帶來的恐懼。

5、減少孩子接收外界的恐怖元素

現在的孩子接收的外界資訊比較多,但是對於這一代的孩子而言,手機、電腦、電視這類電子產品已經是必需品,如果想完全的隔離開是不可能的,因此有效的管制十分的重要。比如孩子在看手機或者電視的時候,父母最好事先設定好相關的節目,或者陪同孩子一起觀看,瞭解一下孩子接收了哪些資訊。當父母觀看自己喜歡看的節目的時候,要考慮一下自己看的內容是否適合孩子一起觀看。如果你愛看的節目並不適合孩子看,那麼就只能等到孩子睡覺之後再觀看。當然除了媒介提供的外部資訊外,家人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環境也會讓孩子接觸到害怕的元素。比如有的時候老年人帶孩子,偶爾會給孩子講一些鬼神之類的故事,這些也會讓孩子害怕。同樣不和諧的家庭環境也會容易激發孩子的恐懼。比如有些家庭父母之間經常爭吵打架,或者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以打罵這類方式,這些都會激發孩子的恐懼心理。當然不和諧的家庭環境給孩子帶來的恐怖不僅表現在怕黑,孩子甚至會出現社交恐懼等一系列的問題,因此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十分的重要。

6、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增加閱歷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多見見世面,對於孩子克服各類恐懼都非常有幫助。人們都會對不熟悉的事情產生恐懼,孩子也是一樣。比如孩子怕動物,那麼多帶孩子出去看看動物,讓他習慣各種動物的樣子和叫聲,那麼孩子的恐懼就會慢慢降低。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也要多給孩子講講很多現象的形成原因,讓孩子瞭解這些充滿奧秘的事情背後的真相和本質,孩子懂的事情多了,他就會減少恐懼。

通過這些簡單的方法,想必孩子們會漸漸地消除對黑暗的恐懼。在孩子年幼的這個階段,父母更要做的就是多多的陪伴孩子,陪伴可以說是解決很多孩子問題的不二法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