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三萬里扶貧采風路

經作者同意, 原文轉發作者的采風文章。

“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場聲勢浩大而又扎扎實實的脫貧攻堅戰,

在960萬平方公里的華夏大地響起了衝鋒號。 從中央到地方, 各級黨政群機關, 社會各行各業都在為打贏這場偉大的戰役貢獻著智慧和力量。

在陝西省的扶貧攻堅隊伍中, 有一位從軍隊轉業的自主擇業幹部彭教學。 從2016年初開始的兩年多時間裡以來, 他開著自己的私家車、背著照相機、帶著筆記本, 以攝影寫作采風為由頭, 先後行程3萬多裡路, 深入到全省56個國家級貧困縣區, 走訪300多個貧困村, 採訪貧困戶、脫貧致富帶頭人及駐村蹲點扶貧幹部2000多人次, 撰寫出了100多個扶貧脫貧典型故事, 拍攝並精選了1000多幅扶貧脫困新聞圖片, 形成了《向貧困宣戰——陝西脫貧攻堅見聞錄》專輯, 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獨特方式助力扶貧, 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和社會廣泛好評,

十多家中省新聞媒體進行了宣傳報導。

在他的血液中, 流淌著扶貧幫困的情結

和其他扶貧幹部不同, 彭教學既不是政府部門肩負扶貧責任的公務人員, 也不是應盡義務的社會公益團體成員, 他是一名志願者,

不享受任何待遇, 不拿一分錢報酬, 出行食宿都靠自理。 他是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覺悟與愛心, 把參與扶貧看作是社會公益慈善而主動作為的, 這源於他有深深的扶貧情結。

彭教學, 1964年出生於陝西省關中一貧苦農家, 跳出農門和擺脫貧困是他當年努力的方向和奮鬥的目標。 考上軍校後, 在部隊工作和鍛煉了20年, 是黨和國家把他培養成一個有責任、有擔當、有愛心的黨員幹部。 從部隊轉業後, 他先後在企業和媒體從事文秘與新聞宣傳工作, 經常參加慈善和愛心活動, 感恩基因和扶貧幫困情結一直在他的血液中流淌, “見了窮人, 心裡總是沉甸甸的, 就想幫一幫!”他經常這樣想這樣講。

看到中央和國家號召實施精准扶貧, 用三五年時間實現全面脫貧, 他就想, 作為一名具有三十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和作為軍隊自主擇業幹部,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戰鬥中應該幹點什麼?經過一番思考和籌畫, 他決定發揮自己的特長, 把全省56個國家級貧困區縣跑一遍, 收集整理撰寫扶貧故事,

編寫出版扶貧脫貧故事集, 舉辦扶貧攻堅圖片展, 宣傳脫貧致富與扶貧攻堅先進人物及典型事蹟, 讓更多的人關注和參與到這場偉大的脫貧攻堅戰役中來。 說幹就幹, 他辭掉了在單位比較舒適的工作, 開始了陝西扶貧故事采風之旅。

為了學習和掌握扶貧政策, 他流覽和關注的省市縣扶貧網站、微信公眾號達幾十個;每到一個縣采風, 他都要提前做好“功課”, 瞭解當地的貧困狀況;堅持每月兩趟外出采風任務雷打不動, 他基本上都是采風一周、回來整理寫作一周, 成了近兩年鐵打的工作生活規律。

冒著生命危險,跑遍了全省最貧困的地方

“中國最貧困的地方是你自己去不到的地方,你看不到,有時候甚至想不到!”“最貧困的地方都是車子開不到,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 這是國家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在一次會議上講的,彭教學對此深有體會。

陝西屬西部省份,貧困面較大,脫貧攻堅任務艱巨。最貧困的地方多集中在秦巴山區的安康、商洛和漢中三個地市,這裡許多貧困村山大溝深、道路難行,有的才剛剛通電、通水,有的還正在修建通村公路。彭教學兩年來的三萬多裡行程中,有一半走的是秦巴山區的鄉村路。

旬陽縣趙灣鎮中山村是陝南最典型的國家級貧困村,全村280戶780餘人,有155戶、396人屬於貧困戶,其中孤寡智障殘達36戶50多人,以前該村沒有路、不通電,吃的是山頂流下來的水,村民外出需要翻越好幾道山梁。彭教學和他的戰友劉國樹從西安開車到安康、從安康再到旬陽縣趙灣鎮,共計達320多公里,從趙灣鎮到中山村還有13公里陡峭崎嶇的石子路,他倆一個開車、一個導航,來到這個村莊。在村幹部的帶領下,對每個貧困戶家庭進行走訪和座談,見證了該村精准扶貧政策實施以來的發展變化,通電了、通路了、通自來水了,“交鑰匙工程”馬上交付使用,產業合作社建起來了,老人們喜笑顏開。在該村采風中,因正在修路,他們的采風車陷入石子坑,是村民幫助一邊抬一邊推才擺脫了危險;在中午時間,村民為他們端來了酸菜雜糧麵條。86歲的五保戶李存秀老人說,“共產黨的政策好得很,我活了80多歲,你們是第一個到我們村的西安人,謝謝你們來看望我們!”。

在扶貧故事采寫中,彭教學和他的戰友幾乎天天在秦巴山區各市縣中翻越,遇見山體塌方5次,車曾2次陷入泥坑,也多次在山路上一到險情,但他們沒有畏懼退縮,沒有放棄采風活動。

最危險的那次是在從嵐皋縣到紫陽縣的途中,由於紫嵐公路堰門鎮至洞河鎮段修路封閉,只能乘坐擺渡從漢江上通過。早晨他從嵐皋縣堰門鎮出發,到紅岩村擺渡地點還有10多公里盤山小道,左邊是漢江,右邊是山崖,道路狹窄,拐彎極多,半途中偏偏又下起了瓢潑大雨,車上雨刷刮個不停,視線模糊,車差一點掉入漢江,無奈只好把車停在路上等待雨停。事後想想真可怕,要是車滑落到漢江裡可就慘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堅持朝目的地行進。在乘坐渡輪時,還專門採訪了漢江上的擺渡人,形成了《瀛湖上的擺渡人:方便了大家,富裕了自己》一文。

有朋友勸彭教學,“幫助群眾脫貧致富,那是地方政府的事,宣傳扶貧脫貧典型,是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的工作,誰也沒給你分配任務,你成天翻山越嶺走村串戶,忙乎哪幹啥嗎?” 他說,“扶貧攻堅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一次罕見的偉大工程,機遇難得,扶貧路上沒有旁觀者,我也想盡一點心,出一份力!”

彭教學去陝西省周至縣板房子鎮高潮村采風時,正好遇見該村扶貧幹部帶著人上山,說住在山底下的貧困戶群眾好幾天斷了水,估計是山上的水源地出了問題。他便與扶貧幹部一起,拿著木棍拐杖,顧不上沿路螞蟥蚊蟲叮咬,沿著滿山荊棘小路,攀行3公里多的山路,爬到海拔1000多米高的山頂探查水源。原來是時間長了,枯樹枝、枯樹葉等把蓄水池中的引水道堵了,水管沒有水了,導致山下7戶村民幾天都無水喝。他們排除了水源地的堵塞雜物,疏通了管道。下山坐在路沿上休息時,才發現每個人鞋子和褲腿上爬了不少螞蟥,清除完畢一數竟達13條之多。

在采風過程中,他把苦當樂,累了,就躺在後座上休息10分鐘、20分鐘;由於在偏遠農村採訪,一天吃兩頓飯是常事,他的車上經常放著軍用水壺和乾糧。有時導航都沒有信號了,有時導航還把路線給導錯了等等。

從貧困戶家中挖掘第一手資料

在延川縣梁家河村採訪時,他晚上住在知青舊居房東家的窯洞裡,買來白酒和花生米、豆腐乾等下酒菜,邀請當年與知青一塊戰鬥過的村民朋友,一塊喝酒、一塊聊天採訪,掌握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在紫陽縣青中村採訪時,他與搬遷村民一塊上山摘菜瓜、剝玉米,實地查訪土坯房屋與安置點的新建房屋,瞭解搬遷村民生活改變狀況。 在陝西省最南端的貧困村鎮坪縣鐘寶鎮三坪村“交鑰匙工程”安置點採訪時,為瞭解貧困戶以前住舊土屋時的生活情況,他用車拉著88歲五保戶李詩金老人一塊前往其舊住處查看(老人身體棒,爬山比青年人都快),從新舊對比中反映和歌頌黨的扶貧政策。

在鎮巴縣栗子埡村一位70多歲的貧困戶家裡採訪時,他得知“2歲小孫子做了5次大手術”後十分震驚,原來小孩天生腸道太細,吃東西全吐,也不拉屎,前後做過5次大手術。有人建議說,“這小孩子就是一個災星,把好端端一個家庭給弄毀了,不如扔了算咧!”但老實的爺爺奶奶沒有放棄一絲希望,“砸鍋賣鐵也要給小孫子看病!”當得知老人家報銷了大部分治療費用時,他感到這個素材極好,很快寫成了《2歲小孫子5次大手術,您扛得住嗎?》的扶貧故事。

兩年多來,為了真正掌握第一手資料,為了從最底層群眾當中瞭解和反映全省脫貧攻堅工作戰果,他沒有向任何縣鄉(鎮)村任何人打過招呼,而是直接進入到貧困村,直接走訪貧困戶,在貧困村和貧困戶群眾家裡瞭解黨的扶貧政策落實情況,挖掘脫貧攻堅工作的閃光點,從中掌握和瞭解了許多寶貴資料,發現和挖掘了許多精彩故事。他撰寫的100多篇扶貧脫貧故事,“是車輪子跑出來的新聞”,是直接與貧困群眾交朋友、拉家常的結果。他除了完成了《向貧困宣戰——陝西脫貧攻堅見聞錄》專輯外,還撰寫了《陝西貧困狀況調研報告》,為陝西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珍貴的參考材料。

一邊采風,一邊幫困

嵐皋縣民主鎮有一貧困戶在山坡了種了許多大南瓜,由於賣不出去,許多南瓜都爛在地裡,他看在眼裡、痛在心上,一下買了一後備箱,回來後分發給了同學和朋友。兩年來,他一邊到貧困戶家採訪,一邊堅持採購貧困戶家的蔬菜、瓜果、雞蛋、土特產等,幾乎成了一種自然和習慣,每次采風回來,後備箱都是滿當當的。彭教學家的附近就有蔬菜批發市場,但他每次采風回來,都採購滿了貧困戶家種植的瓜果、蔬菜土特產等,他不是捨近求遠,也不是貪圖便宜,而是想盡自己的一點心意,對貧困群眾能幫一把就是一把。

在采風過程當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村民在他面前訴苦或告狀,認為村幹部篩選貧困戶不公平、不公開,有的義憤填膺,有的哭得眼淚吧擦。面對這種情況,他沒有推而不管,而是發揮在部隊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一邊耐心宣講國家扶貧政策,一邊從各個方面舉例子、講道理、拉家常,解除他們的思想疙瘩,並鼓勵他們自強不息,靠雙手創造美好生活,不少農民經過他的開導,開闊了腦筋,放棄了過激行為,加入到了脫貧致富浩浩蕩蕩的大軍行列。

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還有三年時間,他說,下一步將計畫出版《向貧困宣戰——陝西脫貧攻堅見聞錄》專輯,舉辦脫貧故事圖片展覽,並再次深入基層,跑遍全省各縣,創作陝西脫貧攻堅散記,為陝西脫貧攻堅工作貢獻力量。

冒著生命危險,跑遍了全省最貧困的地方

“中國最貧困的地方是你自己去不到的地方,你看不到,有時候甚至想不到!”“最貧困的地方都是車子開不到,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 這是國家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在一次會議上講的,彭教學對此深有體會。

陝西屬西部省份,貧困面較大,脫貧攻堅任務艱巨。最貧困的地方多集中在秦巴山區的安康、商洛和漢中三個地市,這裡許多貧困村山大溝深、道路難行,有的才剛剛通電、通水,有的還正在修建通村公路。彭教學兩年來的三萬多裡行程中,有一半走的是秦巴山區的鄉村路。

旬陽縣趙灣鎮中山村是陝南最典型的國家級貧困村,全村280戶780餘人,有155戶、396人屬於貧困戶,其中孤寡智障殘達36戶50多人,以前該村沒有路、不通電,吃的是山頂流下來的水,村民外出需要翻越好幾道山梁。彭教學和他的戰友劉國樹從西安開車到安康、從安康再到旬陽縣趙灣鎮,共計達320多公里,從趙灣鎮到中山村還有13公里陡峭崎嶇的石子路,他倆一個開車、一個導航,來到這個村莊。在村幹部的帶領下,對每個貧困戶家庭進行走訪和座談,見證了該村精准扶貧政策實施以來的發展變化,通電了、通路了、通自來水了,“交鑰匙工程”馬上交付使用,產業合作社建起來了,老人們喜笑顏開。在該村采風中,因正在修路,他們的采風車陷入石子坑,是村民幫助一邊抬一邊推才擺脫了危險;在中午時間,村民為他們端來了酸菜雜糧麵條。86歲的五保戶李存秀老人說,“共產黨的政策好得很,我活了80多歲,你們是第一個到我們村的西安人,謝謝你們來看望我們!”。

在扶貧故事采寫中,彭教學和他的戰友幾乎天天在秦巴山區各市縣中翻越,遇見山體塌方5次,車曾2次陷入泥坑,也多次在山路上一到險情,但他們沒有畏懼退縮,沒有放棄采風活動。

最危險的那次是在從嵐皋縣到紫陽縣的途中,由於紫嵐公路堰門鎮至洞河鎮段修路封閉,只能乘坐擺渡從漢江上通過。早晨他從嵐皋縣堰門鎮出發,到紅岩村擺渡地點還有10多公里盤山小道,左邊是漢江,右邊是山崖,道路狹窄,拐彎極多,半途中偏偏又下起了瓢潑大雨,車上雨刷刮個不停,視線模糊,車差一點掉入漢江,無奈只好把車停在路上等待雨停。事後想想真可怕,要是車滑落到漢江裡可就慘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堅持朝目的地行進。在乘坐渡輪時,還專門採訪了漢江上的擺渡人,形成了《瀛湖上的擺渡人:方便了大家,富裕了自己》一文。

有朋友勸彭教學,“幫助群眾脫貧致富,那是地方政府的事,宣傳扶貧脫貧典型,是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的工作,誰也沒給你分配任務,你成天翻山越嶺走村串戶,忙乎哪幹啥嗎?” 他說,“扶貧攻堅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一次罕見的偉大工程,機遇難得,扶貧路上沒有旁觀者,我也想盡一點心,出一份力!”

彭教學去陝西省周至縣板房子鎮高潮村采風時,正好遇見該村扶貧幹部帶著人上山,說住在山底下的貧困戶群眾好幾天斷了水,估計是山上的水源地出了問題。他便與扶貧幹部一起,拿著木棍拐杖,顧不上沿路螞蟥蚊蟲叮咬,沿著滿山荊棘小路,攀行3公里多的山路,爬到海拔1000多米高的山頂探查水源。原來是時間長了,枯樹枝、枯樹葉等把蓄水池中的引水道堵了,水管沒有水了,導致山下7戶村民幾天都無水喝。他們排除了水源地的堵塞雜物,疏通了管道。下山坐在路沿上休息時,才發現每個人鞋子和褲腿上爬了不少螞蟥,清除完畢一數竟達13條之多。

在采風過程中,他把苦當樂,累了,就躺在後座上休息10分鐘、20分鐘;由於在偏遠農村採訪,一天吃兩頓飯是常事,他的車上經常放著軍用水壺和乾糧。有時導航都沒有信號了,有時導航還把路線給導錯了等等。

從貧困戶家中挖掘第一手資料

在延川縣梁家河村採訪時,他晚上住在知青舊居房東家的窯洞裡,買來白酒和花生米、豆腐乾等下酒菜,邀請當年與知青一塊戰鬥過的村民朋友,一塊喝酒、一塊聊天採訪,掌握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在紫陽縣青中村採訪時,他與搬遷村民一塊上山摘菜瓜、剝玉米,實地查訪土坯房屋與安置點的新建房屋,瞭解搬遷村民生活改變狀況。 在陝西省最南端的貧困村鎮坪縣鐘寶鎮三坪村“交鑰匙工程”安置點採訪時,為瞭解貧困戶以前住舊土屋時的生活情況,他用車拉著88歲五保戶李詩金老人一塊前往其舊住處查看(老人身體棒,爬山比青年人都快),從新舊對比中反映和歌頌黨的扶貧政策。

在鎮巴縣栗子埡村一位70多歲的貧困戶家裡採訪時,他得知“2歲小孫子做了5次大手術”後十分震驚,原來小孩天生腸道太細,吃東西全吐,也不拉屎,前後做過5次大手術。有人建議說,“這小孩子就是一個災星,把好端端一個家庭給弄毀了,不如扔了算咧!”但老實的爺爺奶奶沒有放棄一絲希望,“砸鍋賣鐵也要給小孫子看病!”當得知老人家報銷了大部分治療費用時,他感到這個素材極好,很快寫成了《2歲小孫子5次大手術,您扛得住嗎?》的扶貧故事。

兩年多來,為了真正掌握第一手資料,為了從最底層群眾當中瞭解和反映全省脫貧攻堅工作戰果,他沒有向任何縣鄉(鎮)村任何人打過招呼,而是直接進入到貧困村,直接走訪貧困戶,在貧困村和貧困戶群眾家裡瞭解黨的扶貧政策落實情況,挖掘脫貧攻堅工作的閃光點,從中掌握和瞭解了許多寶貴資料,發現和挖掘了許多精彩故事。他撰寫的100多篇扶貧脫貧故事,“是車輪子跑出來的新聞”,是直接與貧困群眾交朋友、拉家常的結果。他除了完成了《向貧困宣戰——陝西脫貧攻堅見聞錄》專輯外,還撰寫了《陝西貧困狀況調研報告》,為陝西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珍貴的參考材料。

一邊采風,一邊幫困

嵐皋縣民主鎮有一貧困戶在山坡了種了許多大南瓜,由於賣不出去,許多南瓜都爛在地裡,他看在眼裡、痛在心上,一下買了一後備箱,回來後分發給了同學和朋友。兩年來,他一邊到貧困戶家採訪,一邊堅持採購貧困戶家的蔬菜、瓜果、雞蛋、土特產等,幾乎成了一種自然和習慣,每次采風回來,後備箱都是滿當當的。彭教學家的附近就有蔬菜批發市場,但他每次采風回來,都採購滿了貧困戶家種植的瓜果、蔬菜土特產等,他不是捨近求遠,也不是貪圖便宜,而是想盡自己的一點心意,對貧困群眾能幫一把就是一把。

在采風過程當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村民在他面前訴苦或告狀,認為村幹部篩選貧困戶不公平、不公開,有的義憤填膺,有的哭得眼淚吧擦。面對這種情況,他沒有推而不管,而是發揮在部隊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一邊耐心宣講國家扶貧政策,一邊從各個方面舉例子、講道理、拉家常,解除他們的思想疙瘩,並鼓勵他們自強不息,靠雙手創造美好生活,不少農民經過他的開導,開闊了腦筋,放棄了過激行為,加入到了脫貧致富浩浩蕩蕩的大軍行列。

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還有三年時間,他說,下一步將計畫出版《向貧困宣戰——陝西脫貧攻堅見聞錄》專輯,舉辦脫貧故事圖片展覽,並再次深入基層,跑遍全省各縣,創作陝西脫貧攻堅散記,為陝西脫貧攻堅工作貢獻力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