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海軍紀念日訪海軍誕生地

編者按:4 月23 日, 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紀念日。 從當年渡江的漁民小木船, 到今日藍海劈波斬浪的現代化艦隊, 人民海軍從無到有,

從弱到強。 那麼, 人民海軍在哪裡誕生?成立時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如今, 仍保存著哪些與之有關的記憶和歷史?

又一個海軍紀念日即將到來。 走進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 我們在這裡就能尋找到答案……

圖:紀念館舊址全景圖。 資料圖片

泰州白馬廟——見證人民海軍的誕生

紀念館展廳中展示著一張珍貴的史志資料, 顯示的是1989年中央軍委關於海軍成立日期問題的批復:“同意以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成立華東軍區海軍的日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成立日期。 ”

一切就從這裡開始。 1949年1月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1949年及1950年我們應當爭取組成一支能夠使用的空軍, 及一支保衛沿海沿江的海軍。 ”當年年初, 中央軍委把組建人民海軍的重任交給了第三野戰軍。 3月下旬, 三野司令員陳毅向華中軍區副司令員、三野前線委員會委員張愛萍傳達了中央軍委關於成立人民海軍的決定, 並指示其負責組建人民海軍。

4月初, 泰州白馬廟成為三野駐地, 三野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委粟裕、參謀長張震率部進駐。

“這裡地理位置較好, 離長江不遠不近, 便於渡江戰役中部隊的指揮與靈活調度;同時, 作為老解放區, 群眾基礎較好、交通也便利。 ”紀念館研究人員王明哲介紹, 第三野戰軍渡江戰役指揮部就設于當地大戶王鏡湖的讀書樓內。 張愛萍連夜趕赴白馬廟, 在粟裕領導下, 積極投身籌建海軍的調查、研究和策劃, 開始人民海軍組建的各項準備工作。

4月20日, 渡江戰役打響。 23日, 三野主力勝利渡江, 三野8兵團35軍解放南京。 同日, 中央軍委急電三野:立即組建海軍, 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 下午1時30分, 張愛萍召集28軍84師副參謀長李進等13人在白馬廟讀書樓二樓會議室, 召開華東軍區海軍成立會議。

就這樣, 人民海軍的第一支部隊宣告成立。 白馬廟由此成為海軍誕生地, 被寫入史冊。

圖:白馬廟會議舊址內景復原圖。 資料圖片

數百件文物——展示從無到有發展歷程

第三野戰軍渡江戰役指揮部舊址多年來一直得到保留。 1989年, 讀書樓及廳屋經修繕後,

正式對外開放。 2006年, 舊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 舊址4個展區6個展室裡, 豐富的圖片和詳實的文字講述了三野指揮機關在此指揮東線集團取得勝利的過程。 舊址院落中的讀書樓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 讀書樓二樓, 再現了三野渡江戰役指揮中心會議室場景;樓下則復原了粟裕、張震、張愛萍的臥室兼辦公室, 陳展著將軍們曾使用過的雕花木榻及木箱、茶几等50餘件實物。

在海軍誕生地舊址西側約500米, 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新館)。 它於1999年4月, 人民海軍誕生50周年之際建成開放。 遠遠望去, 其外形就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大軍艦。 紀念館廣場上, 陳列著戰鬥機、直升機、水雷、雷達、導彈、艦炮等20多件海軍退役裝備。

從廣場通過一座“舷梯”進入展廳。充滿艦船元素的展區,由“近代滄桑”“白馬建軍”“威震海疆”“發展壯大”“魚水情深”5個部分組成,展示人民海軍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300多件珍貴文史資料,借助背投電視、觸控式螢幕等方便觀眾流覽和翻閱。

圖:紀念館新館。資料圖片

渡江支前木船——再現軍民並肩戰鬥歷史

紀念館的“鎮館之寶”,是一艘特殊的渡江支前木船。從它周身佈滿的槍孔彈眼和木塞堵眼的痕跡,不難想見當年老百姓冒著槍林彈雨支援解放大軍渡江的場景。

這艘被專家組一致評定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的渡江支前木船,是泰州市高港區永安洲鎮漁民周德宏的父輩捕魚用船,1999年紀念館籌建時被徵集入館。

周德宏的父輩在長江邊永安洲以捕魚為生,適逢人民解放軍徵集船隻,準備橫渡長江。周德宏的父親率先回應,將自家漁船進行改裝以便渡江需要。主動捐出後,周家漁船和其他徵集船隻一起泊在長江邊永安洲夾江進行了短期訓練。後來,周父搖櫓該船,參加了渡江支前工作。渡江勝利後,這艘木船經多次修繕,一直被周家用作捕魚船。

“當年解放軍幾乎全是依靠這種木質漁船橫渡長江,眾多無名船工也是這場戰役的幕後英雄,體現了軍民一心、並肩作戰的歷史。”紀念館辦公室主任楊發展說。

圖:參加過渡江戰役的木船。資料圖片

小貼士·海軍裝備快速更新換代

圖:中國海軍遼寧艦正在航行。張 凱攝

第二艘航空母艦

該航母由我國自行研製。2017年4月26日,航空母艦主船體完成建造,動力、電力等主要系統設備安裝到位,在大連舉行下水儀式。這標誌著我國自主設計建造航空母艦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從改建到自主建設航母,表明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航母相關技術和管理經驗。

圖: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出塢後靠上碼頭。李 唐攝

新型萬噸級驅逐艦

該型艦由我國完全自主研製,裝備有新型防空、反導、反艦、反潛武器,具有較強的資訊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打擊能力,是海軍實現戰略轉型發展的標誌性戰艦。2017年6月28日該艦在上海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舉行下水儀式,它標誌著我國驅逐艦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圖:新型萬噸級驅逐艦首艦下水。王東海攝

新型綜合補給艦

該艦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新型綜合補給艦,可為我海軍航母編隊、遠海機動編隊提供海上伴隨補給,首艦呼倫湖艦(舷號965)2017年9月1日入列。該艦的入列為海軍艦艇走向深藍奠定了更加堅實的裝備基礎,標誌著海軍遠洋保障能力躍上新臺階。

圖:海軍新型綜合補給艦首艦呼倫湖艦舉行入列命名授旗儀式。朱西迪攝

其它裝備

從2014年3月21日起,昆明艦、合肥艦、西寧艦等新型導彈驅逐艦陸續入列,增強了水面戰鬥艦艇編隊的區域防空和對海打擊能力;從2013年1月31日起,長春艦、鄭州艦、西安艦等新型導彈驅逐艦先後服役,因其出色的區域防空和超視距打擊能力,被軍迷譽為“中華神盾”。

圖:大洋上航行的長沙艦。周啟青攝

此外,艦載戰鬥機批量交付,預警機、艦載直升機家庭再添新成員,人民海軍隊伍愈加壯大。

圖:殲-15艦載戰鬥機進行訓練。胡鍇冰攝

圖:高速航行中的中國海軍新型氣墊登陸艇。顧亞根攝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N度生活工作室 姚雪青)

從廣場通過一座“舷梯”進入展廳。充滿艦船元素的展區,由“近代滄桑”“白馬建軍”“威震海疆”“發展壯大”“魚水情深”5個部分組成,展示人民海軍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300多件珍貴文史資料,借助背投電視、觸控式螢幕等方便觀眾流覽和翻閱。

圖:紀念館新館。資料圖片

渡江支前木船——再現軍民並肩戰鬥歷史

紀念館的“鎮館之寶”,是一艘特殊的渡江支前木船。從它周身佈滿的槍孔彈眼和木塞堵眼的痕跡,不難想見當年老百姓冒著槍林彈雨支援解放大軍渡江的場景。

這艘被專家組一致評定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的渡江支前木船,是泰州市高港區永安洲鎮漁民周德宏的父輩捕魚用船,1999年紀念館籌建時被徵集入館。

周德宏的父輩在長江邊永安洲以捕魚為生,適逢人民解放軍徵集船隻,準備橫渡長江。周德宏的父親率先回應,將自家漁船進行改裝以便渡江需要。主動捐出後,周家漁船和其他徵集船隻一起泊在長江邊永安洲夾江進行了短期訓練。後來,周父搖櫓該船,參加了渡江支前工作。渡江勝利後,這艘木船經多次修繕,一直被周家用作捕魚船。

“當年解放軍幾乎全是依靠這種木質漁船橫渡長江,眾多無名船工也是這場戰役的幕後英雄,體現了軍民一心、並肩作戰的歷史。”紀念館辦公室主任楊發展說。

圖:參加過渡江戰役的木船。資料圖片

小貼士·海軍裝備快速更新換代

圖:中國海軍遼寧艦正在航行。張 凱攝

第二艘航空母艦

該航母由我國自行研製。2017年4月26日,航空母艦主船體完成建造,動力、電力等主要系統設備安裝到位,在大連舉行下水儀式。這標誌著我國自主設計建造航空母艦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從改建到自主建設航母,表明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航母相關技術和管理經驗。

圖: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出塢後靠上碼頭。李 唐攝

新型萬噸級驅逐艦

該型艦由我國完全自主研製,裝備有新型防空、反導、反艦、反潛武器,具有較強的資訊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打擊能力,是海軍實現戰略轉型發展的標誌性戰艦。2017年6月28日該艦在上海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舉行下水儀式,它標誌著我國驅逐艦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圖:新型萬噸級驅逐艦首艦下水。王東海攝

新型綜合補給艦

該艦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新型綜合補給艦,可為我海軍航母編隊、遠海機動編隊提供海上伴隨補給,首艦呼倫湖艦(舷號965)2017年9月1日入列。該艦的入列為海軍艦艇走向深藍奠定了更加堅實的裝備基礎,標誌著海軍遠洋保障能力躍上新臺階。

圖:海軍新型綜合補給艦首艦呼倫湖艦舉行入列命名授旗儀式。朱西迪攝

其它裝備

從2014年3月21日起,昆明艦、合肥艦、西寧艦等新型導彈驅逐艦陸續入列,增強了水面戰鬥艦艇編隊的區域防空和對海打擊能力;從2013年1月31日起,長春艦、鄭州艦、西安艦等新型導彈驅逐艦先後服役,因其出色的區域防空和超視距打擊能力,被軍迷譽為“中華神盾”。

圖:大洋上航行的長沙艦。周啟青攝

此外,艦載戰鬥機批量交付,預警機、艦載直升機家庭再添新成員,人民海軍隊伍愈加壯大。

圖:殲-15艦載戰鬥機進行訓練。胡鍇冰攝

圖:高速航行中的中國海軍新型氣墊登陸艇。顧亞根攝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N度生活工作室 姚雪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