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手足口病高發季注意預防是關鍵

每年春夏季節, 手足口病都是學齡前兒童最易受到侵害的傳染病之一。 近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佈消息稱, 今年3月, 全國手足口病報告病例達2.8萬例, 是2月的2倍以上。 記者通過四川省法定傳染病疫情統計資料看到, 2月全省報告手足口病794例, 3月全省報告手足口病1063例。

4月18日, 記者從市中心醫院兒科門診瞭解到, 近段時間來, 該醫院每天接待手足口病患兒20人左右。 市中心醫院醫生提醒, 讓兒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是預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

初期症狀?

發熱和手、足、口典型部位長皮疹或皰疹

“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 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觸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環境而感染。 ”市中心醫院感染病分院醫生石亞軍說, 患病後患兒主要表現為口痛、流涎、厭食、發燒和手、腳、臀部、口腔出現無痛性皮疹, 繼而轉為小皰疹或小潰瘍, 也有部分患者無發熱, 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 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尤其是4歲以下的孩子, 在發病的1-5天就出現腦膜炎、腦炎、肺水腫、肺出血等病症, 嚴重時或危及生命。

防範重點?

4歲以下兒童患病後容易出現重症

據介紹, 我國對於手足口病的發病年齡大多數表述為5歲以下兒童, 實際上4歲以內的兒童更容易出現重症。

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瞭解到, 每年3至7月是手足口病高發季, 以散居兒童為主。 手足口病潛伏期為2-10天,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 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症狀輕的患兒, 建議居家觀察, 症狀較重的患兒需住院治療。 ”石亞軍說, 有些患兒雖然精神好, 也沒有出現高熱, 但也有轉重症的可能。 是否住院需醫生診斷, 家長切不可自作主張。

如何預防?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很重要

“在手足口病高發季, 良好的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很重要。 ”石亞軍說, 注意預防是關鍵。

勤洗手:

“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勤洗手的習慣, 時刻提醒孩子不要把手放進嘴裡。 ”石亞軍說, 家長外出回來, 最好先洗手, 尤其是在接觸孩子的食物前和替孩子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

少去公共場所:

成人也會感染手足口病, 一般不發病, 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 因此成人需要做好防護, 避免傳染給孩子。 同時少帶孩子去人流密集地, 多讓孩子曬太陽, 增強自身免疫力。

勤檢查:

每天晨起檢查孩子手心、腳心、口腔等部位有無異常, 注意孩子體溫變化。 家裡有4歲以下兒童的家長, 要避免到醫院探望手足口病患兒。

接種疫苗:

石亞軍說, 市中心醫院4月接診的患兒中, 多數沒有接種手足口病疫苗。 我市各縣(區)疾控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地均可接種手足口病疫苗。 他提醒, 學齡前兒童家長應做好孩子疫苗接種。 接種後仍要做好日常預防, 避免被其他病毒入侵。

溫馨提示

3種病易被誤認為手足口病

有些疾病的病症跟手足口病相似, 讓家長難以辨別。

1、手足口病VS水痘

這兩種疾病長痘痘的位置不太相同, 手足口病“痘痘”主要出現在口腔黏膜、手和腳部;水痘屬於全身症狀, 一般“痘痘”遍佈全身, 以前後胸、腹背部最多。 其次, 手足口病的疹子小且顏色更紅, 癢感不明顯。 而水痘出的痘疹先是米粒大小的紅疹子, 幾小時後, 痘疹會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 個頭稍大且皮薄, 有癢感。

2、手足口病VS丘疹性蕁麻疹

丘疹性麻疹是過敏性皮膚病, 水皰呈皮膚色或淡紅色或淡褐色, 周圍無紅暈, 患兒多會劇烈瘙癢, 可群集或散佈。 而手足口病多為大米狀的橢圓形白色水皰, 周圍有紅暈, 看起來比較乾癟, 不癢。

3、手足口病VS口腔潰瘍

一般的口腔潰瘍是皰疹病毒引起的, 以潰瘍為主。 症狀就是口腔、喉嚨、軟硬鄂、上下唇內側等處有小紅疹,大多不發熱。 而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所致, 以皰疹為主, 症狀主要是手心、腳心、口腔、臀部都有小紅疹, 且伴有發熱現象。 (實習生 李建軍)

原標題:手足口病高發季注意預防是關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