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技人員送科技到田間 巴藥吃上“營養餐”

“芍藥地鋤草時還要鬆土, 這樣根系才能透氣, 還有殺菌的作用……”近日, 巴州區白廟鄉百花村芍藥基地裡, 區巴藥產業發展顧問、高級農技師黃學芳現場授課, 給村民演示春季芍藥的管護方法。

“聽黃老師講課太有用了, 我們一直認為把草扯了就行, 沒想到鬆土還有這麼多作用。 ”巴中市天宏生態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向波告訴記者, 他種植芍藥、菊花、丹參等藥材3000多畝, 每年到了關鍵時期, 專家們都會來作技術指導, 讓巴藥吃上“營養餐”。

為促進全市巴藥產業持續、健康、穩步發展, 提升道地巴藥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

我市堅持把培育巴藥技術人才、提高科研水準作為堅強支撐, 確保巴藥有生態品牌、有市場價值、有品質效益。

提高種植技術

一手促增收一手強基地

當下正是巴藥春季管護的關鍵時節, 技術人員也紛紛到村駐點, 加強技術服務與指導, 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景象。

挖地、翻地、栽種, 村民們幹勁十足。 巴州區羊鳳鄉樓房村村民白曉明今年將自家的土地全部種植中藥材, 既解決了土地荒廢問題, 又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村裡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 大部分土地都撂荒了, 去年春節回來看到荒蕪的土地, 我們就把它流轉過來種植藥材, 也就不用外出打工了。 ”白曉明一邊擦著汗一邊說。

為解決巴藥產業發展的後顧之憂,

確保巴藥生產取得成效, 區巴藥局相關專家技術人員把田間地頭當“辦公室”, 從種植到收穫全程跟班作業。 “我們幫忙規劃, 指導栽種, 傳授技術, 讓百姓掌握種植技術, 以提高中藥材成活率, 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 ”巴藥局產業促進科科長李長師說, 每年通過勞務品牌“巴藥藝”培訓巴藥品種30多個, 培訓貧困群眾400餘人。

“過去種藥材靠經驗, 管護不好, 病蟲害多, 成活率也低。 現在學好了技術, 豐產又豐收。 ”南江縣高塔鄉天宮村種植戶梁麗蓉種了兩畝多桔梗, 一畝黨參和一畝多白芷, 年收入3萬多。

“老百姓掌握了巴藥種植技術後, 對這個產業的前景充滿信心。 ”恩陽區巴藥產業發展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 該區正在逐步實現區有技術服務中心、企業有技術創新中心、規模基地有專家服務組,

構建上下結合、服務到位、機制靈活的中藥材產業技術服務體系。

巴藥技術的推廣有力促進了巴藥基地規模的擴大, 僅今年一季度, 全市新增巴藥種植面積達4萬餘畝, 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一半以上。

促增收強基地, 我市還在平梁、梁永、白廟等地建設種植試驗區, 開展丹參高產省力種植模式研究, 選育丹參、白芍等藥質成分較高的優勢品種, 編制標準化生產規程, 建立從種植、加工、銷售全過程品質管制體系, 確保巴藥產品品質過硬。

走出去引進來

建設巴藥產業發展人才庫

“發展巴藥產業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作用, 其中包括農產品種植技術人才、深加工人才、行銷人才以及各環節的產業化管理人才。

”市巴藥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我市採取“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 積極開展對市、區縣巴藥推進辦及成員單位的分管領導、業務科室負責人進行巴藥管理、技術指導等方面業務培訓, 提高服務能力, 培育巴藥推進管理人才。

“我區除了從外地引進像黃學芳老師這樣的專家外, 還長期聘請河南生命科學院、川農大、省農科院等專家教授10余人, 常態化到田間地頭開展巴藥生產指導。 ”巴州區巴藥局陳彬介紹, 每年聘請省內外資深專家教授, 組織農業、林業等專業技術人員, 開展實用技術講座和現場培訓, 現場指導100餘場次, 培訓種植業主、技術人員3000余人次。

目前,

我市正在加快建立巴藥“智庫”, 加強與國家和省市主管部門的常態對接, 深化與中國中藥協會、省中醫藥科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等戰略合作, 組建巴藥研究機構, 加強巴藥種植、品種選育培育、加工炮製、產品開發等研究和提升, 打造“產學研”聯合體。 已與四川大學聯合成立了巴中生物醫藥產業院士

原標題:農技人員送科技到田間 巴藥吃上“營養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