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再讓這部講述大眾的電影淪為小眾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 2015—2016年間, 在北京的常住外來人口中, 高中以下學歷占了6成。 《資料科學研習社》的統計結果表明, 住在5-6環之間的外來人口, 占到了61.8%。

這說明大部分北漂的日子都不好過, 甚至處於社會底層。 可表現他們的文藝作品有多少呢?在一個魔幻和喜劇題材橫行的國家, 主流視野中看不到合格的表現底層生活的電影。

這些北上廣深漂, 像他們在城市中的位置一樣, 在影視劇中被邊緣化了。

《中國青年報》

《資料科學》

2017年, 北上兩座城市的外來人口情況更糟糕了。 這一年, 北京常住人口首次出現下降, 相比2016年減少了2.2萬;上海則是連續兩年下降。

積分落戶政策歡迎的是人才, 而不是討生活的人。

反觀廣東兩座城市, 卻是勁頭正猛。 2017年, 廣州的常住人口增長了45萬, 深圳的增長了62萬。 就在這一年, 有位叫李睿珺的導演, 拍了一部講深漂的電影, 在第70屆坎城電影節獲得了一種關注大獎的提名,

是唯一入圍競賽單元的華語片。

這部叫作[路過未來]的片子, 豆瓣評分僅6.2 。

這部唯一入圍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的電影, 豆瓣只有6.2分

本片導演李睿珺是一個視野在主流之外的人, 他的土地三部曲[老驢頭]、[告訴他們, 我乘白鶴去了]、[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

都將目光投向了家鄉甘肅的農村。

導演李睿珺

這三部幾乎沒有專業演員, 大部分主演都是導演親戚的電影, 豆瓣評分分別是7.7, 7.5, 7.9 。

[土地三部曲]

如果說沈從文的《邊城》是鄉土文明最後的挽歌, 那麼李睿珺的電影就是田園牧歌在21世紀的迴響;如果說《告訴他們,

我乘白鶴去了》原著作者蘇童在那個宣導文學現代化的時代, 有意逃避敘事和專注形式的話, 李睿珺的同名電影則賦予了原著具體而厚重的現實主題:人與土地的關係。

他的作品像是20世紀20年代鄉土文學與80年代先鋒文學的結合:有著鄉土、現實的主題, 和很現代的敘事與形式。

他至今只執導過五部長片, 卻已經入圍過3次國際A類電影節競賽單元。 [告訴他們, 我乘白鶴去了]獲得了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獎提名, [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獲得了第27屆東京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提名, [路過未來]獲得第70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提名。

這些電影在國際上獲得認可的同時,

國內票房接連撲街。 2013年6月8日, [告訴他們, 我乘白鶴去了]上映, 票房16.3萬;2015年10月23日, [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上映, 票房77萬。 兩部電影加起來, 都沒破百萬。

《新浪娛樂》用“影癡”來形容李睿珺, 再恰當不過了。 他寧可借錢拍電影, 也不願意為了更多的投資而改變劇情。 他說——

“我們本身也沒指望用這部電影去賺錢,

只是希望找到屬於我們這部電影的觀眾。 ”

《新浪娛樂》

這次[路過未來]找到了楊子珊和尹昉來主演電影——

楊子珊憑藉[致青春]為人所知, 雖然作品多是浪漫愛情片, 但是她的演技高於一眾流量小花, 2017主演的3部作品([紅薔薇]、[路過未來]、[記憶大師])豆瓣均分在6.9。

楊子珊在[致青春]中的表演很有爆發力,讓人總聯想到[頤和園]中的郝蕾。二人在表演風格上有相近之處,只是郝蕾更傾向於文藝片。這次楊子珊出演[路過未來],也是演員生涯的一次突破。

楊子珊在[致青春]中的表演,極具爆發力

2014年之前的尹昉是個出色的舞者,就像對舞蹈水準的高追求一樣,雖然出演過的影片只有5部([藍色骨頭]、[火鍋英雄]、[青禾男高]、[路過未來]、[紅海行動]),但他對於演戲也有著很高的要求,他曾說過——

“火不火不是我的目標和做演員、做電影的目的,

得到觀眾的喜愛是一件挺好的事情,

我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火鍋英雄]中的尹昉

即使有著楊子珊和尹昉,票房也堪憂,因為這部電影,還是不討好觀眾。

雖然請來了主流演員,[路過未來]仍然是一部“非主流”的現實主義電影,並且與土地三部曲有著延續性,李睿珺說——

我的家鄉有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那個時候希望生活過得好一點。現在年紀大了想要回來,但他們的孩子在那裡出生長大,有自己的生活歸屬,所以寫了這個故事。

和前三部有脈絡關係,[老驢頭]是老人為主角,[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是老人和小孩並行主角,到了[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老人一開始就去世了,小孩徹底變成主角,他們去尋找遠方的家和父母。

前面這些電影裡有一個貫穿的背景,就是他們的父母一直是缺席的。到了[路過未來]終於輪到了父母,我們要知道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到底生活得怎麼樣,那些孩子到底生活得怎麼樣。

現實,永遠是李睿珺關注的核心。但就算生活再悲苦,他也是在冷靜客觀地觀察和表現著。

[路過未來]是一部冷峻的作品,冷得就像女主角楊子珊那張幾近面癱的性冷淡臉。

一個從小在深圳出生長大的人,戶口卻在只去過一次的老家甘肅;在深圳打工二十幾年的父母,仍然只能在嘈雜的火車軌道邊租房住。就如同不斷飛馳而過的列車一樣,兩代人都只是大城市中的過客。

想留在深圳,就要拼命掙錢買房;想不那麼拼命,就要忍受家鄉的閉塞與貧窮。

這麼敘述,都顯得太過煽情了。影片的敘事根本就是自然主義的——客觀冷峻到了極致,導演仿佛置身片外。

李睿珺所做的只是冷靜地表現現實。他沒有延續以往電影全都是非演員陣容的傳統,選擇了青年演員楊子珊和尹昉。導演對此說:“以前對那些沒演過戲的,要教怎麼演;對於楊子珊和尹昉,就只告訴他們,忘掉表演。”

美國《Variety》評價楊子珊:

“楊子珊勝任了這個角色,沒有一點不適宜的誇張。

但是,

她的角色不夠複雜,沒有讓她可以表現迷人的地方——

她原本擅長演浪漫故事的女主角”

尹昉也為[路過未來]做足了功課,曾寫下近萬字的人物分析,來幫助自己進入角色。

楊子珊和尹昉二位主演,為了電影已經忘掉形象

李睿珺還運用了更多的運動鏡頭來體現冷峻的現實感。他說——

我個人更偏愛相對緩慢的鏡頭運動,能夠在同一空間裡有一些變化,在這個空間中去展現人的變化,我希望演員是真的在這個裡面,能靠空間和自身的表演去呈現一些變化,而不是通過間接去幫助演員完成表演。這個電影的運動鏡頭是我所有電影中最多的。

即使不像土地三部曲那樣原生態,[路過未來]也是一部節奏緩慢,敘事冷峻的作品。

但是,選題本身使影片有了溫度。

不同於前作以鄉土為主題展開,在[路過未來]中,導演展現了身處他鄉的“二代漂”的身份尋找——對於故土沒有認同,也不被大城市所接受。處於焦慮的生活之中,幹著機械的工作,是社會中最被異化的一群人。

電子廠的機械工作

發完小廣告路邊啃麵包

在這群人中,導演表現出了一群“城市病”: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被手機代替;醫院專家號從來都被沒有;售樓處人心焦灼,堪比賭博;撈女沉迷整容,整到親爹都認不出來。但儘管城市這麼糟糕,人還是不願回到家鄉。

所以要買房。買了房,就有了家,就可以讓父母安享晚年,就可以讓妹妹享受更好的教育,就算被城市接納了,就找到了自己的身份。為了買房,可以冒著危險去醫院試藥——從開始的猶豫,到最後為了多試一次的哀求。

是人的不斷異化,不斷扭曲。

有人說片子涉及的社會問題過於多了,可這麼多的問題,難道不是實實在在地存在于現實之中嗎?

第8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式上,被問到中國電影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的,導演林超賢說:“[戰狼2]、[紅海行動]都是現實主義的,相信中國電影的未來一定是現實主義的。”

簡直胡說,中國電影的未來也許是屬於現實主義的,但[戰狼2]和[紅海行動],沒有一部是現實主義的。太宏大,就和現實無關了。

現實主義不是要歌頌什麼,而是種人文關懷。

就像張猛的[鋼的琴],講述了下崗工人與一群落魄兄弟為女兒製作出一架“鋼”琴的故事。一件相比撤僑而言不值一提的小事兒,卻斬獲了金馬獎八項提名,上海電影節四項大獎,以及東京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和最佳男主角獎。

影片裡沒有一個青春靚麗的形象出現,唯一一個與顏值沾邊的就是飾演前妻的韓國女星張申英了。[鋼的琴]講的故事很荒誕,敘事的形式也是高度風格化,卻比一些所謂的現實主義現實多了。

因為有人文關懷在裡面——那些被歷史宏大線條擦去了的小人物,擁有了話語權,成為了主人公,至少在電影裡面。

獲得過5次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的賈樟柯,也擅長現實主義作品。2013年的一部[天註定],冷峻紀實地講述了四個改編自現實案例的悲劇故事。相比[鋼的琴]中在廢棄工廠與冰涼金屬上升騰起的溫情,賈樟柯的[天註定]是不留情面的。

就像片中的王寶強。

電影展示出了沉默的社會B面——龐大但又悄無聲息。資本運作下的他們沒有市場發聲,只有有責任感的創作者才會賦予他們說話的權力。在[天註定]中,底層人民的掙扎或墮落,不再是一句話的犯罪概述或是一篇官方報導,而是值得去理解和思考的現實問題。

2010年彭浩翔執導的電影[維多利亞一號],也講述了一個反抗的故事:勤勤懇懇辛苦攢錢買房的小白領,終於等到了簽合同的一天,卻因為堵車被毀約了。對方提出的更高價格,直接逼瘋了這個好好市民。

[維多利亞一號]

[維多利亞一號]血腥、暴力、故事講得徹底刺激,是一部看著有復仇快感的電影——如果你仇富或者想報復社會的話。彭導用變態的人性去反擊變態的社會,但與其說是反擊,不如說是種無解的妥協。

沒有[鋼的琴]的溫情,也沒有[天註定]的極端,更沒有[維多利亞一號]的刺激。[路過未來]是一部很適合排遣,但不適合消遣的電影。影片在坎城電影節上映後,有影迷建議導演李睿珺去重新剪輯,調整節奏,以適應觀眾的偏好。

導演對此回應——

一個電影完成了,每一個觀眾的受教育背景、生活經驗與經歷,以及美學偏好,都決定了他對這個電影的觀感,但不管他喜歡不喜歡,當他看到這個電影的時候,在那一刻產生的想法是真實的,我們不應該去輕易地改變一個觀眾的想法。做電影的目的是讓影像的語言以及題材更加多元化,多一個發聲的管道,多一個表演的方式。因為藝術是自由的。我們如果說以這種初衷做電影,又要去限制觀眾的口碑和評價,其實是有違于做藝術自由和通暢表達、自由表達的初衷的。

既然導演都這麼說了,我們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楊子珊在[致青春]中的表演很有爆發力,讓人總聯想到[頤和園]中的郝蕾。二人在表演風格上有相近之處,只是郝蕾更傾向於文藝片。這次楊子珊出演[路過未來],也是演員生涯的一次突破。

楊子珊在[致青春]中的表演,極具爆發力

2014年之前的尹昉是個出色的舞者,就像對舞蹈水準的高追求一樣,雖然出演過的影片只有5部([藍色骨頭]、[火鍋英雄]、[青禾男高]、[路過未來]、[紅海行動]),但他對於演戲也有著很高的要求,他曾說過——

“火不火不是我的目標和做演員、做電影的目的,

得到觀眾的喜愛是一件挺好的事情,

我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火鍋英雄]中的尹昉

即使有著楊子珊和尹昉,票房也堪憂,因為這部電影,還是不討好觀眾。

雖然請來了主流演員,[路過未來]仍然是一部“非主流”的現實主義電影,並且與土地三部曲有著延續性,李睿珺說——

我的家鄉有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那個時候希望生活過得好一點。現在年紀大了想要回來,但他們的孩子在那裡出生長大,有自己的生活歸屬,所以寫了這個故事。

和前三部有脈絡關係,[老驢頭]是老人為主角,[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是老人和小孩並行主角,到了[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老人一開始就去世了,小孩徹底變成主角,他們去尋找遠方的家和父母。

前面這些電影裡有一個貫穿的背景,就是他們的父母一直是缺席的。到了[路過未來]終於輪到了父母,我們要知道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到底生活得怎麼樣,那些孩子到底生活得怎麼樣。

現實,永遠是李睿珺關注的核心。但就算生活再悲苦,他也是在冷靜客觀地觀察和表現著。

[路過未來]是一部冷峻的作品,冷得就像女主角楊子珊那張幾近面癱的性冷淡臉。

一個從小在深圳出生長大的人,戶口卻在只去過一次的老家甘肅;在深圳打工二十幾年的父母,仍然只能在嘈雜的火車軌道邊租房住。就如同不斷飛馳而過的列車一樣,兩代人都只是大城市中的過客。

想留在深圳,就要拼命掙錢買房;想不那麼拼命,就要忍受家鄉的閉塞與貧窮。

這麼敘述,都顯得太過煽情了。影片的敘事根本就是自然主義的——客觀冷峻到了極致,導演仿佛置身片外。

李睿珺所做的只是冷靜地表現現實。他沒有延續以往電影全都是非演員陣容的傳統,選擇了青年演員楊子珊和尹昉。導演對此說:“以前對那些沒演過戲的,要教怎麼演;對於楊子珊和尹昉,就只告訴他們,忘掉表演。”

美國《Variety》評價楊子珊:

“楊子珊勝任了這個角色,沒有一點不適宜的誇張。

但是,

她的角色不夠複雜,沒有讓她可以表現迷人的地方——

她原本擅長演浪漫故事的女主角”

尹昉也為[路過未來]做足了功課,曾寫下近萬字的人物分析,來幫助自己進入角色。

楊子珊和尹昉二位主演,為了電影已經忘掉形象

李睿珺還運用了更多的運動鏡頭來體現冷峻的現實感。他說——

我個人更偏愛相對緩慢的鏡頭運動,能夠在同一空間裡有一些變化,在這個空間中去展現人的變化,我希望演員是真的在這個裡面,能靠空間和自身的表演去呈現一些變化,而不是通過間接去幫助演員完成表演。這個電影的運動鏡頭是我所有電影中最多的。

即使不像土地三部曲那樣原生態,[路過未來]也是一部節奏緩慢,敘事冷峻的作品。

但是,選題本身使影片有了溫度。

不同於前作以鄉土為主題展開,在[路過未來]中,導演展現了身處他鄉的“二代漂”的身份尋找——對於故土沒有認同,也不被大城市所接受。處於焦慮的生活之中,幹著機械的工作,是社會中最被異化的一群人。

電子廠的機械工作

發完小廣告路邊啃麵包

在這群人中,導演表現出了一群“城市病”: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被手機代替;醫院專家號從來都被沒有;售樓處人心焦灼,堪比賭博;撈女沉迷整容,整到親爹都認不出來。但儘管城市這麼糟糕,人還是不願回到家鄉。

所以要買房。買了房,就有了家,就可以讓父母安享晚年,就可以讓妹妹享受更好的教育,就算被城市接納了,就找到了自己的身份。為了買房,可以冒著危險去醫院試藥——從開始的猶豫,到最後為了多試一次的哀求。

是人的不斷異化,不斷扭曲。

有人說片子涉及的社會問題過於多了,可這麼多的問題,難道不是實實在在地存在于現實之中嗎?

第8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式上,被問到中國電影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的,導演林超賢說:“[戰狼2]、[紅海行動]都是現實主義的,相信中國電影的未來一定是現實主義的。”

簡直胡說,中國電影的未來也許是屬於現實主義的,但[戰狼2]和[紅海行動],沒有一部是現實主義的。太宏大,就和現實無關了。

現實主義不是要歌頌什麼,而是種人文關懷。

就像張猛的[鋼的琴],講述了下崗工人與一群落魄兄弟為女兒製作出一架“鋼”琴的故事。一件相比撤僑而言不值一提的小事兒,卻斬獲了金馬獎八項提名,上海電影節四項大獎,以及東京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和最佳男主角獎。

影片裡沒有一個青春靚麗的形象出現,唯一一個與顏值沾邊的就是飾演前妻的韓國女星張申英了。[鋼的琴]講的故事很荒誕,敘事的形式也是高度風格化,卻比一些所謂的現實主義現實多了。

因為有人文關懷在裡面——那些被歷史宏大線條擦去了的小人物,擁有了話語權,成為了主人公,至少在電影裡面。

獲得過5次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的賈樟柯,也擅長現實主義作品。2013年的一部[天註定],冷峻紀實地講述了四個改編自現實案例的悲劇故事。相比[鋼的琴]中在廢棄工廠與冰涼金屬上升騰起的溫情,賈樟柯的[天註定]是不留情面的。

就像片中的王寶強。

電影展示出了沉默的社會B面——龐大但又悄無聲息。資本運作下的他們沒有市場發聲,只有有責任感的創作者才會賦予他們說話的權力。在[天註定]中,底層人民的掙扎或墮落,不再是一句話的犯罪概述或是一篇官方報導,而是值得去理解和思考的現實問題。

2010年彭浩翔執導的電影[維多利亞一號],也講述了一個反抗的故事:勤勤懇懇辛苦攢錢買房的小白領,終於等到了簽合同的一天,卻因為堵車被毀約了。對方提出的更高價格,直接逼瘋了這個好好市民。

[維多利亞一號]

[維多利亞一號]血腥、暴力、故事講得徹底刺激,是一部看著有復仇快感的電影——如果你仇富或者想報復社會的話。彭導用變態的人性去反擊變態的社會,但與其說是反擊,不如說是種無解的妥協。

沒有[鋼的琴]的溫情,也沒有[天註定]的極端,更沒有[維多利亞一號]的刺激。[路過未來]是一部很適合排遣,但不適合消遣的電影。影片在坎城電影節上映後,有影迷建議導演李睿珺去重新剪輯,調整節奏,以適應觀眾的偏好。

導演對此回應——

一個電影完成了,每一個觀眾的受教育背景、生活經驗與經歷,以及美學偏好,都決定了他對這個電影的觀感,但不管他喜歡不喜歡,當他看到這個電影的時候,在那一刻產生的想法是真實的,我們不應該去輕易地改變一個觀眾的想法。做電影的目的是讓影像的語言以及題材更加多元化,多一個發聲的管道,多一個表演的方式。因為藝術是自由的。我們如果說以這種初衷做電影,又要去限制觀眾的口碑和評價,其實是有違于做藝術自由和通暢表達、自由表達的初衷的。

既然導演都這麼說了,我們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