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美麗中國:明代禪院變身城市公園,北京紫竹院(圖)

題記:眾所周知的北京紫竹院, 原是一座禪院。 古時紫竹院這裡原是一片低窪的濕地, 元代郭守敬在高梁河上游開挖長河時, 形成蓄水湖, 成為北京重要的水源之一。 明清時期湖邊曾建“福蔭紫竹院”, 後已破敗。 1953年建為公園, 仍以“紫竹院”名之。

紫竹院一帶, 昔日曾有多處優美景觀。 曾是高梁河的發源地, 是燕京的重要水源之一。 金代大定二十七年(1159年)以後, 以往上游開挖河道, 增辟水源, 此地就成了一個蓄水湖。 流經園內的南長河, 是元代修建的通惠河上游河道, 在高梁河上游築人工河(即今長河), 蓄引玉泉山水為湖;廣源閘則是通惠河上游的頭閘。 明代, 為使帝后龍舟不受廣源閘所阻直駛西郊, 就在南長河的南岸開鑿一條河汊子, 以利大船往來, 紫竹院園址就是當時繞行禦舟的河汊子“別港”。


明代萬曆五年(1577), 在湖北岸興建紫竹院廟宇, 為萬壽寺的下院。 清代這一帶設有行宮和碼頭, 皇室人員乘船去頤和園經過這裡。 清乾隆年間在此仿修具有江南水鄉風光的蘆花渡, 俗名“小蘇州蘆花蕩”, 還將南岸明代所修萬壽寺下院, 更名為“紫竹禪院”。 另在寺西側修行宮, 原有匾為“福蔭紫竹院”。 紫竹院由此得名。


光緒年間重修。 1900年遭“八國聯軍”洗劫, 辛亥革命後上述景觀基本荒廢。 園中有大小湖泊三個, 兩座小島, 五座拱橋把湖、島、岸連在一起, 橋、廊、亭、榭, 點綴其間, 紫竹院公園以竹景取勝。 過去傳說觀音菩薩居住在南海紫竹林, 這裡一建有供奉觀音的寺廟而得名。

紫竹院公園以竹景取勝, 公園立意于竹文化傳播, 設計精邃, 佈局新穎。 模山范水求其自然, 掇石嶙峋精心安置, 亭、廊、軒、館錯落有致, 修竹花木巧布其間, 舉目皆如畫, 四時景宜人。

公園中部有青蓮島、八宜軒、竹韻景石、明月島、問月樓、簫聲醉月;西部有報恩樓、紫竹垂釣;南部有澄碧山房及兒童樂園;北部的筠石苑為後來所 興建, 黛瓦、棕柱、白粉牆, 飛簷、翼、花漏窗, 小橋流水竹片片, 花木扶疏山水旁, 獨具江南特色, 內有清涼罨秀、江南竹韻、竹深荷淨、友賢山館、綠雲軒、斑竹麓諸景, 均以竹為主題。


公園有計劃地植竹造景。逐漸形成以竹造景的山水園林。1971年後引進紫竹、筠竹等品種,至今有竹類50余品種40余萬株,遍佈園內,形成70余處大小竹林。當年從南方引來各種各色竹種,有青竹、紫竹、斑竹、石竹、壽星竹、金鑲玉竹。園內所種植的大量紫竹、斑竹、石竹、金銀玉壽竹等珍品,是分別從四川、福建、蘇杭、日本等地引進的。

公園以竹、石、樹、溪流、建築小品綜合造園,形成“清涼罨秀”、“水竹塢”、“筠峽”、“翠池”、“友賢山館”、“斑竹麓”、“松筠澗”、“竹深茯淨”、“筠香樓”、“夢溪”等景觀,其竹景色各異。其中“筠石苑景區”位於南長河北岸,占地600餘畝,是紫竹院公園的“園中園”。

福蔭紫竹院

福蔭紫竹院

公園有計劃地植竹造景。逐漸形成以竹造景的山水園林。1971年後引進紫竹、筠竹等品種,至今有竹類50余品種40余萬株,遍佈園內,形成70余處大小竹林。當年從南方引來各種各色竹種,有青竹、紫竹、斑竹、石竹、壽星竹、金鑲玉竹。園內所種植的大量紫竹、斑竹、石竹、金銀玉壽竹等珍品,是分別從四川、福建、蘇杭、日本等地引進的。

公園以竹、石、樹、溪流、建築小品綜合造園,形成“清涼罨秀”、“水竹塢”、“筠峽”、“翠池”、“友賢山館”、“斑竹麓”、“松筠澗”、“竹深茯淨”、“筠香樓”、“夢溪”等景觀,其竹景色各異。其中“筠石苑景區”位於南長河北岸,占地600餘畝,是紫竹院公園的“園中園”。

福蔭紫竹院

福蔭紫竹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