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興通訊7年禁運昭示中美科技領域冷戰開啟

本周財經界最關注的熱門事件, 是中興通訊被“罰”了!

4月16日, 美國商務部宣佈, 由於中興通訊公司違反與美國政府去年達成的和解協議,

將對該公司執行為期7年的出口禁令, 這意味著7年內美國企業不能向中興提供產品。

中興通訊回應稱, 公司高度重視, 第一時間成立了危機應對工作組。 公司正在全面評估此事件對公司可能產生的影響, 與各方面積極溝通及應對。

此後, 中國商務部對此事作出回應稱, 中方注意到美國商務部宣佈對中興公司採取出口管制的措施。 中方一貫要求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過程中, 遵守東道國的法律政策, 合法合規開展經營。 中興公司與數百家美國企業開展了廣泛的貿易投資合作, 為美國貢獻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 希望美方依法依規, 妥善處理, 並為企業創造公正、公平、穩定的法律和政策環境。

隨之而來的,

是中國相關部門決定對產地為美國的進口高梁實施反傾銷調查。

一時間, 關於中美貿易戰硝煙再起的聲音開始蔓延, 很多機構發現, 相比此前首輪中美貿易戰期間雙方還留有餘地, 給各自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留下了“一定時間”進行溝通迴旋, 此次中美之間的貿易糾紛可謂“直來直往, 毫不相讓”。

那麼, 在經歷中興通訊被罰之後, 中美貿易戰究竟會何去何從?未來中國將如何在不激起西方國家反對的情況下成功運用投資並購策略獲取先進技術?本期海銀視角將做全面分析。

中美科技大戰一觸即發 中企海外投資收購還需“大智慧”

中興通訊被罰事件將對中美貿易戰未來走勢構成多大的影響?還得解鈴還須系鈴人——從中興通訊被罰原因說起。

2017 年 3 月 7 日, 中興通訊就美國政府出口管制調查案件達成和解, 案件起因是中興美國公司向美國制裁的國家伊朗出售違禁產品, 中興承認了3項指控:在未獲得美國政府許可的情況下, 向伊朗出口美國產品, 妨礙司法,

以及製造重大不實陳述。

同時, 中興認罰金額達到 11.92 億美元, 合計人民幣約 82.2 億元。

然而,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

據外媒報導,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發表聲明稱, 中興通訊在 2016 年至 2017 年間曾向商務部產業安全局做出虛假陳述, 中興通訊未如實披露它曾向有過違法行為的雇員支付全額獎金,

且未曾向它們發出譴責函。

具體而言, 中興通訊承諾解雇 4 名高級雇員, 並通過減少獎金或處罰等方式處罰 35 名員工。 但今年3月中興通訊承認, 該公司只解雇了 4 名高級雇員, 未處罰或減少 35 名員工的獎金。

“中興通訊誤導了商務部。 中興通訊沒有譴責(涉事)員工和高管, 反而給予獎勵。 這種令人震驚的行為不容忽視。 ”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在聲明中說。

或許, 很多人覺得, 中興通訊此次被罰, 是為此前自己不守承諾“買了單”。

但換個角度分析,美國相關部門對中興通訊如此重罰的原因,僅僅是為了“未處罰或減少 35 名員工的獎金”?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國逐步加大對中貿易摩擦的重要關口,作為全球5G技術領先的中興通訊被出口管制,暴露了美國阻擊我國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的意圖。

經過20多年的追趕,我國已經從“2G陪跑”到“3G跟跑”再到“4G並跑”,如今在“5G”上將有望實現領跑。目前,經過激烈競爭後,剩下的4家全球性的4G/5G設備供應商中,有兩家是中國企業,分別是中興通訊與華為。而且,中興通訊已掌握5G端到端的產品技術,計畫在今年下半年率先推出預商用5G解決方案,在全球都處於領先地位。

因此可以預見的是,中興通訊被罰背後,是中國製造正全面走向世界,中國技術5G引領全球發展,中美兩大超級經濟體圍繞未來科技領域已經開展全面競爭。

在這個時代變化大背景下,中興通訊被罰就顯得合情合理——美國挑起貿易爭端,直指中國製造2025,中興通訊作為中國5G大戰略的核心代表,在技術、標準、市場和產業多個維度引領,自然成為美方首先攻擊的對象。

至於它對中美貿易戰未來發展趨勢會構成多大的衝擊?海銀視角的觀點的是,中美之間圍繞科技領域的冷戰可能已經開啟。

值得注意的是,自特朗普上臺以來,他對外來投資的審查日益收緊趨嚴,具體表現在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叫停的外來投資案例日益增多,尤其是針對涉及美國科技核心競爭力的海外投資並購案例,叫停的機率相當高。

據彭博社統計,自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被CFIUS阻攔或因相關原因遭到終止的外資並購交易有10宗,中國占了8宗,其中2宗為半導體行業標的。

以博通並購高通案為例,雖然並購方來自新加坡公司,但CFIUS阻止的原因又要扯上中國。3月6日,CFIUS在寫給高通的一份信件中解釋稱,主要原因在於擔心該並購會削弱高通的競爭力,使得華為等中國公司在5G標準制定上的影響力擴大。

或許,從宏觀層面分析,CFIUS如此從嚴監管的背後,是美國對中國科技產業快速崛起的擔心,尤其是對中國積體電路產業崛起的擔心。儘管當前中美積體電路產業仍有較大差距,但中國發展積體電路產業的國家意志堅定不移,大量的政策及政府資金等多種優勢資源的長期持續性投入,正在逐步加速中國積體電路產業快速推進,遲早會實現國產替代進口。

因此,美國處處設防也就顯得不足為奇。而且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種處處設防還會不斷出現,疊加中美貿易戰邊談邊打的大環境,給外界一種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的印象。

那麼,中國該如何破解當前這個局面?

首先,就是自主研發創新獲取核心技術與業務競爭力,是正道。

雖然我國有1380家晶片設計公司,但設計產業仍屬薄弱。本次中興通訊被罰事件,暴露出我國在晶片領域存在技術缺乏的軟肋。

中信證券報告指出,由於中興的基帶晶片、射頻晶片、存儲、大部分光器件均來自美國,短期內影響重大。總體而言上游可替代性較弱:在終端基帶晶片上,高通可被展訊取代。光模組層面,光迅科技、中際旭創可以在封裝部分進行替代,同時國產也具有10G以下光晶片能力,但高速光晶片部分依然依賴進口。博通、英特爾的基站基帶FGPA、伺服器晶片目前沒有替代品,美光的存儲可考慮從韓國進口,總體而言可替代性較弱。

因此,此次事件充分彰顯出我國資訊基礎整體產業的短板。縱然華為、中興已經佔據全球通信設備半壁江山,但沒有掌握最核心上游,仍然擺脫不了被卡脖子的局面。長期來看,唯有堅持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擺脫受制於人、受氣於人的不利局面。

其次,是通過巧妙對外投資收購,盡可能在避免國外監管部門叫停風險的情況下,獲取歐美先進技術。

事實上,近年不少中國企業在這方面收穫了不少經驗,比如自己不出面,通過PE基金出面收購海外優秀科技公司、大型製造業公司或技術研發部門,然後與PE基金約定未來的收購安排。目前而言,這種做法很難遭遇美國CFIUS的叫停,原因是美國也有大量PE基金參與很多大型科技公司或製造業公司的收購,難道就因為這些PE基金LP有中國企業,美國相關部門就以中國威脅為由叫停投資並購?

此外,中國企業還要善於抓住時機開展對外投資並購,讓歐美監管部門主動“求和”——在次貸危機爆發後,很多歐美大型科技公司或老牌製造業公司都遭遇經營困境與破產危機,導致大量工人面臨失業風險,這是很多歐美國家最不願看到的。若中國企業此時提出投資並購,只要能設法確保員工不失業,有些歐美國家是願意在技術轉讓方面做出一定讓步的。

最後,海銀視角要提醒一句,在當前中美、甚至中歐圍繞科技領域開啟冷戰的大環境下,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並購需聘請專業律師團隊,他們知道很多歐美公司哪些技術存在“敏感性”或涉及國家戰略安全,需要提前剝離,若中國企業對此不知道而貿然收購投資,很可能會被歐美國家相關部門以此為由叫停,反而遭遇因小失大的困局。

但換個角度分析,美國相關部門對中興通訊如此重罰的原因,僅僅是為了“未處罰或減少 35 名員工的獎金”?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國逐步加大對中貿易摩擦的重要關口,作為全球5G技術領先的中興通訊被出口管制,暴露了美國阻擊我國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的意圖。

經過20多年的追趕,我國已經從“2G陪跑”到“3G跟跑”再到“4G並跑”,如今在“5G”上將有望實現領跑。目前,經過激烈競爭後,剩下的4家全球性的4G/5G設備供應商中,有兩家是中國企業,分別是中興通訊與華為。而且,中興通訊已掌握5G端到端的產品技術,計畫在今年下半年率先推出預商用5G解決方案,在全球都處於領先地位。

因此可以預見的是,中興通訊被罰背後,是中國製造正全面走向世界,中國技術5G引領全球發展,中美兩大超級經濟體圍繞未來科技領域已經開展全面競爭。

在這個時代變化大背景下,中興通訊被罰就顯得合情合理——美國挑起貿易爭端,直指中國製造2025,中興通訊作為中國5G大戰略的核心代表,在技術、標準、市場和產業多個維度引領,自然成為美方首先攻擊的對象。

至於它對中美貿易戰未來發展趨勢會構成多大的衝擊?海銀視角的觀點的是,中美之間圍繞科技領域的冷戰可能已經開啟。

值得注意的是,自特朗普上臺以來,他對外來投資的審查日益收緊趨嚴,具體表現在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叫停的外來投資案例日益增多,尤其是針對涉及美國科技核心競爭力的海外投資並購案例,叫停的機率相當高。

據彭博社統計,自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被CFIUS阻攔或因相關原因遭到終止的外資並購交易有10宗,中國占了8宗,其中2宗為半導體行業標的。

以博通並購高通案為例,雖然並購方來自新加坡公司,但CFIUS阻止的原因又要扯上中國。3月6日,CFIUS在寫給高通的一份信件中解釋稱,主要原因在於擔心該並購會削弱高通的競爭力,使得華為等中國公司在5G標準制定上的影響力擴大。

或許,從宏觀層面分析,CFIUS如此從嚴監管的背後,是美國對中國科技產業快速崛起的擔心,尤其是對中國積體電路產業崛起的擔心。儘管當前中美積體電路產業仍有較大差距,但中國發展積體電路產業的國家意志堅定不移,大量的政策及政府資金等多種優勢資源的長期持續性投入,正在逐步加速中國積體電路產業快速推進,遲早會實現國產替代進口。

因此,美國處處設防也就顯得不足為奇。而且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種處處設防還會不斷出現,疊加中美貿易戰邊談邊打的大環境,給外界一種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的印象。

那麼,中國該如何破解當前這個局面?

首先,就是自主研發創新獲取核心技術與業務競爭力,是正道。

雖然我國有1380家晶片設計公司,但設計產業仍屬薄弱。本次中興通訊被罰事件,暴露出我國在晶片領域存在技術缺乏的軟肋。

中信證券報告指出,由於中興的基帶晶片、射頻晶片、存儲、大部分光器件均來自美國,短期內影響重大。總體而言上游可替代性較弱:在終端基帶晶片上,高通可被展訊取代。光模組層面,光迅科技、中際旭創可以在封裝部分進行替代,同時國產也具有10G以下光晶片能力,但高速光晶片部分依然依賴進口。博通、英特爾的基站基帶FGPA、伺服器晶片目前沒有替代品,美光的存儲可考慮從韓國進口,總體而言可替代性較弱。

因此,此次事件充分彰顯出我國資訊基礎整體產業的短板。縱然華為、中興已經佔據全球通信設備半壁江山,但沒有掌握最核心上游,仍然擺脫不了被卡脖子的局面。長期來看,唯有堅持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擺脫受制於人、受氣於人的不利局面。

其次,是通過巧妙對外投資收購,盡可能在避免國外監管部門叫停風險的情況下,獲取歐美先進技術。

事實上,近年不少中國企業在這方面收穫了不少經驗,比如自己不出面,通過PE基金出面收購海外優秀科技公司、大型製造業公司或技術研發部門,然後與PE基金約定未來的收購安排。目前而言,這種做法很難遭遇美國CFIUS的叫停,原因是美國也有大量PE基金參與很多大型科技公司或製造業公司的收購,難道就因為這些PE基金LP有中國企業,美國相關部門就以中國威脅為由叫停投資並購?

此外,中國企業還要善於抓住時機開展對外投資並購,讓歐美監管部門主動“求和”——在次貸危機爆發後,很多歐美大型科技公司或老牌製造業公司都遭遇經營困境與破產危機,導致大量工人面臨失業風險,這是很多歐美國家最不願看到的。若中國企業此時提出投資並購,只要能設法確保員工不失業,有些歐美國家是願意在技術轉讓方面做出一定讓步的。

最後,海銀視角要提醒一句,在當前中美、甚至中歐圍繞科技領域開啟冷戰的大環境下,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並購需聘請專業律師團隊,他們知道很多歐美公司哪些技術存在“敏感性”或涉及國家戰略安全,需要提前剝離,若中國企業對此不知道而貿然收購投資,很可能會被歐美國家相關部門以此為由叫停,反而遭遇因小失大的困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