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孩子吃苦教育,作為家長,您做到了嗎?

是啊, 誰定義孩子只有吃苦才能成長?

節目裡, 杜江耐心教導嗯哼

太久的時間裡, 我們一直壓抑在“苦難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筆財富”“孩子要窮養”的教條裡, 家長有意無意總想給孩子多一些牽絆和限制, 希冀孩子能在艱苦的環境裡被激發更多的潛能。

殊不知, 苦難並不是所有孩子成長的必備條件, 砥礪自我、咬牙堅持最終有所成就的只是少數, 另一部分人則是一點點被毀掉。

苦難限制了我們的眼界和資源, 也讓人喪失掉愛與相信的能力。

01

物質上的吃苦, 讓孩子的思維更加局限。 很多家庭, 尤其是男孩的家庭, 希望通過窮養, 讓孩子懂得勤儉節約, 但大多數的窮養, 養出的只有小氣。

朋友小L, 家庭條件還可以, 但父母向來對於財務管理嚴格, 讀大學時也是每月固定的生活費, 額外開銷要自己去彌補。

喜歡搖滾的小L, 常常為了買音樂節的門票, 翹幾天的專業課去發兼職傳單。 他很少參與社團活動的聚餐遊玩, 生活費有限也導致了社交圈有限。

偶然的機會參加了學校的創業項目, 策劃階段, 一想到前期的風險資金投入, 他就眉頭緊皺, 望而卻步。

儘管畢業後父母給他買房買車添置家產, 他也高興不起來:這些錢為什麼沒有早點來投資我的教育呢?

你以為物質上吃苦能磨礪孩子, 卻阻礙了他去看更大的世界。

精神上的吃苦, 讓孩子堅毅的同時也變得冷漠。

你希望孩子謙虛, 他表現優秀時, 你內心竊喜表面卻一個擁抱都不想給, 於是孩子開始變得不自信;

你希望孩子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孩子被同學欺負受了委屈時, 你就說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呢, 於是孩子開始自我懷疑;

你渴望孩子獨立, 狠下心早早把孩子送入寄宿學校, 孩子在最重要的成長階段缺少了父母的陪伴, 於是變得沉默寡言……

02

沒有人是喜歡苦難的, 大大小小的苦難, 都會在人生中刻下尖銳的一筆, 當他在漫漫人生裡再次面對挫敗時, 就像一根被拉直的彈簧, 很容易失去了彈性和韌性。

逃避痛苦、追求快樂是人的本能, 如果不是無法抗拒的苦難, 我們何必用苛刻的條件去考驗孩子呢?在足夠的愛與溫暖裡成長的下一代, 他們心存感恩和善良, 也更加自信和強大, 面對挫折勇敢淡定。

舊上海名媛嚴幼韻, 兒時富足明麗的名媛生活, 塑造了她溫和從容、不卑不亢的人格, 給了她無窮的力量, 讓她坦然面對了一個世紀的風雨飄搖, 經歷喪夫喪女之後依然偏偏起舞, 活到112歲高齡。

時下熱播的《爸爸去哪兒》, 嗯哼第一天上幼稚園懂得將蛋撻與小夥伴分享, 小泡芙切開蛋糕第一個送給了辛苦的攝像老師,neinei小天使總是出現需要幫助的時候……

你驚訝地發現,原來很多錢和很多愛培養出來的孩子,他們沒有公主病,他們內心溫暖純良。

03

當然,不讓孩子在苦難中成長也並不意味著一味的嬌慣與滿足,更不是給孩子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物質條件,而是盡自己所能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給予足夠多的愛與溫暖。

這樣,孩子自然會擁有更多的適應力和理解能力,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不用經歷苦難他們也可以感同身受,通過自律也能更好地管理自己,擁有完整的人格,乃至豐富的人生。

詩人北島在一篇散文中說“人們總以為自己經歷的風暴是唯一的,且自喻為風暴,想把下一代也吹得東搖西晃。”

作為家長,我們不去道德綁架,也不去神化“苦難”的力量,畢竟,“沒有孩子願意在委屈中變得懂事。”

小泡芙切開蛋糕第一個送給了辛苦的攝像老師,neinei小天使總是出現需要幫助的時候……

你驚訝地發現,原來很多錢和很多愛培養出來的孩子,他們沒有公主病,他們內心溫暖純良。

03

當然,不讓孩子在苦難中成長也並不意味著一味的嬌慣與滿足,更不是給孩子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物質條件,而是盡自己所能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給予足夠多的愛與溫暖。

這樣,孩子自然會擁有更多的適應力和理解能力,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不用經歷苦難他們也可以感同身受,通過自律也能更好地管理自己,擁有完整的人格,乃至豐富的人生。

詩人北島在一篇散文中說“人們總以為自己經歷的風暴是唯一的,且自喻為風暴,想把下一代也吹得東搖西晃。”

作為家長,我們不去道德綁架,也不去神化“苦難”的力量,畢竟,“沒有孩子願意在委屈中變得懂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