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中興事件後續:禁止購買中國通信設備

中興被美國封殺事件在持續發酵, 有消息稱, 美國此次對中興進行的7年制裁將直接影響中國5G發展進程。 有媒體評論認為, 美國方面封殺中興通訊, 目標直指通信高科技領域。

這項舉措在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獲得全票通過。 FCC高級官員證實, 該提案中明確涉及中興和華為兩家公司。

美國此舉無疑是將“制裁”的大火從中興燒到了所有中國通訊企業身上。

/1/

5G進程將受影響

3月初, 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 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總部位於新加坡的晶片生產商博通公司收購其美國競爭對手高通。 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警告說,

這項交易將影響高通公司開發5G的能力, 並讓中國率先推進5G技術。

目前, 中國的5G試驗也已經進入到第三階段, “標準、研發與試驗”三項工作同步開展, 並將在2018年推動5G進入到預商用階段。 而在四家全球性的4G/5G設備供應商中, 中國企業佔據兩席, 其中就包括中興通訊。 中興通訊掌握了5G端到端的產品技術, 計畫在今年下半年率先推出預商用5G解決方案。

但2017年3月, 美國商務部決定重罰中興通訊, 理由是“中興違反了美國相關出口禁令”;處罰的內容是:美國零部件製造商和軟體公司將不得與中興開展業務往來, 隨後, 中興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 同意支付總計8.92億美元罰款, 以及3億美元的暫緩罰款。

這次美國再次制裁中興通訊,

是因為中興之前曾向美國商務部提供了虛假陳述。 目前, 中興通訊官方並未回應這一說法。 中金報告稱, 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施加出口許可權禁止令, 若不能在1-2月內達成和解, 會影響通信設備和手機等業務的正常生產與銷售, 同時對當前全球和中國的運營商網路建設帶來一定影響, 並有可能影響未來5G網路的推進。

/2/

通信市場的阻擊戰

《華爾街日報》指出, 如果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上述措施最終實施(目前, 尚未處於徵求意見階段), 美國的小運營商將更加難以支付未來採購華為和其他中國公司通訊設備的交易, 中國企業將失去一個重要的市場。

最直接的是, 美國政府此次對華為的打擊, 將給瑞典的愛立信有限公司和芬蘭的諾基亞公司帶來利好,

同時也保護了矽谷的思科系統等美國公司, 他們都為有線電視和互聯網提供商生產路由器等電子產品。

目前, 全球市場中, 中國通訊設備製造商正在不斷攻城掠地, 蠶食愛立信、諾基亞等老牌公司市場。 研究公司IHS Markit報告顯示, 華為在去年擊敗了愛立信, 成為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製造商, 移動基礎設施業務去年的市場份額為28%, 較2016年的25%增長了三個百分點。 愛立信在全球移動基礎設施設備市場的份額從2016年的28%下滑至2017年的27%。 雖然諾基亞收購了阿爾卡特朗訊, 但在全球移動基礎設施市場的份額仍只有23%。

在美國政府看來, 中國是極具威脅的競爭對手, 中國政府積極投入科技產業技術研究研發,

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市場迅猛崛起, 都可能給美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的主導性優勢帶來挑戰。

/3/

中國對進口晶片依賴程度高於石油

在此次事件中, 晶片是關鍵——有媒體指出,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 中國每年進口2300億美元晶片, 而且連續多年位居單品進口第一位。

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 其中54%晶片出口到中國, 但國產晶片的市場份額只占10%。 而全球77%的手機是中國製造, 但其中不到3%的手機晶片是國產的。

在全球晶片晶片中, 仍以美日歐企業為主, 高端市場幾乎被這三大主力地區壟斷。

2018年3月23日, IC Insights公佈全球2017年Fabless(無廠半導體公司)情況——美國企業占全球份額約53%, 加上即將遷回美國的新博通, 美國占比約69%。 中國大陸2017年占全球比約11%, 排名第三。

國產替代晶片大部分集中在電源, 邏輯, 存儲, MCU, 半導體分立器件等中低端產品。 在一些技術含量很高的關鍵器件:高速光通信介面、大規模FPGA、高速高精度ADC/DAC等核心領域, 還完全依賴美國供應商。

中國晶片自給率之低,甚至遠低於石油:

晶片產業長期被國外廠商控制,不僅每年進口需要消耗2000多億美元外匯,超過了石油和大宗商品,是第一大進口商品。在業內,積體電路被譽是電子工業的糧食,除了對國家和行業安全有著巨大的意義,在商業價值上同樣是予取予求。美國Linear,ADI等企業的綜合毛利率接近70%,而我們A股的晶片公司,平均毛利僅約30%。

2017年開始,存儲晶片漲價超過100%,MLCC漲價超過10倍,中國製造業成本整體上漲5%-15%,但無力反抗。

部分內容和圖片來自鈦媒體“精選”,《每日經濟新聞》,《騰訊深網》。

你可能還感興趣:

中國晶片自給率之低,甚至遠低於石油:

晶片產業長期被國外廠商控制,不僅每年進口需要消耗2000多億美元外匯,超過了石油和大宗商品,是第一大進口商品。在業內,積體電路被譽是電子工業的糧食,除了對國家和行業安全有著巨大的意義,在商業價值上同樣是予取予求。美國Linear,ADI等企業的綜合毛利率接近70%,而我們A股的晶片公司,平均毛利僅約30%。

2017年開始,存儲晶片漲價超過100%,MLCC漲價超過10倍,中國製造業成本整體上漲5%-15%,但無力反抗。

部分內容和圖片來自鈦媒體“精選”,《每日經濟新聞》,《騰訊深網》。

你可能還感興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