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碧江:政策宣講“接地氣” 脫貧攻堅“增底氣”

多彩貴州網訊(張丁方)“吳大叔的房子破爛, 對他的房屋進行改造, 我們沒意見;村民楊大嫂喪失勞動力多年, 可否給予救助;安全飲水要有專人管理;環境衛生要從自身做起……”。 這是4月17日下午, 筆者在和平鄉矮龍村院壩會上看到的一幕, 該鄉宣傳員正在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廣大人民群眾宣講脫貧攻堅政策, 院壩會上擠滿了前來聽講的群眾, 人群中不時傳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過去, 柴草、糞堆、違建堵滿泥土路;冬天結冰走路打出溜兒, 夏天臭水坑臭氣熏天;一年到頭掙不到幾個錢, 房子漏雨沒錢蓋、沒錢修。 最愁的是, 兩個孩子上學都供不起。

近年來, 趕上國家精准扶貧的好政策, 矮龍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享受危房改造補助, 蓋起了新房;孩子上了大學, 享受助學政策;村裡的基層設施改善, 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

“黨的政策比任何時候都好, 面貌煥然一新, 路燈、通組路、房屋改造都很出色。 ”脫貧路上, 老黨員楊光華深有感觸地說。 農閒的時候, 大夥些有的在家養殖, 有的外出打工。 收入多了, 矮龍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

“要是都有老楊這樣的思想和幹勁, 脫貧不愁, 小康不遠”現場聆聽宣講的和平鄉負責人說。

扶貧先扶志, 扶貧必扶智。 “志”和“智”雙扶, 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 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脫貧攻堅宣講活動中, 不少脫貧一線的黨員幹部和貧困戶走上講臺, 用他們艱苦奮鬥脫貧致富的典型故事, 鼓勵大家樹立脫貧信心、挺起脫貧腰杆。

瓦屋鄉克蘭寨村位於碧江區瓦屋鄉東北部,距鄉政府駐地2.5公里, 轄8個村民小組, 503戶, 2013人, 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5戶332人。

“窮, 除了自然條件限制, 更多的是思想問題。 ”瓦屋鄉克蘭寨村駐村工作隊隊員陳昶宇說道。 過去當地一些貧困村和貧困群眾之所有“扶而不起、幫而不富、助而不強”, 歸根到底在於“等靠要”的思想, 自暴自棄的自卑心理, 缺乏窮則思變的內生動力, 人窮志不窮的奮鬥精神。

為此, 碧江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 以“扶貧去愚”為突破口, 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的轉變。 一封公開信, 闡明“脫貧靠勤勞、不能等靠要”;製作一個小卡片, 解讀政策、宣傳典型;建設一批文化牆, 扮靚鄉村、激勵鬥志;弘揚一種好風氣,

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 豐富農村文化生活, 為切實讓大量的農村文化設施、文化陣地“活”起來, 讓各種民間文藝團體“建”起來, 各類文體隊伍“動”起來;演好一部好戲曲, 寓教於樂, 化教於心;選樹一批好典型, 讓先富帶後富, 共走小康路;開設一個大講堂, 講政策、講道理、講感情, 讓群眾放下包袱、積極應對。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不會從天而降。脫貧路上,有黨和政府積極幫扶,我們更要擼起袖子加油幹,把小康日子“拼”出來”。陳昶宇話音剛落,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不會從天而降。脫貧路上,有黨和政府積極幫扶,我們更要擼起袖子加油幹,把小康日子“拼”出來”。陳昶宇話音剛落,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