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時評)“老賴”資訊就應持續精准曝光

面對法院的生效判決、裁定拒不履行, 對判決文書置之不理, 公然挑戰法律的權威與尊嚴……日前, 為加大對失信被執行人的曝光力度,翠屏區人民法院首次授權《宜賓日報》曝光了277名失信被執行人資訊, 引來群眾贊聲一片。

與以往不同的是, 這次曝光的資訊中除了有失信被執行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碼、標的, 還首次增加了失信被執行人的頭像照片。 而就在名單公佈的第二天, 便有六名被曝光的失信被執行人主動到法院履行了義務。

這些被稱作“老賴”的人, 他們大多數都具有履行能力, 但偏偏不願意履行義務。

有的一走了之、下落不明;有的隱匿、轉移財產或者將財產過戶到他人名下, 懷著“反正你也不能把我怎樣”的僥倖心理, 視法律為兒戲。 據翠屏區法院執行局負責人介紹, 轉移財產是“老賴”對抗法院執行最常見的手段, 如果“老賴”的財產被轉移, 再找回來就非常困難。

老賴頻現, 究其根本原因, 在於耍賴成本較低。 而通過合理管道對“老賴”進行精准曝光, 可以無形地加大他們的違法成本, 畢竟,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品質, 沒有人願意和不誠信的人打交道。 即便是“耍賴”行為尚未嚴重到觸犯法律的程度, 被公開曝光對其自身而言也是人品的一大硬傷。 一旦信用“破了產”, 這種損失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

在筆者看來,

持續精准曝光“老賴”, 可謂是與時俱進地精准治賴。 畢竟, 法院執行措施需要始終走在創新的路上, 如今, 移動互聯網幾乎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治賴手段也需要根據形式不同, 不斷豐富強制執行措施, 充分利用現代資訊傳播技術, 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

如何以最小的代價讓“老賴”快速且主動履行義務?筆者認為, 廣泛曝光老賴資訊並以此形成輿論壓力就是有效途徑之一。 將“老賴”的資訊精准地公之於眾, 只要掌控好曝光的平臺和“度”, 這無疑是極具威懾力的執行宣傳, 必定能夠填補其他執行措施的不足。

“老賴”的賴帳行為令人實在痛恨, 這些人嚴重損害公平正義, 可以說是社會文明的“絆腳石”。 通過合理曝光, 在全社會形成一致有效的輿論壓力,

形成讓失信者寸步難行的制約力, 事實證明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創新和嘗試。 其最終目的就是, 最大限度壓縮“老賴”的生存空間, 讓這群人無處藏身。

劉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