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增強品質變革的內在動力

——論如何開展品質提升行動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

□ 劉三江

黨的十九大作出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的重大論斷, 要求必須堅持品質第一, 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 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 擴大優質增量供給, 顯著增強我國經濟品質優勢, 建設品質強國, 努力實現更高品質的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就經濟高品質發展作出部署, 強調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 促進“三個轉變”, 並就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出具體要求。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專門發文安排開展品質提升行動。

開展品質提升行動, 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 是品質戰線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工作的主旋律。

藍圖已經繪就, 號角已經吹響, 關鍵在於抓落實。 如何提升品質, 其內在機理、決定因素、動力機制、政策工具是什麼, 是擺在品質工作者面前亟須回答的重大課題。 問題的關鍵仍然是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品質提升既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靠政府引導、服務和監管, 更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促使企業自覺提升品質。 這裡基於中國品質問題實際, 結合經濟學基本原理, 為尋求品質提升和品質變革的動力做一些探析。

品質市場失靈:品質問題的關鍵

毋庸置疑, 我國品質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但品質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我國品質問題有諸多方面的表現, 比如中國製造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一些生產經營者品質誠信缺失、假冒偽劣屢禁不絕、製造業每年品質損失超過萬億元、每年上萬億的內需外流、海淘代購日用品盛行不衰等等。 透過現象看本質, 新時代我國品質的基本問題和矛盾是優質供給不足、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那樣, 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 照理說, 如果市場機制有效, 當市場有優質需求, 市場就會相應有優質供給。 那麼為什麼發生供需脫節、供需錯配呢?顯然是市場失靈了。 品質市場失靈, 基本表現就是優質不優價, 優質供給缺乏有效激勵而供給不足;低質低價,
低質在價格競爭優勢下反而將優質淘汰出局, 出現所謂“劣幣驅逐良幣”、市場逆向淘汰、逆向選擇的現象。 低質品甚至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 就是這種現象的集中表現, 我國當前的品質問題基本屬於這種形態。 可以說, 品質市場失靈, 市場機制不能有效發揮促進品質提升的決定性作用, 是我國品質安全和品質發展的基本問題。

品質資訊不對稱:品質問題的根源

為什麼市場會失靈呢?按照經濟學理論, 市場失靈主要是由壟斷、外部性、公共品和不完全資訊等因素導致的。 就品質市場失靈而言, 主要的因素在於不完全資訊, 或者說品質資訊不對稱。 這個問題, 著名經濟學家喬治·阿克洛夫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有深入研究。

他在1970年發表了《檸檬市場:品質不確定和市場機制》的論文, 開創了逆向選擇理論、非對稱資訊經濟學的先河。 他憑著該論文相關的主要成果摘取了200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篇論文至今仍在全世界引用率最高的經濟學論文中名列前茅。 檸檬市場也稱次品市場, 比如二手車市場, 是資訊不對稱的市場, 即在市場中賣家比買家擁有更多資訊,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買的沒有賣的精”, 買者不相信賣者, 往往會壓低價格以避免資訊不對稱帶來的風險損失, 而過低的價格也使得賣者不願意提供高品質的產品, 從而低質品充斥市場, 高質品被逐出市場, 產生逆向選擇, 市場機制失靈。
品質資訊的高度不對稱, 導致市場機制不能有效運行, 是品質問題的重要根源, 也是品質發展的一個陷阱。 我國品質問題很適合用這個理論來解釋, 比如電商產品假冒偽劣比較突出、總體抽查合格率明顯偏低, 主要就是因為較之傳統實體店, 電商產品的價格資訊更加透明, 價格競爭更加激烈, 而產品品質資訊則更不透明, 消費者不能像在實體店那樣直接具體感知而只能通過廣告、圖片、說明書、不那麼真實的評價來判斷產品品質, 品質資訊不對稱程度加劇了, 逆向選擇的程度加劇了。 對品質問題的理論闡釋, 為品質提升和品質變革指明了路徑和方法。

品質資訊公開:品質提升的動力

解決我國品質問題, 要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同時, 發揮好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這就需要從緩解品質資訊不對稱程度、糾正市場失靈狀況、建立正向選擇的有效市場機制方面著眼著手著力。要緊密圍繞品質資訊公開這一核心環節,以資訊化和大資料技術為支撐和工具,從企業主體資訊、產品和服務品質資訊、政府監管資訊等的獲取、加工、公開、評價、應用,全鏈條、成體系地做好品質資訊工作。從品質工作主管部門來講,需重點抓好4個方面。一是建立全國統一、權威高效的品質資訊公共服務平臺,打通內外檢,聯通“八路軍”,連結中央與地方,防止各自為政、條塊分割形成資訊孤島、資訊死島。二是歸集一切可能的品質資訊,包括企業基本資訊、信用資訊、許可認證資訊、自我公開聲明的企業標準資訊、產品和服務的品質資訊、協力廠商檢驗檢測資訊、國家監督抽查資訊、行政司法處罰資訊、民事賠償資訊、品質獎勵資訊等等。三是公開所有適宜公開的品質資訊,供消費者、同行同業、社會組織、檢驗機構、監管機構、金融機構、征信機構、司法機關等各方面低成本快捷查詢,以引導消費和廣泛監督。四是建立有效管用的品質信號,面對海量的品質資訊,政府監管部門和廣大企業及消費者可能無所適從,讓他們各自來獲取、加工、理解、運用所有的品質資訊是不可能的,也是低效率、高成本的,必須大力培育發展各行各業協力廠商獨立公正權威的品質組織,包括消費者組織、品質研究機構、檢驗檢測機構、認證認可機構、品牌評價機構等等,由他們來開展比較試驗、檢測認證、技術服務,對品質資訊進行專業的分類加工,對企業及產品服務品質進行評價、分等、分級,並以自身的良好信譽、品牌標識為擔保,發佈檢測認證評價結果,作為簡單、綜合性的品質信號來引導消費和監督,促進市場機制有效運行。協力廠商機構發揮著發出品質信號、創造品質信用、傳遞品質信任的重要作用,承擔著重要的市場功能,但我國這類機構還存在小散弱亂的問題,必須加大整合改革力度,使他們發出的品質信號更加有效、更值得信賴,同時要出重拳清理整頓協力廠商品質服務市場,把那些虛假無效的品質信號淘汰出局。

品質資訊公開,讓品質資訊更加對稱,讓市場機制更加有效,是促進品質提升、品質變革的內在動力。在此意義上說,品質資訊就是品質提升、品質變革十分重要的動力之源,是值得充分、深度挖掘的資源寶藏,是品質工作十分重要的著眼點和著力點。

(作者系中國特檢院副院長、青海省質監局副局長(援青))

《中國品質報》

發揮好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這就需要從緩解品質資訊不對稱程度、糾正市場失靈狀況、建立正向選擇的有效市場機制方面著眼著手著力。要緊密圍繞品質資訊公開這一核心環節,以資訊化和大資料技術為支撐和工具,從企業主體資訊、產品和服務品質資訊、政府監管資訊等的獲取、加工、公開、評價、應用,全鏈條、成體系地做好品質資訊工作。從品質工作主管部門來講,需重點抓好4個方面。一是建立全國統一、權威高效的品質資訊公共服務平臺,打通內外檢,聯通“八路軍”,連結中央與地方,防止各自為政、條塊分割形成資訊孤島、資訊死島。二是歸集一切可能的品質資訊,包括企業基本資訊、信用資訊、許可認證資訊、自我公開聲明的企業標準資訊、產品和服務的品質資訊、協力廠商檢驗檢測資訊、國家監督抽查資訊、行政司法處罰資訊、民事賠償資訊、品質獎勵資訊等等。三是公開所有適宜公開的品質資訊,供消費者、同行同業、社會組織、檢驗機構、監管機構、金融機構、征信機構、司法機關等各方面低成本快捷查詢,以引導消費和廣泛監督。四是建立有效管用的品質信號,面對海量的品質資訊,政府監管部門和廣大企業及消費者可能無所適從,讓他們各自來獲取、加工、理解、運用所有的品質資訊是不可能的,也是低效率、高成本的,必須大力培育發展各行各業協力廠商獨立公正權威的品質組織,包括消費者組織、品質研究機構、檢驗檢測機構、認證認可機構、品牌評價機構等等,由他們來開展比較試驗、檢測認證、技術服務,對品質資訊進行專業的分類加工,對企業及產品服務品質進行評價、分等、分級,並以自身的良好信譽、品牌標識為擔保,發佈檢測認證評價結果,作為簡單、綜合性的品質信號來引導消費和監督,促進市場機制有效運行。協力廠商機構發揮著發出品質信號、創造品質信用、傳遞品質信任的重要作用,承擔著重要的市場功能,但我國這類機構還存在小散弱亂的問題,必須加大整合改革力度,使他們發出的品質信號更加有效、更值得信賴,同時要出重拳清理整頓協力廠商品質服務市場,把那些虛假無效的品質信號淘汰出局。

品質資訊公開,讓品質資訊更加對稱,讓市場機制更加有效,是促進品質提升、品質變革的內在動力。在此意義上說,品質資訊就是品質提升、品質變革十分重要的動力之源,是值得充分、深度挖掘的資源寶藏,是品質工作十分重要的著眼點和著力點。

(作者系中國特檢院副院長、青海省質監局副局長(援青))

《中國品質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