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張培萌的“二次起跑”:轉戰冬奧,第一次的感覺想吐

F1賽道上的張培萌

曾經, 提及張培萌, 很多人想到的是百米短跑運動員的頭銜。 畢竟, 他是第一位在100米賽道上跑到10秒的中國人,

也是代表“亞洲速度”的中國4×100米接力隊裡, 手握最後一棒的沖線者。

如今, 在網路搜尋引擎鍵入張培萌的名字, 跳出的資訊卻大多與他的100米生涯無關——轉戰冬奧成為鋼架雪車運動員, 入主清華大學田徑隊擔任短跑教練。

的確, 31歲的張培萌有“很多面”——在媒體面前他時常是一名冬奧運動員, 回到訓練館裡他就變成一名教練, 而在訓練課之後, 他總會給自己安排短跑訓練, 仿佛變回了當年的“百米飛人”……

“我只是現在不甘心, 不願意這麼早就過上平淡的生活。 我還有衝擊更高、更快、更強的願望。 ”張培萌對記者說道。

張培萌, 期待起飛。

“我捨不得運動員的標籤”

上週末F1中國站大獎賽期間, 張培萌現身上海出席了耐克在F1賽道舉行的一場關於“突破速度”的挑戰。

面對媒體的鏡頭, 張培萌的個性多少有些內斂, 說話輕聲細語, 時不時還會顯得有些拘謹。 但只要談起競技體育, 他在交談間很快會流露出興奮的笑容。

自從去年在天津全運會上和他的“老搭檔”蘇炳添、謝震業還有吳智強一起贏得最後一塊4×100米接力金牌後,

張培萌就決定淡出跑道, 只不過, 他並沒有就此離開競技體育的賽場。

今年2月, 那一則“張培萌正式加入國家雪車隊”的消息在社交平臺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張培萌將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既參加夏季奧運會又參加冬季奧運會的運動員。

“我真的特別懷念當運動員的生活, 我捨不得離開運動員的標籤。 ”這兩個多月時間來, 張培萌已經不下十次談起了自己選擇“跨界”的原因, 而這一次, 他說得更加直白。

“我真的很享受每天的訓練, 但是我現在的身體狀況, 比起當時100米的時候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張培萌透露, 自己現在100米的水準只能保持在國家一級, 也就是10秒89左右, “而鋼架雪車這個專案,

我覺得需要的條件我都具備了。 ”

告別短跑賽場, 張培萌依舊放不下“速度”。

140公里/小時, 二次起跑

張培萌曾經在很多場合說過, 他害怕玩過山車, 甚至在遊樂場裡都不敢嘗試各種刺激遊戲。

正因如此, 他轉戰鋼架雪車的決定看似“一時興起”, 但事實上, 這次挑戰其實是他深思熟慮的決定。

去年12月, 他曾經跟隨中央電視臺到平昌實地體驗了雪車和雪橇的幾個項目, 並且聽取了專業教練的意見。

最初, 他希望加入的是雙人雪車, 但是那個專案需要參賽者的體重至少保持在110公斤, 對於目前只有80多公斤的張培萌而言, “可能水準還沒有提高, 先成了脂肪肝了”。 所以, 他最終選擇了鋼架雪車。

在平昌的訓練館裡, 張培萌在一個固定軌道的訓練場裡嘗試了幾個來回, 如今回憶起自己的初體驗, 他還開玩笑說, “當時下來的第一感覺就是有點想吐。 ”

嘴上說著擔心, 但張培萌心裡想著儘快能夠上冰完賽, 真正體驗這個時速高達140公里每小時的項目。

按照計畫, 他將在今年夏天跟隨國家隊到加拿大訓練兩個月, 然後在冬天進行更多技巧訓練。

四個多月前,張培萌離開平昌前,在那條賽道上擺出了一個起跑的動作,然後讓身邊的朋友幫他拍照留。

其實,這是一種他對自己的鼓勵,“這算是我體育生涯的第二次起跑”。

中國男子接力天團。

當教練,認真又苛刻

如果說,冬奧運動員的身份給張培萌帶來的是一份衝動和激情;那麼,清華大學短跑教練的頭銜,則時刻提醒著他應該更加冷靜、認真和嚴謹。

八個多月前,張培萌正式從他的恩師李慶手中接過了教鞭,開始帶著清華大學短跑隊的年輕人一起訓練。

今年3月,在北京體育大學的國家隊訓練館裡,張培萌默默站在離100米賽道比較遠的一個高臺上,靜靜地看著自己的隊員一個個刷新個人最好成績,而隊長王煜更是在這場全國室內錦標賽總決賽上贏得了銅牌。

“第一次有這樣的感受,看著隊員創造個人最好成績,比我自己跑出來還開心。”

事實上,除了自己隊員的進步,今年國內的短跑賽道上還湧現出了很多有實力的新人,上海的許周政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此前60米的比賽中跑出了6秒48,而在100米中也跑道10秒21,這是除了蘇炳添和謝震業之外,國內選手的最好成績。但在教練張培萌看來,這樣的成績對於補上自己離開國家隊的空缺不夠理想。

“這次許周政的成績其實不算非常理想,我和他有溝通過,為什麼60米可以跑到6秒48,而100米只能跑到10秒20左右。”略顯嚴苛的張培萌依舊很直接,“他還有很多東西要學,我覺得許周政是蘇炳添的初級階段。”

至於誰能接過他在4×100米上的最後一棒,張培萌表示許周政的機會非常大,只不過作為教練,他對於如今中國短跑的情況仍然比較擔憂。

“中國短跑現在還是一個比較脫節的狀況,蘇炳添和謝震業是領軍人物。但是沒有第二階段,直接就到了第三階段的運動員。真正優秀的運動員,很多突破是靠自己想出來的,想明白了,然後在比賽中表現出來。”

張培萌自己說,他相信兩年後的東京奧運會,蘇炳添和謝震業可以在個人項目上有驚豔的突破,而如今“陣容還不穩定”的接力隊,也可以通過兩年的磨合,爭取再次衝擊獎牌。

張培萌加入國家雪車隊。(新華社/圖)

生活中,我喜歡靜

從曾經的“百米飛人”到如今的鋼架雪車運動員,張培萌一直在和速度打交道,而且越來越快。

F1中國站大獎賽期間,他出現在上海地標性的國際賽車場裡,同樣是為了參加一場與“突破速度”有關的挑戰。

那一天,伴著賽道旁的P房裡車隊機械師們調試賽車的轟鳴聲,他穿著耐克的那款曾經幫助世界頂級跑者橫掃了19枚馬拉松獎牌的跑鞋Zoom Vaporfly 4%,和一群馬拉松的精英跑者一起在F1的賽道上跑了幾公里,感受了一把別樣的“速度與激情”。

只不過,站在柏油賽道上的張培萌,一邊說著“我不擅長耐力跑”,一邊默默消失在了前進的隊伍互後端。

當身旁的團隊工作人員突然意識到“張培萌怎麼不見了”的時候,他們回頭才發現,張培萌站在F1車隊的P房前挪不動腳,拿著手機一個勁地拍照。

“我自己很喜歡開車,對切彎什麼的都有研究。”在他的朋友圈裡,張培萌絕對算的上是一個“車手”。那些熟識張培萌的人私下裡都說,有時候坐他開的車都會覺得“很危險、很嚇人”。

鋼架雪車運動員在比賽中

那場活動裡,主辦方為張培萌安排了一次賽道體驗,坐在安全車裡感受了一次“上賽道”的速度。不過,從車裡下來之後,張培萌還有些意猶未盡地說,“其實有時候我也可以開到這個速度。”然後,臉上劃過一絲狡黠的微笑。

事實上,自從2007年20歲的張培萌第一次在全國比賽上拿到冠軍以來,“速度”就是他最重要的標籤之一。

有意思的是,這個一直在公眾目光裡追逐著“更快、更高、更強”的跑者,在生活中又有著完全不一樣的一面。

“生活中我不是一個快節奏的人,其實我有時候特別磨嘰。”張培萌說,自己做事慢條斯理,聽歌也喜歡聽安靜舒緩的音樂,“我覺得可能是平時更加平靜和沉穩,然後在比賽中才能夠更好地爆發出全部的能量吧。”

一動一靜,張培萌平衡得恰到好處。

“無論什麼領域,運動員對於速度的追求和挑戰是不會變的。雖然我的身體在走下坡路,但是我的心態還是年輕的。只要我的心態依舊年輕,那我就會繼續挑戰。”

然後在冬天進行更多技巧訓練。

四個多月前,張培萌離開平昌前,在那條賽道上擺出了一個起跑的動作,然後讓身邊的朋友幫他拍照留。

其實,這是一種他對自己的鼓勵,“這算是我體育生涯的第二次起跑”。

中國男子接力天團。

當教練,認真又苛刻

如果說,冬奧運動員的身份給張培萌帶來的是一份衝動和激情;那麼,清華大學短跑教練的頭銜,則時刻提醒著他應該更加冷靜、認真和嚴謹。

八個多月前,張培萌正式從他的恩師李慶手中接過了教鞭,開始帶著清華大學短跑隊的年輕人一起訓練。

今年3月,在北京體育大學的國家隊訓練館裡,張培萌默默站在離100米賽道比較遠的一個高臺上,靜靜地看著自己的隊員一個個刷新個人最好成績,而隊長王煜更是在這場全國室內錦標賽總決賽上贏得了銅牌。

“第一次有這樣的感受,看著隊員創造個人最好成績,比我自己跑出來還開心。”

事實上,除了自己隊員的進步,今年國內的短跑賽道上還湧現出了很多有實力的新人,上海的許周政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此前60米的比賽中跑出了6秒48,而在100米中也跑道10秒21,這是除了蘇炳添和謝震業之外,國內選手的最好成績。但在教練張培萌看來,這樣的成績對於補上自己離開國家隊的空缺不夠理想。

“這次許周政的成績其實不算非常理想,我和他有溝通過,為什麼60米可以跑到6秒48,而100米只能跑到10秒20左右。”略顯嚴苛的張培萌依舊很直接,“他還有很多東西要學,我覺得許周政是蘇炳添的初級階段。”

至於誰能接過他在4×100米上的最後一棒,張培萌表示許周政的機會非常大,只不過作為教練,他對於如今中國短跑的情況仍然比較擔憂。

“中國短跑現在還是一個比較脫節的狀況,蘇炳添和謝震業是領軍人物。但是沒有第二階段,直接就到了第三階段的運動員。真正優秀的運動員,很多突破是靠自己想出來的,想明白了,然後在比賽中表現出來。”

張培萌自己說,他相信兩年後的東京奧運會,蘇炳添和謝震業可以在個人項目上有驚豔的突破,而如今“陣容還不穩定”的接力隊,也可以通過兩年的磨合,爭取再次衝擊獎牌。

張培萌加入國家雪車隊。(新華社/圖)

生活中,我喜歡靜

從曾經的“百米飛人”到如今的鋼架雪車運動員,張培萌一直在和速度打交道,而且越來越快。

F1中國站大獎賽期間,他出現在上海地標性的國際賽車場裡,同樣是為了參加一場與“突破速度”有關的挑戰。

那一天,伴著賽道旁的P房裡車隊機械師們調試賽車的轟鳴聲,他穿著耐克的那款曾經幫助世界頂級跑者橫掃了19枚馬拉松獎牌的跑鞋Zoom Vaporfly 4%,和一群馬拉松的精英跑者一起在F1的賽道上跑了幾公里,感受了一把別樣的“速度與激情”。

只不過,站在柏油賽道上的張培萌,一邊說著“我不擅長耐力跑”,一邊默默消失在了前進的隊伍互後端。

當身旁的團隊工作人員突然意識到“張培萌怎麼不見了”的時候,他們回頭才發現,張培萌站在F1車隊的P房前挪不動腳,拿著手機一個勁地拍照。

“我自己很喜歡開車,對切彎什麼的都有研究。”在他的朋友圈裡,張培萌絕對算的上是一個“車手”。那些熟識張培萌的人私下裡都說,有時候坐他開的車都會覺得“很危險、很嚇人”。

鋼架雪車運動員在比賽中

那場活動裡,主辦方為張培萌安排了一次賽道體驗,坐在安全車裡感受了一次“上賽道”的速度。不過,從車裡下來之後,張培萌還有些意猶未盡地說,“其實有時候我也可以開到這個速度。”然後,臉上劃過一絲狡黠的微笑。

事實上,自從2007年20歲的張培萌第一次在全國比賽上拿到冠軍以來,“速度”就是他最重要的標籤之一。

有意思的是,這個一直在公眾目光裡追逐著“更快、更高、更強”的跑者,在生活中又有著完全不一樣的一面。

“生活中我不是一個快節奏的人,其實我有時候特別磨嘰。”張培萌說,自己做事慢條斯理,聽歌也喜歡聽安靜舒緩的音樂,“我覺得可能是平時更加平靜和沉穩,然後在比賽中才能夠更好地爆發出全部的能量吧。”

一動一靜,張培萌平衡得恰到好處。

“無論什麼領域,運動員對於速度的追求和挑戰是不會變的。雖然我的身體在走下坡路,但是我的心態還是年輕的。只要我的心態依舊年輕,那我就會繼續挑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