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玉米的癌症,這個病害播種就要防治!一旦發病,損失重大!

玉米粗縮病是由水稻黑條矮縮病毒引起的一種病害, 危害損失十分嚴重。 被稱作是玉米的“癌症”, 一旦發病, 即無藥可救。 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玉米粗縮病。

玉米粗縮病發病症狀

玉米前期發病症狀:前期發病的植株一般不能抽出雄穗, 株高多在50㎝以下, 全株節間明顯縮短, 葉片密集叢生, 上部葉片短而上挺, 雌穗不能抽出, 後期提前枯死。

玉米中期發病症狀:發病的植株一般能抽出雄穗, 但雄穗發育短小, 通常沒有花粉, 個別的植株能抽出雌穗, 但雌穗短小, 多不能結實;株高僅為正常株高的二分之一, 莖下部節間長度基本接近正常株, 但中上部節間明顯縮短, 葉片密集叢生、變短上挺。

玉米後期發病症狀:中後期發病的植株多能抽出雄穗和雌穗, 株高為正常株高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雄穗和雌穗較小, 雌穗較短, 中下部節間長度基本正常,

穗上部節間明顯變短, 葉片密集叢生變小, 一般減產50%以上。

玉米粗縮病發病條件

玉米粗縮病, 這種病毒是由一種帶毒的灰飛虱傳播的, 與種子品質幾乎無關。 玉米5葉期以前易感病, 10葉期以後抗性增強, 即便受侵染髮病也輕。 玉米出苗至5葉期, 如果與傳毒昆蟲遷飛高峰相遇, 發病嚴重, 所以玉米播期和發病輕重關係密切;該病發生與帶毒灰飛虱數量及栽培條件相關, 玉米出苗至5葉期如與傳毒昆蟲遷飛高峰期相遇易發病。 套種田、早播田及雜草多的玉米田發病重。

玉米粗縮病防治方法

視情況不種春玉米。 近幾年, 正處玉米粗縮病流行年份, 若改革耕作制度, 不種春玉米, 改種其他農作物, 切斷毒源傳播途徑, 可促使該病及早消退。

選用抗病品種。 這是解決玉米粗縮病危害最經濟且有效的途徑, 不同的玉米品種對粗縮病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異。

調整玉米播期。 避開灰飛虱的傳毒高峰期。 5月上中旬播種的玉米, 出苗後正趕上灰飛虱的傳毒高峰期, 再者玉米的3-5葉期易感病,

因此發病率最高。 所以, 調整播期可使苗期避開傳毒高峰期, 減輕發病程度。 應因地制宜, 實行春玉米適期早播、覆膜早播, 夏玉米適期晚播的方法, 重病區儘量減少種植面積。

清除雜草。 田間、地頭、溝邊等處的禾本科雜草是灰飛虱傳毒的中間寄主。 在玉米出苗前, 清理田邊、路邊及溝內雜草, 減少中間寄主, 可防止灰飛虱在玉米出苗後遷移到玉米上為害, 從而壓低毒源。

加強田間管理。 玉米苗期要加強田間管理, 促苗早發, 發現感病植株及早拔除。 同時及時澆水, 防治乾旱加重病毒病的發生。

藥劑防治。 玉米播種前, 可用7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300倍液拌種, 可有效防止苗期飛虱的為害, 有效期可達90多天, 因此, 還可防治玉米雄穗蚜蟲的為害。 值得大面積推廣;也可在灰飛虱傳毒為害期, 尤其是玉米7葉期前, 可噴灑25%噻蟲嗪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藥劑防治, 隔6—7天1次, 連噴2—3次, 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