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達:“理論界的魯迅”

李達。 (資料圖片)

“你就是理論界的魯迅, 我一直就是這麼個看法!”毛澤東的這一評價, 可以說是李達一生的真實寫照。

李達, 字永錫,

號鶴鳴, 湖南省零陵縣(今永州市冷水灘區)人, 1890年10月2日出生於一個佃農家庭。 早年在長沙、北京等地讀書, 並兩次赴日本學習, 在那裡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 撰寫介紹科學社會主義與歐洲工人運動的文章。

1920年夏, 李達從日本回國。 8月, 與陳獨秀、李漢俊等人共同組織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 聯繫各地建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 他主編了《共產黨》理論月刊, 第一次在中國樹起“共產黨”的旗幟, 為中國建立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進行了理論方面的準備, 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都把它列為必讀教材。 當時, 毛澤東讚揚它“頗不愧‘旗幟鮮明’四字”。

作為上海發起組的代理書記, 李達承擔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組織、檔起草和會務工作。

代表住處、上海望志路106號會址以及轉移到嘉興南湖畫舫繼續開會的臨時決定, 都是他與夫人王會悟安排的。 在中共一大上當選為中央局成員, 負責宣傳方面的工作。 建黨初期, 他主持黨的理論宣傳工作, 積極開闢和擴大黨的理論宣傳陣地, 進一步推動了革命事業的發展。 1921年9月, 中央局決定創辦黨的第一個地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李達任主編。 編輯出版了《馬克思全書》3種、《列寧全書》5種、其他共產主義叢書15種, 對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 加強初創時期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啟發群眾覺悟起了重要作用。

1923年秋, 李達一心想從事理論研究工作, 加上不滿意陳獨秀的家長制做法和國共採取的“黨內合作”方式,

他在組織上離開了黨, 卻不改初衷, 繼續進行馬列主義理論的研究和著述, 翻譯了《資本論》《反杜林論》《政治經濟學批判》等經典著作。 1932年8月, 李達去北平大學、中國大學等高校任教, 被稱為“紅色教授”。 在此期間, 李達雖身在黨組織之外, 思想上仍堅信共產主義, 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筆耕不輟, 他的著作成為毛澤東和其他許多革命者學習研究哲學的重要書籍。 毛澤東曾高度評價李達著的《社會學大綱》是中國人自己寫的第一部馬列主義哲學教科書, 稱讚他是“真正的人”。

抗日戰爭期間, 他先後在廣西、重慶、廣東等地任教, 曾回零陵老家避難4年, 雖家境困窘, 妻離子散, 但始終不向惡勢力低頭。 1949年, 李達利用他的聲望參加並策動湖南和平起義。

在中共華南分局安排下, 他離開長沙繞道香港, 於5月14日抵達北平, 受到了黨中央領導同志們的熱烈歡迎。

1949年12月, 經黨中央、毛澤東批准, 由劉少奇介紹, 他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 此後他獻身於新中國的教育科學事業, 歷任北京大學副校長、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湖南大學、武漢大學等校的校長、一級教授, 以及中國哲學會第一任會長等職務。

1958年, 李達曾同毛澤東就主觀能動性問題發生爭論, 直言批評大躍進中的唯心論, 對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展意識形態領域“左”的政治批判採取沉默態度, 不同意林彪的“頂峰論”。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 他被錯誤批鬥, 開除黨籍, 失去搞理論研究的權利。 由於林彪、康生一夥的殘酷迫害,

他於1968年8月24日含冤去世。 1980年, 中央書記處批准為李達平反昭雪, 對他作出了公正的評價。

(執筆:省委黨史研究室 李曉菲 湖南日報記者 孫敏堅 整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