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寶馬首次全面公佈「第一戰略」成果,四大技術引擎重新定義高端出行

汽車產業與前沿科技所產生的化學反應, 正在讓寶馬這樣的百年企業再次發現了歷史性的增長機遇。

不滿足於只做一家高端汽車生產和服務商的寶馬,

更加強調其作為“移動出行領域的科技公司”的新定位。

4月17日, 2018年寶馬集團數位化創新日(Gigital Day 2018)在慕尼克召開, 這是寶馬「數位化開放日」自舉辦以來首次對媒體開放;也是寶馬集團自「ACES戰略」提出以來, 首次向外界集中展示其在數位化業務、集團數位化轉型方面的多方面成果。

自 2017年 ACES「第一戰略」的提出開始, 寶馬集團就開始了一場自上而下的變革, 這些變革涉及數位化設計、數位化生產、數位化用戶體驗以及移動出行解決方案等。

在慕尼克市中心的寶馬總部, 來自於研發和設計等部門的負責人為全球各地趕來的供應商、客戶及媒體們詳細介紹了MR混合現實技術、3D列印技術、新一代人機交互技術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等關鍵技術領域的技術原理及進展。

製造設計領域:三大技術引擎

• MR混合現實技術

圍繞“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研發思路, 混合現實技術(Mixed Reality), 在寶馬集團內部被應用於工業設計環節。

消費領域的新需求, 推動了寶馬集團對於更加舒適、更人性化內飾設計上的追求, 而MR技術可以幫助其極大提高了設計環節的效率;也説明工程師更輕鬆、更精確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具體而言, 通過MR混合現實技術, 工程師設計內飾時可將現實場景與虛擬環境進行結合, 坐在真實的駕駛座位上, 將視覺與聽覺內容利用VR技術進行類比演示, 不僅可以大大減少建立物理模型的時間, 也讓研發人員可以“身臨其境”, 在車輛開發之初便可感受各種路況下的真實感受。

「2018 數位開放日現場」寶馬工作人員演示MR混合現實技術在內飾設計中的應用

• 3D列印技術

正如我在去年報導的惠普和德勤聯手進軍企業級3D列印, 製造業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是全球範圍內正在發生的浪潮, 寶馬所在的高端製造產業,

對於3D列印技術——即增材製造技術(Additive Manufaction)的需求更為迫切。

3D列印技術, 不僅是如今寶馬集團生產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也被寶馬看作是未來主要的製造方法之一。

有別于傳統的零件製造工藝, 增材製造不再需要傳統的衝壓、鑄模等生產工具, 零件的幾何形狀完全由電子資料決定。 正因為該技術在數位化方面的高靈活度, 增材製造經常運用於生產結構較複雜的車輛部件。 例如, 新款BMW i8敞篷跑車軟頂頂篷的生產, 正是運用了類似的金屬粉末鐳射熔化技術, 新BMW i8敞篷跑車的軟頂具有更加優化的幾何形狀、更輕的重量和更高的剛性。 同樣, 增材製造技術還被用於MINI個性化定制服務當中, 側舷窗及車內裝飾面板等個性化部件均由3D列印技術生產。

3D列印技術為MINI YOURS個性化定制客戶提供內飾裝飾面板

就在數位化開放日的前一天, 寶馬宣佈投資1000萬歐元到增材製造(3D列印)領域, 並在慕尼克附近成立了一座增材製造研發和生產園區(Campus)。 據瞭解, 該中心承擔了研發和生產的職能, 由小批量生產開始未來將逐步應用於工業化生產。目前,小批量生產主要應用于概念車原型車的3D列印製造、MINI Yours個性化定制的部件生產,以及BMW i8 Roadster軟頂的鋁合金部件生產。

該新建園區的負責人在「數字開放日」的現場告訴鈦媒體,寶馬集團在3D列印和增材製造的研發、設計領域已經有超過25年的經驗。寶馬集團認為,增材製造在批量生產方面具備巨大的潛力。利用該技術的快捷性和多樣化,位於慕尼克的增材製造研發及生產中心,每年可向寶馬的各個開發部門提供約140,000個各種樣式的原型部件,大大提高了開發效率,助推了寶馬在生產方面的發展。

• 人機交交互操作系統 BMW OS 升級

從2001年首次推出至今,iDrive系統始終是寶馬車輛在智慧互聯方面的重要一環,更是被其他品牌競爭效仿最多的作業系統。截至目前,在售的寶馬車型上普遍搭載了第六代人機交交互操作系統,其簡單便捷地操作得到了很多客戶的青睞。在今年舉辦的“數位化創新日”上,寶馬集團更是將這一系統繼續創新和深化,展示了全新的第七代人機交交互操作系統。

該系統將於今年年底正式亮相,並在新BMW X5上首次應用。

新一代人機交互系統的設計理念,再一次體現了寶馬“以客戶為中心”的研發戰略,展示了高數位化與高精度的完美結合,更加緊密地圍繞客戶的個人需求而設計。

首先,數字儀錶盤在外形和佈局上做了較大的調整(下圖),與寶馬經典的“天使眼”交相輝映;幾乎所有車輛資料都能在駕駛員的視野範圍內清晰顯示,有效地説明駕駛者提升注意力。

第七代人機交互系統全新數位化儀錶盤

除此之外,新一代系統還能為駕駛者提供更加便捷和智慧的互動體驗。升級後的中央觸控屏的主頁面,可選擇二至四個功能表列佈局,每個功能表列均可對選定的內容進行即時資訊顯示。同時,當車輛接近目的地時,車載導航地圖將自動打開,主動為駕駛者推薦周邊可用停車位,並支援預訂車位和繳費功能。

在全新的系統內,人車的多模式交互體驗也得到了加強。

自動駕駛進展最受關注

在自動駕駛領域,寶馬的主要思路是並行發展5G、人工智慧、即時危險警告系統的前瞻技術應用。

為實現車載資料和自動駕駛資料高效而穩定的傳輸,寶馬集團正著眼於第五代移動網路(5G)的開發;全新的5G網路與現有的4G相比,資料傳輸速率將成倍增長,延時也將縮短至1毫秒。

來自寶馬集團的一位元5G網路研發工程師在現場演示中多次強調,保證資料傳輸的速度和穩定性,是5G網路對於車聯網最大的價值。“匹配於5G網路的系統和資料傳輸技術,預計將可以在寶馬集團戰略的下一個關鍵時點——2020年運用在量產車型當中。”該工程師在現場演示了5G移動網路帶來的客戶體驗提升。

BMW的自動駕駛也離不開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支援。人工智慧技術能夠有效地對車輛所採集的資料進行分類和評估,通過特定的計算模型準確地分析和預測當前和未來的交通狀況。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智慧的演算法不會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地自主優化,並擁有不間斷的持續工作能力,它將協助駕駛者安全可靠地應對各種複雜路況。

寶馬在人工智慧研發上的進展,成為整個「數位開放日」最受關注的焦點。此前,在2017年 ACES“第一戰略”宣佈的同時,寶馬集團就與先進圖像識別技術服務商Mobileye達成了合作。鈦媒體在「數字開放日」現場瞭解到,目前寶馬在保證AI演算法為自主研發的同時,同時會與合作夥伴——Mobileye提供的演算法進行比對,以尋求在自動駕駛方面最優化的解決方案。

寶馬集團負責全球研發的董事傅樂希先生在「數位開放日」現場對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共用趨勢做出了評價,他表示:

未來自動駕駛商業化的競爭,根本上是一場有關停車權的爭奪。

中國市場價值凸顯

最近幾年,寶馬集團在共用出行領域動作頻頻。而在評價今年3月寶馬集團與戴姆勒集團整合旗下的出行服務時,蕭紳博表示,“這一合作是寶馬集團敏銳應對市場變化的的體現”。而一直在密切關注中國和美國市場的寶馬,很早就意識到這兩大市場的互聯網產業變革之快速,“我們必須聯手起來應對變化”。

寶馬中國區負責人也曾在去年的「亞洲CES」上表示,“ACES戰略涵蓋的技術,不會由一家公司來完成,寶馬會和行業內最領先的企業進行合作,構建一個生態系統。”在高精度地圖領域參與對 Here 平臺的聯合投資、在感測器和晶片方面分別與Mobileye和Intel進行合作,都是例證。

另外在電動車方面,高壓電池領軍企業寧德時代,已經成為寶馬整個供應商系統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協力廠商調研機構埃森哲在中國發佈的《聯網汽車方案》,基於對全球12個國家、包括中國在內的共計14,195名消費者進行了調查。該調查結果最終顯示,“相較於其他國家和全球整體資料,中國駕車者對車聯網技術表現出了最大的興趣,超過其他國家受訪者;他們在購車時更看重車載技術,而非發動機性能。”

在中國,寶馬與百度、騰訊等IT企業進行了合作。而遺憾的是,寶馬集團發佈的部分基於車聯網的創新技術,如實時危險警告技術(Hazard warning)還未能被中國市場用戶體驗。在可預見的未來,擁有幾百萬寶馬車主的中國市場將意義凸顯,勢必在未來成為寶馬拓展其高端出行生態的重要戰略陣地。(本文首發鈦媒體,採訪、作者/楊瑨)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由小批量生產開始未來將逐步應用於工業化生產。目前,小批量生產主要應用于概念車原型車的3D列印製造、MINI Yours個性化定制的部件生產,以及BMW i8 Roadster軟頂的鋁合金部件生產。

該新建園區的負責人在「數字開放日」的現場告訴鈦媒體,寶馬集團在3D列印和增材製造的研發、設計領域已經有超過25年的經驗。寶馬集團認為,增材製造在批量生產方面具備巨大的潛力。利用該技術的快捷性和多樣化,位於慕尼克的增材製造研發及生產中心,每年可向寶馬的各個開發部門提供約140,000個各種樣式的原型部件,大大提高了開發效率,助推了寶馬在生產方面的發展。

• 人機交交互操作系統 BMW OS 升級

從2001年首次推出至今,iDrive系統始終是寶馬車輛在智慧互聯方面的重要一環,更是被其他品牌競爭效仿最多的作業系統。截至目前,在售的寶馬車型上普遍搭載了第六代人機交交互操作系統,其簡單便捷地操作得到了很多客戶的青睞。在今年舉辦的“數位化創新日”上,寶馬集團更是將這一系統繼續創新和深化,展示了全新的第七代人機交交互操作系統。

該系統將於今年年底正式亮相,並在新BMW X5上首次應用。

新一代人機交互系統的設計理念,再一次體現了寶馬“以客戶為中心”的研發戰略,展示了高數位化與高精度的完美結合,更加緊密地圍繞客戶的個人需求而設計。

首先,數字儀錶盤在外形和佈局上做了較大的調整(下圖),與寶馬經典的“天使眼”交相輝映;幾乎所有車輛資料都能在駕駛員的視野範圍內清晰顯示,有效地説明駕駛者提升注意力。

第七代人機交互系統全新數位化儀錶盤

除此之外,新一代系統還能為駕駛者提供更加便捷和智慧的互動體驗。升級後的中央觸控屏的主頁面,可選擇二至四個功能表列佈局,每個功能表列均可對選定的內容進行即時資訊顯示。同時,當車輛接近目的地時,車載導航地圖將自動打開,主動為駕駛者推薦周邊可用停車位,並支援預訂車位和繳費功能。

在全新的系統內,人車的多模式交互體驗也得到了加強。

自動駕駛進展最受關注

在自動駕駛領域,寶馬的主要思路是並行發展5G、人工智慧、即時危險警告系統的前瞻技術應用。

為實現車載資料和自動駕駛資料高效而穩定的傳輸,寶馬集團正著眼於第五代移動網路(5G)的開發;全新的5G網路與現有的4G相比,資料傳輸速率將成倍增長,延時也將縮短至1毫秒。

來自寶馬集團的一位元5G網路研發工程師在現場演示中多次強調,保證資料傳輸的速度和穩定性,是5G網路對於車聯網最大的價值。“匹配於5G網路的系統和資料傳輸技術,預計將可以在寶馬集團戰略的下一個關鍵時點——2020年運用在量產車型當中。”該工程師在現場演示了5G移動網路帶來的客戶體驗提升。

BMW的自動駕駛也離不開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支援。人工智慧技術能夠有效地對車輛所採集的資料進行分類和評估,通過特定的計算模型準確地分析和預測當前和未來的交通狀況。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智慧的演算法不會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地自主優化,並擁有不間斷的持續工作能力,它將協助駕駛者安全可靠地應對各種複雜路況。

寶馬在人工智慧研發上的進展,成為整個「數位開放日」最受關注的焦點。此前,在2017年 ACES“第一戰略”宣佈的同時,寶馬集團就與先進圖像識別技術服務商Mobileye達成了合作。鈦媒體在「數字開放日」現場瞭解到,目前寶馬在保證AI演算法為自主研發的同時,同時會與合作夥伴——Mobileye提供的演算法進行比對,以尋求在自動駕駛方面最優化的解決方案。

寶馬集團負責全球研發的董事傅樂希先生在「數位開放日」現場對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共用趨勢做出了評價,他表示:

未來自動駕駛商業化的競爭,根本上是一場有關停車權的爭奪。

中國市場價值凸顯

最近幾年,寶馬集團在共用出行領域動作頻頻。而在評價今年3月寶馬集團與戴姆勒集團整合旗下的出行服務時,蕭紳博表示,“這一合作是寶馬集團敏銳應對市場變化的的體現”。而一直在密切關注中國和美國市場的寶馬,很早就意識到這兩大市場的互聯網產業變革之快速,“我們必須聯手起來應對變化”。

寶馬中國區負責人也曾在去年的「亞洲CES」上表示,“ACES戰略涵蓋的技術,不會由一家公司來完成,寶馬會和行業內最領先的企業進行合作,構建一個生態系統。”在高精度地圖領域參與對 Here 平臺的聯合投資、在感測器和晶片方面分別與Mobileye和Intel進行合作,都是例證。

另外在電動車方面,高壓電池領軍企業寧德時代,已經成為寶馬整個供應商系統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協力廠商調研機構埃森哲在中國發佈的《聯網汽車方案》,基於對全球12個國家、包括中國在內的共計14,195名消費者進行了調查。該調查結果最終顯示,“相較於其他國家和全球整體資料,中國駕車者對車聯網技術表現出了最大的興趣,超過其他國家受訪者;他們在購車時更看重車載技術,而非發動機性能。”

在中國,寶馬與百度、騰訊等IT企業進行了合作。而遺憾的是,寶馬集團發佈的部分基於車聯網的創新技術,如實時危險警告技術(Hazard warning)還未能被中國市場用戶體驗。在可預見的未來,擁有幾百萬寶馬車主的中國市場將意義凸顯,勢必在未來成為寶馬拓展其高端出行生態的重要戰略陣地。(本文首發鈦媒體,採訪、作者/楊瑨)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