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圖片故事:知識的乘數效應

先給大家看一張圖, 大家能猜出是什麼?不一定說得很具體, 至少說一下所屬的大類就行。

注意看圖

很多人會說這是水彩面料,

或者猜是某個名家的繪畫作品。 我估計極少有人回憶得出這是《讀者》雜誌曾經的一期封面圖。

答案就是下圖

這樣出題, 很多人會抗議, 這太不公平。 這麼陳芝麻爛穀子的瑣事誰能記得。 沒錯, 但有一個人卻記得, 那就是我小兒子。

記得那是2013年的7月, 9歲的兒子剛從美國西部旅行回來,

看到家裡新來的《讀者》雜誌, 就對我大聲叫到:爸爸, 我去過這地方!我一看, 心裡就納悶:這是什麼地方?不就是一幅畫嗎?兒子接著就興奮地告訴我那次美西旅行的見聞, 當然重點就是這張圖的所在地:他在拉斯維加斯的一家酒店見過的天花板。

那段旅行我沒加入, 所以, 將信將疑的我就打開電腦上網搜了。 順便說一下, 國外有一個 TinEye Reverse Image Search 的網站 www.tineye.com, 中文的對應版是“百度識圖”。 你可以上傳你拍的圖片, 然後該網站就會搜到所匹配的圖片。

上面這張圖是我點擊置頂的匹配圖出現的截屏, 有了“colorful flowers on ceiling of las vegas casino”, 我就順藤摸瓜地找到了它:

拉斯維加斯百樂宮酒店

打開百樂宮酒店的首頁時, 兒子興奮地叫了出來:就是它!

我花這麼多筆墨描述這件事, 就是想分享一點感悟:知識的乘數效應。

很多人有這樣的誤解:我們的大腦記憶是替代式運作的, 像電腦記憶體一樣, 拍了太多的照, 必須清空一些空間才能裝入新的圖片。 這是電腦, 它是物理原理, 記憶體容量完全取決於晶片的物理限制。

而我們的人腦是按化學原理工作的, 神經元之間是有化學反應的。 左半腦捕捉到的圖像資訊會與右半腦存儲的歷史記憶發生交互反應, 一旦撞擊出火花, 會激發成全新的第三種資訊, 即我們常講的知識昇華, 西方人常講的 Aha Moment。

有很多東西出現在我們面前, 我們對此熟視無睹, 是因為它與我們的內在經歷或個人元素沒有化學反應。 我們從未認識過A(比如未見過百樂宮酒店), 於是也就認不出B(這本讀者雜誌)。 或者說, 對A的認知是一種積累, 為了迎接B的到來。

一點實用啟示:平時對專業細節多點注意, 才會有突如其來的靈感與洞察力。

類似的例子還很多:

一個專門研究紐扣的輔料設計師,去海邊度假看到一顆奇異的貝殼會觸發設計靈感。

一個醉心於用圖片講故事的培訓師,住酒店時因為找不到電梯的按鈕,會將它拍下來作為“無效創新”的講課素材。

一直與工程師泡在一起做項目的成本分析師,在看到某個月的模具費從18萬跳到25萬時,會啟動一項模具專項調查。

我們的大腦就是這樣的神奇,因為知道A,所以B來了也會一網打盡。大咖之所以成大咖,就是因為他們常常這群贏家通吃。所以,大膽擁抱你的專業細節吧。不用擔心太多細節記不住,所謂的跨界穿越都是來自這些獨特細節的積累。

工業時代拼誰有錢,資訊時代則是拼誰會用腦。有句話是這樣形容男人的:上半生靠下半身,下半生靠上半身。這上半身拼的就是大腦。

作者:錢自嚴(秀財網特邀專欄作家/導師)

更多財稅職場學習資訊,關注秀財網

才會有突如其來的靈感與洞察力。

類似的例子還很多:

一個專門研究紐扣的輔料設計師,去海邊度假看到一顆奇異的貝殼會觸發設計靈感。

一個醉心於用圖片講故事的培訓師,住酒店時因為找不到電梯的按鈕,會將它拍下來作為“無效創新”的講課素材。

一直與工程師泡在一起做項目的成本分析師,在看到某個月的模具費從18萬跳到25萬時,會啟動一項模具專項調查。

我們的大腦就是這樣的神奇,因為知道A,所以B來了也會一網打盡。大咖之所以成大咖,就是因為他們常常這群贏家通吃。所以,大膽擁抱你的專業細節吧。不用擔心太多細節記不住,所謂的跨界穿越都是來自這些獨特細節的積累。

工業時代拼誰有錢,資訊時代則是拼誰會用腦。有句話是這樣形容男人的:上半生靠下半身,下半生靠上半身。這上半身拼的就是大腦。

作者:錢自嚴(秀財網特邀專欄作家/導師)

更多財稅職場學習資訊,關注秀財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