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種穿孔病你分的清嗎?穿孔病防治技術總結

桃樹穿孔病一共分為三種, 分別是:細菌性穿孔病、黴斑穿孔病和褐斑穿孔病。 這三類穿孔病在發病規律以及病害病原中有明顯的區分,

相對的對於病害的防治措施也是不同的, 但是很多桃農在區分時很容易混淆。

桃樹褐斑穿孔病病害圖

在4月18日一位在湖北省十堰市的桃樹種植戶就桃樹穿孔病的病害在農管家提問, 詢問此病病害具體是哪一種, 什麼原因引起的病害以及如何準確的防治此病。

十堰市農管家用戶提供病害圖

農管家APP線上專家給出以下解答:

服務三農(甘肅武威市):細菌性穿孔病, 用中生菌素或者葉枯唑防治。

翟配建(山東省淄博市山東綠禾肥業 擅長土壤管理):細菌性穿孔病, 可以用中生菌素, 葉枯唑, 噻菌銅防治。

劉濤(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山東泉林嘉有肥料公司 擅長植保技術):細菌性病害症狀, 用77%可殺得1000倍或絡氨銅800倍、喹啉銅1000-800倍+農用鏈黴素1000倍噴霧治療。

韓志濤(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細菌性穿孔, 可以使用喹啉銅加鏈黴素進行治療。

呂蘭華 (山東省聊城市陽穀縣農業局 擅長植保技術):是高濕誘發的細菌性穿孔病危害。 建議選用內吸性殺菌劑噻唑鋅、乙蒜素、氯溴異氰尿酸等噴施防治。

王桂蓮(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褐斑穿孔病病, 用代森錳鋅, 甲基硫菌靈防治。

馮濤(安徽省六安市壽縣農技站 擅長植保技術):褐斑穿孔病危害 建議使用氟矽唑或肟菌戊唑醇防治。

趙一濱(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山東泉林嘉有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擅長栽培技術):考慮細菌性穿孔, 用中生葉枯唑噴霧。

郭欣華(山東省聊城市冠縣 擅長植保技術):細菌性穿孔病, 用中生菌素, 乙蒜素, 農用鏈黴素, 氯溴異氰尿酸等防治。

在此病害大部分專家診斷為細菌性穿孔病, 其他兩種的病害你是否可以準確判斷呢?下邊小編為大家普及一下穿孔病的區分及防治技術。

更多病害資訊請關注:農管家——農技。 農技介面為您推送更多的農技資訊,

詢問病害請認准:農管家問答介面。

細菌性穿孔病

危害症狀

桃細菌性穿孔病主要為害葉片, 也為害果實和枝。 葉片受害, 開始時產生半透明油浸狀小斑點, 後逐漸擴大, 呈圓形或不規則圓形, 紫褐色或褐色, 周圍有淡黃色暈環。 天氣潮濕時, 在病斑的背面常溢出黃白色膠黏的菌膿, 後期病斑乾枯, 在病、健部交界處, 發生一圈裂紋, 很易脫落形成穿孔。 枝梢上有兩種病斑:一種稱春季潰瘍, 另一種稱夏季潰瘍。 春季潰瘍病斑油浸狀, 微帶褐色, 稍隆起;春末病部表皮破裂成潰瘍。 夏季潰瘍多發生在嫩梢上, 開始時環繞皮孔形成油浸狀、暗紫色斑點, 中央稍下陷, 並有油浸狀的邊緣。 危害果實:果面出現暗紫色圓形中央微凹陷病斑,

空氣濕度大時病斑上有黃白色粘質, 乾燥時病斑發生裂紋。

桃樹細菌性穿孔病

發病規律

病原細菌在春季潰瘍病斑組織內越冬, 次春氣溫升高後越冬的細菌開始活動, 枝梢發病, 形成春季潰瘍。 桃樹開花前後, 通過風雨和昆蟲傳播, 從葉上的氣孔和枝梢、果實上的皮孔侵入,進行初侵染。病害一般在5月上、中旬開始發生,6月梅雨期蔓延最快,10-11月多在被害枝梢上越冬。夏季高溫乾旱天氣,病害發展受到抑制,至秋雨期又有一次擴展過程。溫度適宜,雨水頻繁或多霧、重霧季節,發病重。溫度高、濕度大時有利於該病的發生。果園鬱閉、排水不良、土壤瘠薄板結、通風透光差、缺肥或偏施氮肥都會致樹勢弱,發病較重。管理粗放,樹體衰弱,偏施氮肥,樹體徒長均會加重該病的發生。

病害病原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pruni稱油菜黃單胞菌李致病變種,屬薄壁菌門黃單胞菌屬。溫度高、濕度大時有利於該病的發生。果園鬱閉、排水不良、土壤瘠薄板結、通風透光差、缺肥或偏施氮肥都會致樹勢弱,發病較重。管理粗放,樹體衰弱,偏施氮肥,樹體徒長均會加重該病的發生。

農業防治

一、開春後要注意開溝排水,達到雨停水幹,降低空氣濕度。二、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三、適當增加內膛疏枝量,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促使樹體生長健壯,提高抗病能力。四、冬季清園修剪,徹底剪除枯枝、病梢,及時清掃落葉、落果等,集中燒毀,消滅越冬菌源。五、建園時避免與李、杏等其他核果類果樹混栽。六、選栽臨城桃、大久保、大和白桃、中山金桃、倉方早生、罐桃2號抗病桃樹品種。

參考藥劑

1、20% 葉枯唑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125克/畝 噴霧、彌霧

2、25% 氨基·乙蒜素 微乳劑(中等毒) 使用50-67毫升/畝 噴霧

3 、32% 唑酮·乙蒜素 乳油(中等毒) 使用75-94毫升/畝 噴霧

4 、25% 中生·嘧黴胺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120克/畝 噴霧

5、8% 苯甲·中生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500-2000倍液 噴霧

6、40% 琥·鋁·甲霜靈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77-100克/畝 噴霧

7、45% 精甲·王銅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125克/畝 噴霧

8、41% 乙蒜素 乳油(中等毒) 使用1000-1250倍 噴霧

9、30% 王銅 懸浮劑(低毒) 使用50-71毫升/畝 噴霧

10、20% 噻菌銅 懸浮劑(低毒) 使用300-500倍液 噴霧

11、5% 中生菌素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50-70克/畝 噴霧

12、50% 氯溴異氰尿酸 可溶粉劑(低毒) 使用45-60克/畝 噴霧

13、6% 春雷黴素 可濕性粉劑(微毒) 使用31-37克/畝 噴霧

14、 47% 春雷·王銅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470-750倍液 噴霧

15、30% 琥膠肥酸銅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200-240克/畝 噴霧

16、77% 氫氧化銅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400-600倍液 噴霧

17、12% 苯醚·噻黴酮 水乳劑(低毒) 使用4000-5000倍液 噴霧

18、 70% 堿式硫酸銅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53.6-62.6克/畝 噴霧

19、33.5% 喹啉銅 懸浮劑(低毒) 使用30-37克/畝 噴霧

黴斑穿孔病

危害症狀

桃樹黴斑穿孔病,該病主要危害葉片和花果。一、枝幹。新梢發病時,以芽為中心形成長橢圓形病斑,邊緣紫褐色,並發生裂紋和流膠。較老的枝條上形成瘤狀物。瘤為球狀,約占枝條四周面積1/4~3/4。二、葉片。病斑初淡黃綠色後變為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2~6mm。幼葉被害大多焦枯,不形成穿孔。溫度高時,在病斑背面長出黑色黴狀物,有的延至脫落後產生。病斑脫落後在葉上形成穿孔。二、花器。花梗染病,未開花即乾枯脫落。三、果實。病斑小而圓,初為紫色,漸變褐色,邊緣紅色,中央稍凹陷。

桃樹黴斑穿孔病

發病規律

一、品種因素。粘核桃品種較易感病,嫩葉最易發病。二、氣候因素。低溫多雨利其發病。三、土壤。土內過度缺肥也會促使植株感病。病原以茵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葉、枝梢或芽內越冬。桃樹枝條或芽外覆有膠質層,利於病原抵抗低溫,春天借風雨傳播,先從幼葉侵入進行初侵染,產生新的孢子後,再侵入枝梢或果實。

病害病原

病原為嗜果刀孢菌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Lev.) Aderh.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異名桃棒盤孢Coryneum beyerinckii Oud.。一、形態。子座小,黑色。分生孢子梗叢生,有分隔。分生孢子棍棒形或紡錘形,3~6個分隔,稍彎曲,無色或淡褐色,大小(30~56)μm×(6~7)μm。二、特性。病菌發育溫度7~37℃,適溫為5~28℃。三、寄主。桃、油桃、杏、巴丹杏、櫻桃、梅、李、桂櫻等。

農業防治

一、加強桃園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二、對地下水位高或土壤豁重的桃園,要改良土壤,及時排水,合理整形修剪,及時剪除病枝,徹底清除病葉,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減少菌源。

參考藥劑

1、500克/升 氟啶胺 懸浮劑(微毒) 使用2000-3000倍液 噴霧

2、25% 丙環唑 水乳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3、75% 肟菌·戊唑醇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4000-6000倍液 噴霧

4、70% 丙森·醚菌酯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5、60% 丙森·己唑醇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1500-1750倍液 噴霧

6、80% 乙蒜素 乳油(中等毒) 使用800-1000倍液 噴霧

7、50% 異菌脲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8、77% 硫酸銅鈣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600-800倍液 噴霧

9、70% 甲基硫菌靈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倍液 噴霧

10、10% 多抗黴素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11、30% 多抗·戊唑醇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2000-3000倍液 噴霧

12、80% 多菌靈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800-1000倍液 噴霧

13、50% 代錳·戊唑醇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2000倍液 噴霧

14、60% 唑醚·代森聯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1000-2000倍液 噴霧

褐斑穿孔病

危害症狀

主要危害桃樹葉片,也危害新梢和果實。一、葉片。病斑圓形或近圓形,中部褐色,邊緣紫色,略帶環紋,直徑1~4mm。若空氣潮濕,後期病斑上長出灰褐色黴狀物,中部乾枯脫落,形成穿孔,穿孔的邊緣整齊,有明顯壞死組織殘留。穿孔多時葉片脫落。二、枝梢 。在枝梢上形成褐色、凹陷、邊緣紅褐色病斑,潮濕時有灰色黴狀物。三、果實。病果上出現褐色、凹陷、邊緣紅褐色的病斑,潮濕時有灰色黴狀物。

桃樹褐斑穿孔病

發病規律

低溫多雨利於病害發生和流行,日光溫室內低溫多濕利於發病。病原以菌絲體在病葉或枝梢病組織內越冬。春天氣溫回升,降雨後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葉片、新梢和果實。以後,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

病害病原

病原為核果尾孢黴Cercospora circumscissa Sacc.異名C.cerasella Sacc,C.padi Bubak et Sereb.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世代為櫻桃球腔菌Mycosphaerella cerasellaAderh.屬子囊菌亞門真菌。一、形態。分生孢子梗10~16根成束生長,橄欖色,不分支,直立或彎曲,0~1分隔,大小(12~32)μm ×(3~4.5)μm。分生孢子梗著生於子座上。分生孢子細長,鞭狀、倒棍棒狀或圓柱形,棕褐色,直立或微彎,3~12分隔,大小(24~120)μm ×(3~4.5)μm。二、特性。病菌發育溫限7~37℃,適溫25~28℃。三、寄主。桃樹、李、杏、櫻桃等多種核果類果樹。

農業防治

一、選種抗病品種。二、把果園建在能排能灌的地方。三、合理密植,科學修剪,使桃園通風透光。四、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五、清除越冬菌源;秋末冬初結合修剪,剪除病枝、枯枝,清除僵果、殘樁、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六、生長期剪除枯枝,摘除病果,防止再侵染。七、採用果實套袋可以有效減少病果。

參考藥劑

1、60% 唑醚·代森聯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400-600毫克/千克

2、25% 嘧菌酯 懸浮劑(低毒) 使用80-107毫升/畝 噴霧

3、25% 肟菌·異菌脲 懸浮劑(低毒) 使用653-1306毫升/畝 噴霧

4、480克/升 嘧菌·百菌清 懸浮劑(低毒) 使用150-240毫升/畝 噴霧

5、12% 咯菌腈 懸浮劑(低毒) 使用70-210毫升/畝 噴霧

6、40% 硫磺·多菌靈 懸浮劑(低毒) 使用150-200克/畝 噴霧

7、80% 戊唑·嘧菌酯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4000-5000倍液 噴霧

8、80% 硫磺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500-1000倍液 噴霧

9、500克/升 氟啶胺 懸浮劑(微毒) 使用2000-3000倍液 噴霧

10、25% 丙環唑 水乳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11、75% 肟菌·戊唑醇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4000-6000倍液 噴霧

12、70% 丙森·醚菌酯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13、60% 丙森·己唑醇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1500-1750倍液 噴霧

14、50% 異菌脲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15、77% 硫酸銅鈣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600-800倍液 噴霧

16、30% 多抗·戊唑醇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2000-3000倍液 噴霧

17、80% 多菌靈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1200倍液 噴霧

18、50% 代錳·戊唑醇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2000倍液 噴霧

19、36% 甲基硫菌靈 懸浮劑(低毒) 使用1300倍 噴霧

這三種穿孔病你分清楚了嗎?希望各位種植戶在病害發生時及時防治,以免造成更嚴重的損失。

從葉上的氣孔和枝梢、果實上的皮孔侵入,進行初侵染。病害一般在5月上、中旬開始發生,6月梅雨期蔓延最快,10-11月多在被害枝梢上越冬。夏季高溫乾旱天氣,病害發展受到抑制,至秋雨期又有一次擴展過程。溫度適宜,雨水頻繁或多霧、重霧季節,發病重。溫度高、濕度大時有利於該病的發生。果園鬱閉、排水不良、土壤瘠薄板結、通風透光差、缺肥或偏施氮肥都會致樹勢弱,發病較重。管理粗放,樹體衰弱,偏施氮肥,樹體徒長均會加重該病的發生。

病害病原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pruni稱油菜黃單胞菌李致病變種,屬薄壁菌門黃單胞菌屬。溫度高、濕度大時有利於該病的發生。果園鬱閉、排水不良、土壤瘠薄板結、通風透光差、缺肥或偏施氮肥都會致樹勢弱,發病較重。管理粗放,樹體衰弱,偏施氮肥,樹體徒長均會加重該病的發生。

農業防治

一、開春後要注意開溝排水,達到雨停水幹,降低空氣濕度。二、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三、適當增加內膛疏枝量,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促使樹體生長健壯,提高抗病能力。四、冬季清園修剪,徹底剪除枯枝、病梢,及時清掃落葉、落果等,集中燒毀,消滅越冬菌源。五、建園時避免與李、杏等其他核果類果樹混栽。六、選栽臨城桃、大久保、大和白桃、中山金桃、倉方早生、罐桃2號抗病桃樹品種。

參考藥劑

1、20% 葉枯唑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125克/畝 噴霧、彌霧

2、25% 氨基·乙蒜素 微乳劑(中等毒) 使用50-67毫升/畝 噴霧

3 、32% 唑酮·乙蒜素 乳油(中等毒) 使用75-94毫升/畝 噴霧

4 、25% 中生·嘧黴胺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120克/畝 噴霧

5、8% 苯甲·中生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500-2000倍液 噴霧

6、40% 琥·鋁·甲霜靈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77-100克/畝 噴霧

7、45% 精甲·王銅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125克/畝 噴霧

8、41% 乙蒜素 乳油(中等毒) 使用1000-1250倍 噴霧

9、30% 王銅 懸浮劑(低毒) 使用50-71毫升/畝 噴霧

10、20% 噻菌銅 懸浮劑(低毒) 使用300-500倍液 噴霧

11、5% 中生菌素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50-70克/畝 噴霧

12、50% 氯溴異氰尿酸 可溶粉劑(低毒) 使用45-60克/畝 噴霧

13、6% 春雷黴素 可濕性粉劑(微毒) 使用31-37克/畝 噴霧

14、 47% 春雷·王銅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470-750倍液 噴霧

15、30% 琥膠肥酸銅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200-240克/畝 噴霧

16、77% 氫氧化銅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400-600倍液 噴霧

17、12% 苯醚·噻黴酮 水乳劑(低毒) 使用4000-5000倍液 噴霧

18、 70% 堿式硫酸銅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53.6-62.6克/畝 噴霧

19、33.5% 喹啉銅 懸浮劑(低毒) 使用30-37克/畝 噴霧

黴斑穿孔病

危害症狀

桃樹黴斑穿孔病,該病主要危害葉片和花果。一、枝幹。新梢發病時,以芽為中心形成長橢圓形病斑,邊緣紫褐色,並發生裂紋和流膠。較老的枝條上形成瘤狀物。瘤為球狀,約占枝條四周面積1/4~3/4。二、葉片。病斑初淡黃綠色後變為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2~6mm。幼葉被害大多焦枯,不形成穿孔。溫度高時,在病斑背面長出黑色黴狀物,有的延至脫落後產生。病斑脫落後在葉上形成穿孔。二、花器。花梗染病,未開花即乾枯脫落。三、果實。病斑小而圓,初為紫色,漸變褐色,邊緣紅色,中央稍凹陷。

桃樹黴斑穿孔病

發病規律

一、品種因素。粘核桃品種較易感病,嫩葉最易發病。二、氣候因素。低溫多雨利其發病。三、土壤。土內過度缺肥也會促使植株感病。病原以茵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葉、枝梢或芽內越冬。桃樹枝條或芽外覆有膠質層,利於病原抵抗低溫,春天借風雨傳播,先從幼葉侵入進行初侵染,產生新的孢子後,再侵入枝梢或果實。

病害病原

病原為嗜果刀孢菌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Lev.) Aderh.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異名桃棒盤孢Coryneum beyerinckii Oud.。一、形態。子座小,黑色。分生孢子梗叢生,有分隔。分生孢子棍棒形或紡錘形,3~6個分隔,稍彎曲,無色或淡褐色,大小(30~56)μm×(6~7)μm。二、特性。病菌發育溫度7~37℃,適溫為5~28℃。三、寄主。桃、油桃、杏、巴丹杏、櫻桃、梅、李、桂櫻等。

農業防治

一、加強桃園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二、對地下水位高或土壤豁重的桃園,要改良土壤,及時排水,合理整形修剪,及時剪除病枝,徹底清除病葉,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減少菌源。

參考藥劑

1、500克/升 氟啶胺 懸浮劑(微毒) 使用2000-3000倍液 噴霧

2、25% 丙環唑 水乳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3、75% 肟菌·戊唑醇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4000-6000倍液 噴霧

4、70% 丙森·醚菌酯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5、60% 丙森·己唑醇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1500-1750倍液 噴霧

6、80% 乙蒜素 乳油(中等毒) 使用800-1000倍液 噴霧

7、50% 異菌脲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8、77% 硫酸銅鈣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600-800倍液 噴霧

9、70% 甲基硫菌靈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倍液 噴霧

10、10% 多抗黴素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11、30% 多抗·戊唑醇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2000-3000倍液 噴霧

12、80% 多菌靈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800-1000倍液 噴霧

13、50% 代錳·戊唑醇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2000倍液 噴霧

14、60% 唑醚·代森聯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1000-2000倍液 噴霧

褐斑穿孔病

危害症狀

主要危害桃樹葉片,也危害新梢和果實。一、葉片。病斑圓形或近圓形,中部褐色,邊緣紫色,略帶環紋,直徑1~4mm。若空氣潮濕,後期病斑上長出灰褐色黴狀物,中部乾枯脫落,形成穿孔,穿孔的邊緣整齊,有明顯壞死組織殘留。穿孔多時葉片脫落。二、枝梢 。在枝梢上形成褐色、凹陷、邊緣紅褐色病斑,潮濕時有灰色黴狀物。三、果實。病果上出現褐色、凹陷、邊緣紅褐色的病斑,潮濕時有灰色黴狀物。

桃樹褐斑穿孔病

發病規律

低溫多雨利於病害發生和流行,日光溫室內低溫多濕利於發病。病原以菌絲體在病葉或枝梢病組織內越冬。春天氣溫回升,降雨後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葉片、新梢和果實。以後,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

病害病原

病原為核果尾孢黴Cercospora circumscissa Sacc.異名C.cerasella Sacc,C.padi Bubak et Sereb.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世代為櫻桃球腔菌Mycosphaerella cerasellaAderh.屬子囊菌亞門真菌。一、形態。分生孢子梗10~16根成束生長,橄欖色,不分支,直立或彎曲,0~1分隔,大小(12~32)μm ×(3~4.5)μm。分生孢子梗著生於子座上。分生孢子細長,鞭狀、倒棍棒狀或圓柱形,棕褐色,直立或微彎,3~12分隔,大小(24~120)μm ×(3~4.5)μm。二、特性。病菌發育溫限7~37℃,適溫25~28℃。三、寄主。桃樹、李、杏、櫻桃等多種核果類果樹。

農業防治

一、選種抗病品種。二、把果園建在能排能灌的地方。三、合理密植,科學修剪,使桃園通風透光。四、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五、清除越冬菌源;秋末冬初結合修剪,剪除病枝、枯枝,清除僵果、殘樁、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六、生長期剪除枯枝,摘除病果,防止再侵染。七、採用果實套袋可以有效減少病果。

參考藥劑

1、60% 唑醚·代森聯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400-600毫克/千克

2、25% 嘧菌酯 懸浮劑(低毒) 使用80-107毫升/畝 噴霧

3、25% 肟菌·異菌脲 懸浮劑(低毒) 使用653-1306毫升/畝 噴霧

4、480克/升 嘧菌·百菌清 懸浮劑(低毒) 使用150-240毫升/畝 噴霧

5、12% 咯菌腈 懸浮劑(低毒) 使用70-210毫升/畝 噴霧

6、40% 硫磺·多菌靈 懸浮劑(低毒) 使用150-200克/畝 噴霧

7、80% 戊唑·嘧菌酯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4000-5000倍液 噴霧

8、80% 硫磺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500-1000倍液 噴霧

9、500克/升 氟啶胺 懸浮劑(微毒) 使用2000-3000倍液 噴霧

10、25% 丙環唑 水乳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11、75% 肟菌·戊唑醇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4000-6000倍液 噴霧

12、70% 丙森·醚菌酯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13、60% 丙森·己唑醇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1500-1750倍液 噴霧

14、50% 異菌脲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15、77% 硫酸銅鈣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600-800倍液 噴霧

16、30% 多抗·戊唑醇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2000-3000倍液 噴霧

17、80% 多菌靈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1200倍液 噴霧

18、50% 代錳·戊唑醇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2000倍液 噴霧

19、36% 甲基硫菌靈 懸浮劑(低毒) 使用1300倍 噴霧

這三種穿孔病你分清楚了嗎?希望各位種植戶在病害發生時及時防治,以免造成更嚴重的損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