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明明手術已經切除腫瘤了,為什麼還是會復發轉移?

文/潘戰和 @腫瘤專科醫生

晚期轉移性腫瘤, 因為已經轉移, 大家都知道, 僅手術切除腫瘤是不行的, 如果把癌症比作一顆大樹,

晚期遠處轉移了就表示大樹已經把種子播撒到遠方的某個地方, 這個時候你即便是連根掉拔除這棵枝是解決問題的。 有的人會說, 那我跑到遠方把那個轉移過去的種子長成的枝也砍掉拔除不就行了?這想法挺好的, 所以在現實中, 有的癌症病人已經遠處轉移了, 有的病人或家屬, 甚至有的病人想著把轉移灶切了, 這從技術上不是不能做到, 但你想, 這個種子是怎樣轉移過去的?血行轉移, 或種植轉移, 淋巴轉移, 而且主要是前者, 這表示血液迴圈中有癌細胞, 你即便能看到的腫瘤切掉了, 可能很快腫瘤又長起來了, 因為種子已經到處都是了, 隨時生根發芽。 當然, 也並不是說, 遠處轉移了, 就一定是手術的禁忌, 就一定不能做手術。
就一定沒治癒的可能, 醫學在發展, 治療手段越來越多, 在綜合治療的情況下, 比如配合化療, 放療, 靶向藥物等, 有的轉移性腫瘤仍可以考慮進行手術切除, 以求得最好的結果, 甚至長期生存或治癒可能, 比如, 某些情況下的結腸癌肝轉移。

這個不是今天討論的重點, 今天的問題是, 手術已經切除腫瘤了, 為什麼還是會轉移?

早中期腫瘤最主要的治療手段就是手術切除, 按大家的理解, 身上長了腫瘤, 如果是早期中期, 沒有播散轉移, 腫瘤是可以切除的, 切掉了, 按理腫瘤沒了, 怎麼還是會復發或轉移?這似乎很讓人不理解。 其實, 是我們把癌症想得太簡單了, 通常所說的早期中期癌症, 是按照我們現有的檢查手段來進行的, 比如腫瘤的大小, 侵犯的深度, 淋巴結轉移情況, 是否有遠處轉移, 這都只能檢查出可見的腫瘤, 當腫瘤細胞團小到一定程度, 就不能檢查出來, 這就好比, 我們把桌子整理了一下, 肉眼一看, 挺乾淨的, 這還不可靠, 借助於工具, 比如用放大鏡一看(相當於做CT等檢查),

嗯, 還是挺乾淨的, 沒看到灰塵雜質, 那是不是真的就可以下結論說這個桌子是純淨沒灰塵的呢?當然不能, 只能說以現有的觀測手段, 這個桌子是乾淨的, 但真實的情況未知, 可能真的乾淨, 也可能其實還有更小的灰塵, 我們看不到, 那 怕借助於工具也仍看不到, 那我們也只能說, 這個桌子我擦乾淨了, 這相當於醫生說, 你這個腫瘤。 我給你切乾淨了。 但是不是說, 體內就沒有腫瘤細胞了?當然不是這個意思。 醫生只能把可見的腫瘤切乾淨, 包括在顯微鏡下不能看到腫瘤殘留(切緣陰性)。 事實上, 癌細胞可能還有殘存在局部, 或已經路到更遠的地方, 但目前還無法檢測到, 這些癌細胞在將來的某個進候又可能長起來,
成氣候了, 所以現在開始研究迴圈腫瘤細胞(CTC)或ctDNA/RNA檢測了。 為什麼有的癌症, 明明手術已經切“乾淨”了(根治性手術或擴大根治術), 連周邊的組織和淋巴結都清掃了, 手術後還要求做化療放療等?目的就是’“打掃戰場, 把可能殘存的但現有手段(肉眼和影像檢查)不可見的微小癌灶或癌細胞盡可能消滅, 以免它們“東山再起”, 但這也只能是盡可能, 並不能保證一定可以全部清除, 可以, 術後的這種輔助治療可能降低復發風險, 但不是保證肯定不會復發。

因此, 想要降低術後復發轉移的概率, 一是視情況把該做的治療(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內分治療等, 根據不同的情況而定)盡可能去完成, 二是要呵護機體的免疫力, 良好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心態,三是要定期隨訪複查,以早期發現可能的復發轉移,早做處理。

良好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心態,三是要定期隨訪複查,以早期發現可能的復發轉移,早做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