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計成本的生存之路,封殺中興或讓中國晶片加速進化

北京時間4月19日, 在中國商務部的例行發佈會上, 針對美國封殺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一事, 北京方面已經做出了“望美方莫自作聰明, 否則只會自食其果”的表態。 不過, 比起北京方面“不計成本加大晶片投資”的下一步動作, 這一發言的影響似乎已因此大為遜色。 在分析人士看來, 北京就中興公司一案的憤怒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美國政府的禁令如果直接落實, 那麼這家缺少自主研發能力的中國大型企業就會遭遇絕境。

中興銷售的包括4G、無線、伺服器、路由器等網路基礎設施及其智慧手機需要美國公司生產的關鍵硬體和軟體部件, 其處理器、記憶體、光學儀器、天線、螢幕、作業系統等來自穀歌、英特爾、美光、高通等公司。 鑒於中興公司的核心元器件嚴重依賴外國, 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裡, 其前景就可想而知。 這使得《福布斯》雜誌鐵口直斷,

稱中興基本上已“死定”了。 不過, 北京似乎也已經發現了中興這種缺少核心技術的發展是難有正果的。 中國也在講話中多次強調過要掌握核心技術, 並指出“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最大的隱患, 而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 只有自力更生”。

北京的這種決斷和包括彭博社在內的很多西方觀察家不謀而合, 認為封殺中興只會令中國科技擺脫依賴, 進而加速追趕的進程。 美國依然是智慧手機、基站和光學設備的關鍵晶片的技術和智慧財產權領導者, 但在有關創新和獨創性的許多方面上, 中國的大型科技公司已不再落於美國之後。 中國科技公司如華為、小米等正在快速發展自己的晶片技術。 而這其中最為突出的莫過於華為。 作為全球為數不多的具備自主研發系統晶片(SoC)能力的科技企業, 華為一直以其研發投入著稱。

2017年華為年報顯示, 其研發費用高達897億元人民幣(約合138億美元), 占全年收入的14.9%。 這個投入額度僅次於亞馬遜和穀歌, 排在全球第三。 不可否認, 作為中國最強大、技術儲備最強的科技公司之一, 華為也難以完全擺脫美國供應商。 但不同于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的中興, 華為一直在加大自主研發的比例, 其海思半導體和2012實驗室都承擔著這部分的研發工作, 以至於在2018年華為已成為蘋果、三星之外,

全球第三個擁有獨立SoC研發能力的企業, 且在基帶晶片上擺脫了高通的控制。 就目前局面來看, 中興公司也許並不會真的山窮水盡, 中美之間仍有斡旋可能。 但中興的遭遇已經足以說明問題。 這一遭遇會激發中國繼續加大在晶片等領域的研究投入, 進一步縮小技術差距。 這樣一來, 美國的懲罰反而會加速中國科技公司擺脫對美依賴, 在技術上實現獨立, 最終刺激中國轉化為美國更強大的競爭對手。 這一點也許將是特朗普當局始料未及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