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興遭美“封殺”之問: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中國芯”

經濟觀察報 社論 4月16日, 美國商務部宣佈啟動拒絕令, 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銷售一切產品, 時間長達7年, 禁令立即生效。 這一事件激起了中國社會各界的強烈反應。

呼籲對等反擊者有之, 討論“合規”和國際經貿規則者有之, 重新審視中國製造在核心領域短板, 斷言“自主研發春天來了”的聲音也摻雜其中。 4月20日, 中興通訊公開聲明稱, 美國商務部的做法對中興通訊 “極不公平”, 中興通訊不能接受。

我們認為這樣的“封殺”事件值得深刻反思。 一方面在利益錯綜複雜的國際經貿關係中, 合規對正在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至關重要。 中國企業需要尊重規則, 並充分運用規則維護自己的權益。 另一方面, “封殺”導致的晶片斷供清楚不過地說明, 當自主供應鏈不完整、缺乏彈性的時候, 一個國家產業發展的脆弱性無可避免。 就此而論, 這可以看作中國國家經濟安全領域的重大風險事件。

中興通訊晶片斷供事件反映的現實, 部分地可以看作中國製造問題的縮影。 中國製造關鍵技術、核心部件和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 甚至受制於人的情形, 在相當範圍記憶體在。 事實上, 中國製造要補足的也不只是核心技術和裝備製造方面的短板。 中國製造粗放發展的問題仍然存在, 資源約束、成本提升當下是制約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重大瓶頸。

從國際格局看, 美國已經明確提出“再工業化”戰略, 並且將其作為關係到國家經濟安全的首要任務;以越南為代表的一批發展中國家, 也正在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體系, 分流中國製造能力——這種趨勢還在深化, 中國製造如何在 “雙向擠壓”突圍?

與此同時, 移動互聯網、人工智慧、大資料與傳統產業正在深度融合, 這意味著深刻的碰撞, 但也帶來了全新的產業機遇。 能否在新技術革命中奪得一席之地, 直接關係到中國製造的前景。 實際上, 這也正是中國製造2025希望鎖定的大國製造業未來。 現實的複雜性在於, 在多變的國際政經變局和利益博弈中, 中國製造2025也可能面對更多挑戰。 甚至可以說, 我們是在與時間賽跑。

如何贏得這樣一場賽跑?我們怎樣反思, 決定了我們會採取怎樣的對策。 我們注意到, 一些建言者寄望於政府主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模式, 寄望於更有力度的產業政策和補貼, 他們希望這樣的“組合拳”能夠説明中國晶片業在較短的時間內迎頭趕上,

甚至與國際巨頭們一較高下。

這種急迫的心情可以理解。 不過我們認為, 所謂欲速則不達, 沒有脫離產業發展規律而生的 “奇跡”。 晶片業擁有雄心勃勃的的發展規劃, 現實中卻常因地方政府和資本的急功近利而扭曲。 晶片企業數量在一年中增加上千, 但我們與先進企業的差距卻未見縮短。 這些年間, 也不乏企業為補貼公然造假, 資本助推估值泡沫和概念炒作的情形。 或許這些現象都可以看作一種警示:我們應該為跑一場“馬拉松”做好心理和體能的準備。

我們確信, 自主研發的春天會來, 但這更多取決於我們自身, 而不決定於外面的世界。 晶片行業的脫胎換骨甚至中國製造的驚險一躍, 都離不開“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就政策選擇而言, 強化企業主體地位, 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 轉變政府職能, 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充分發揮企業家的作用, 是中國製造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取得成功的關鍵。

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顆中國芯, 但這不意味著關上已經開放的大門, 即使我們仍可能遭遇反全球化浪潮乃至某種刻意的打壓。 簡單地說, 在類似於晶片這樣的關鍵領域, “自主發展”並不排斥“開放合作”。 自主創新不是閉門造車, 產業安全也不等於完全自我供給、自我迴圈的產業鏈。 我們需要一顆以開放創新和工匠精神打造的中國芯, 它不是一哄而上的形象工程, 也絕非浮誇的資本吹起的泡沫。 這是一顆功能強大不會老化的中國芯,它將在開放競爭的環境中持續反覆運算與升級。

這是一顆功能強大不會老化的中國芯,它將在開放競爭的環境中持續反覆運算與升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