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雲時代軟體授權模式的演變

在軟體上雲的大勢所趨下, 基於SaaS的Subscription模式代表了未來軟體服務的發展趨勢, 這一點業界已有共識。

最近關於軟體授權模式的話題在業界引起了廣泛討論。 在軟體上雲的大勢所趨下, 基於SaaS的Subscription模式代表了未來軟體服務的發展趨勢, 這一點業界已有共識。 (關注微信號數位化企業)

關於SaaS服務模式的優越性, 比較統一的觀點是:SaaS服務模式免除了最終使用者的伺服器硬體、網路安全設備和軟體升級維護的支出, 客戶只需個人終端和聯網就可以線上獲得所需要軟體和服務;此外, SaaS軟體通常是按照客戶所租用的模組來進行收費,

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據需求按需訂購軟體應用服務, 軟體的部署、升級和維護則交給軟體提供商。

但從傳統軟體的永久許可過渡到Subscription模式並不是一蹴而就, 其間還存在著許多演進的過程。

首先, 對於一部分正在雲化的軟體, 其授權模式還未徹底SaaS化。 譬如只是License安裝位置發生了變化, 從原來的桌面機伺服器改到了雲主機上, 客戶仍然需要在本地使用授權碼啟動軟體, 到期後軟體停止使用。 中國地區的情況則更為特殊, 因為公有雲落地的滯緩, 很多Subscription模式直接演變成了Rental模式。

以CAX為例, 目前已公開發佈的純雲端CAD產品只有Onshape和Fusion360, 對於其他正在上雲進程中的CAX軟體, 授權模式則各式各樣、不拘一格:

歐特克自從取消了軟體的永久許可,

其軟體授權的期限分為1個月、3個月、一年和多年期;

西門子SolidEdge直接推出“按月租用”模式, 按不同功能模組提供免費試用到按月租用的授權;

SolidWorks的策略是即將推出兩款雲CAD產品, Product Designer資料在雲端、運行在本機, 仍需安裝用戶端;Xdesign資料和運行均在雲端, 完全基於流覽器的模式。 兩款產品的授權則根據客戶需求靈活提供。

另外, 也有廠商在探索BYOL(Bring Your Own License)模式, 以滿足更大範圍的客戶需求。

目前的現狀是, 出於各種考慮, 絕大多數企業無法將本地部署的軟體投資部署到雲端, 僅能局限於採用IaaS服務, 或在PaaS層捨棄關鍵的資料庫功能。 (關注微信號數位化企業)

BYOL給出了一種過渡的方案。

目前, 包括AWS、Oracle等都已提供BYOL部署方式, 其優勢是使用雲的費用更低於以往,

相比大刀闊斧的上雲, BYOL的方式可以讓企業業務得以平滑切換, 使得企業的維護和運營成本進一步降低。

總的來說, 企業渴望遷移至雲端, 但由於必須在靈活性和低成本之間進行取捨, 許多企業還無法下定決心;廠商在積極推動客戶上雲, 但還存在著諸多技術難點, 譬如ERP的雲化就存在服務可彈性伸縮框架的實現、雲化環境多租戶的訪問/資料安全、多使用者資料庫架構設計等問題。

因此這個過程中, 演變出了不同形式的軟體授權模式。 而大概率上, 都將朝著基於SaaS的Subscription模式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