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為是否在以退為進?

4月16日, 美國商務部宣佈啟動拒絕令, 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銷售一切產品, 時間長達7年, 禁令立即生效。

這意味著, 從4月16日開始, 美國相關公司就不能再跟中興通訊有生意往來。 在核心零部件上依賴美國的中興通訊, 開始進入了依靠庫存運營的危險週期。 當然, 這也表示從即刻起中興陷入生死局, 未來撲朔迷離。

4月18日, 一張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拖著拉杆箱現身機場的照片, 在中興通訊新老員工的朋友圈瘋傳。

有人為這張照片配上了說明:“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76歲的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老爺子臨危受命, 再次踏上征程。 ”

年過七旬的侯為貴在2016年已經從中興退休, 為中興工作了30年。 然而, 當中興面臨著生死存亡之時, 他與中興人一起面對困境。

但是, 即便中興再無旁觀者, 也不得不接受現實。 已經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中興, 如果在庫存消化完之前還未尋找到和解方案,

中興通訊在短期內將面臨“斷流”和“窒息”。

那麼, 與之同樣的華為又將面臨著怎樣的命運呢?

大家都知道華為的美國路就沒有一步走的暢快淋漓。 早在2012年的美國國會調查之後, 華為就已經被美國各大運營商拒之門外,

而之前接到過Sprint的60億美元訂單, 也被一併取消。 對於華為來說, 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可是, 華為不可能依靠這樣的小運營商佔領美國市場, 眾所周知, 美國電信設備市場每年規模高達300億美元, 這個市場被北歐兩大電信巨頭愛立信與諾基亞牢牢佔據, 即便兩家公司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已經被華為與中興不斷蠶食, 但是, 在美國, 他們卻是絕對的佔領者。 而華為, 從進入美國至今, 在美國移動和固話網路中的佔有比例還不到1%。

然而, FCC(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的這一決議, 更意味著華為與中興在美國網路設備市場本就不多的份額也會消失殆盡。

實際上, FCC決議之下, 華為和中興在美國的遭遇是相同的, 但為什麼這一次並沒有讓華為像中興一樣陷入生死泥沼?

因為, 與中興完全依賴美國核心技術不同, 華為近些年大搞國產化, 不僅早早就在自家的手機產品中用上了麒麟處理器, 而且在去年還開始採用國產的京東方螢幕。

華為日前發佈的2017年年報資料顯示, 華為在去年一共投入了897億元人民幣用於研發,

這個投入大概佔據了華為去年總收入的14.9%, 同時也讓華為成為了全球在研發支出上僅次於亞馬遜和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巨頭。

897億元是什麼概念?根據中興2017年的財報, 中興在2017年的研發投入是129.6億元人民幣。 也就是說, 華為在2017年的研發投入是中興的近7倍!

而如此大的投入, 為華為帶來的, 便是在過去一年中共獲得的1474項專利。

就目前情況來看, 如此大的研發投入帶來的最直接效果, 恐怕就是能夠在中美貿易戰中, 更大程度上的自救。

週二,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投票通過一項新規定,該規定可能會在實際上扼殺華為在美國已經很少的業務。

但是,在FCC投票通過這一新規之前,也就是上周,華為解聘了五名美國員工,其中包括威廉·B·普盧默(William B. Plummer)。

普盧默是華為對外事務的副總裁,在華為工作了近八年,他是負責公司贏得華盛頓好感這項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的高管,也是對美政策團隊中非中國公民的最資深成員。所以,他被解聘引發了外界的猜測。雖然,華為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說,任何解雇都只是為了更好地讓資源與“商業戰略和目標”相匹配,並且強調“員工規模或結構的任何改變都僅僅反映了標準的商業組織結構。”

但是,在中美貿易戰開打的那一刻起,華為的一系列最新舉動表明,它已經接受了自己在美國進行政治鬥爭中無望獲勝的現實。

正如一個月前,當時在全世界幾乎所有電腦的微處理器中發現了安全性漏洞。美國參議院的一個委員會致信華為創始人,詢問該公司對那些漏洞知道些什麼,以及華為如何受這些漏洞的影響。但是,華為這一次並沒有積極的與之溝通,而是決定不予回應。

華為,已經做好了壯士斷腕的決心,更何況,對於華為而言,美國市場就像是一個剛剛成熟的榴槤,雖然開了口,但仍舊很難打開堅硬且多刺的殼。

之前我們說過,華為在美國的麻煩自2012年以來一直不斷增加,當時,一份國會報告警告說,華為的設備可能被用來監視美國人,或讓美國的電信網路不穩定。即便,華為已多次表示,其產品不構成任何安全威脅,而且在任何有業務經營的地方都遵守當地的法律,但是華為卻一直沒有被美國Verizon和AT&T等美國主要運營商所接受。

當年,華為在遊說上花了120萬美元;去年,華為在這種努力上花了6萬美元;今年,華為似乎不想再為這樣的事情買單了。

只不過,FCC的決議雖然沒有讓華為陷入中興的生死困境,但是也並不能表明華為就能獨善其身。其實,隨著特朗普政府加大了阻止中國高技術野心的努力,華為以及其他中國的大型科技公司都將陸續被捲入中美交火之中。

在我們看來,中美正在進行一場新型的“冷戰”,兩國對對方技術的懷疑也越來越多。

然而,令很多人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被美國封殺的,是中興,而不是華為?

上文我們也已經提過,華為在自主研發上的投入是中興的近7倍,由此可見,在對美國產品的依賴上,華為要大大低於中興。

雖然華為的主營業務同樣是運營商網路,同樣對高端晶片有著極大的需求,但若美國政府以相同的禁令對待華為的話,是起不到對中興這種“必殺”作用的。

因此,美國選擇封殺中興,誰都救不了。同樣,美國封殺華為,也並不會得到他們所想要看到的效果。

這也就為我們國內的廠商們敲響了警鐘,過分依賴他國技術,不僅僅是過分依賴美國,包括德國、日本等等,都將置企業於炸彈之中。因為,明天,誰也說不好會發生什麼。

畢竟,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有太多的國家心存不滿,他們用自己狹隘的思想和眼光想方設法的從中國企業的身上下手,企圖影響中國政府的抉擇。就像是中興,如果中國政府不出面,那麼,中興所面臨的實際上是一條死路。

所以,作為中國企業,一定要在自主研發上加大投入,要知道提高國產化不是反對全球協作、不是浪費資源,而是更大程度上的自救!

本文由出海傳媒(ID:chuhaimedia)出品,轉載請標明出處。

週二,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投票通過一項新規定,該規定可能會在實際上扼殺華為在美國已經很少的業務。

但是,在FCC投票通過這一新規之前,也就是上周,華為解聘了五名美國員工,其中包括威廉·B·普盧默(William B. Plummer)。

普盧默是華為對外事務的副總裁,在華為工作了近八年,他是負責公司贏得華盛頓好感這項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的高管,也是對美政策團隊中非中國公民的最資深成員。所以,他被解聘引發了外界的猜測。雖然,華為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說,任何解雇都只是為了更好地讓資源與“商業戰略和目標”相匹配,並且強調“員工規模或結構的任何改變都僅僅反映了標準的商業組織結構。”

但是,在中美貿易戰開打的那一刻起,華為的一系列最新舉動表明,它已經接受了自己在美國進行政治鬥爭中無望獲勝的現實。

正如一個月前,當時在全世界幾乎所有電腦的微處理器中發現了安全性漏洞。美國參議院的一個委員會致信華為創始人,詢問該公司對那些漏洞知道些什麼,以及華為如何受這些漏洞的影響。但是,華為這一次並沒有積極的與之溝通,而是決定不予回應。

華為,已經做好了壯士斷腕的決心,更何況,對於華為而言,美國市場就像是一個剛剛成熟的榴槤,雖然開了口,但仍舊很難打開堅硬且多刺的殼。

之前我們說過,華為在美國的麻煩自2012年以來一直不斷增加,當時,一份國會報告警告說,華為的設備可能被用來監視美國人,或讓美國的電信網路不穩定。即便,華為已多次表示,其產品不構成任何安全威脅,而且在任何有業務經營的地方都遵守當地的法律,但是華為卻一直沒有被美國Verizon和AT&T等美國主要運營商所接受。

當年,華為在遊說上花了120萬美元;去年,華為在這種努力上花了6萬美元;今年,華為似乎不想再為這樣的事情買單了。

只不過,FCC的決議雖然沒有讓華為陷入中興的生死困境,但是也並不能表明華為就能獨善其身。其實,隨著特朗普政府加大了阻止中國高技術野心的努力,華為以及其他中國的大型科技公司都將陸續被捲入中美交火之中。

在我們看來,中美正在進行一場新型的“冷戰”,兩國對對方技術的懷疑也越來越多。

然而,令很多人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被美國封殺的,是中興,而不是華為?

上文我們也已經提過,華為在自主研發上的投入是中興的近7倍,由此可見,在對美國產品的依賴上,華為要大大低於中興。

雖然華為的主營業務同樣是運營商網路,同樣對高端晶片有著極大的需求,但若美國政府以相同的禁令對待華為的話,是起不到對中興這種“必殺”作用的。

因此,美國選擇封殺中興,誰都救不了。同樣,美國封殺華為,也並不會得到他們所想要看到的效果。

這也就為我們國內的廠商們敲響了警鐘,過分依賴他國技術,不僅僅是過分依賴美國,包括德國、日本等等,都將置企業於炸彈之中。因為,明天,誰也說不好會發生什麼。

畢竟,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有太多的國家心存不滿,他們用自己狹隘的思想和眼光想方設法的從中國企業的身上下手,企圖影響中國政府的抉擇。就像是中興,如果中國政府不出面,那麼,中興所面臨的實際上是一條死路。

所以,作為中國企業,一定要在自主研發上加大投入,要知道提高國產化不是反對全球協作、不是浪費資源,而是更大程度上的自救!

本文由出海傳媒(ID:chuhaimedia)出品,轉載請標明出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