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紅杏出牆”一詞本為褒義,卻一直被誤解

“紅杏出牆”出自南宋詩人葉紹翁的《遊園不值》, 被選入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5課, 全詩為:“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特別是後兩句, 回環轉折, 妙趣橫生, 韻律優美, 文字傳神, 流傳千古, 美不勝收。

紅杏出牆

但是“紅杏出牆”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被誤解為女子出軌, 不正當男女交往, 而且我搜索了一下, 竟然百科也解釋錯誤, 真是悲哉。 詩人要是知道自己的詩句被這樣理解, 估計得吐血了, 其實紅杏出牆一詞是褒義, 並非貶義, 象徵著美好的新事物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總會突破困難, 脫穎而出, 富含哲學道理, 另隱含說明了隱士高尚的品質。

紅杏出牆

詩句的大意為:陽春三月, 詩人乘興去拜訪一位隱居庭園的隱士, 想看看花園中的花草, 於是輕輕敲門, 但是大門卻久久沒有開, 也許是隱士怕外人踩壞了園內的青苔, 破壞園內的景致, 正當詩人敗興離開時, 忽然發現園內的一支杏花伸出了牆外, 感受到了絢麗的春色, 總算不虛此行。

紅杏出牆

詩人的本意就是如此, 同時也流露出了更具深意的生活哲理, 就是任何新事物生命力是頑強的, 生機勃勃難以禁錮, 整首詩既有飽滿的藝術氣息, 有含有深刻的哲理, 生動形象、情景交融、妙趣橫生、活波感人、流傳不絕。

《遊園不值》

現在你應該明白了吧, “紅杏出牆”是一個極其優美的詩歌藝術意象, 這麼優美的詞語卻一直被誤解, 對於傳統文化, 我們應該正確理解並傳承, 不但是對中國文化的尊重, 同時也是對原作者的尊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