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州公佈9個羊城驛道歷史遺存

廣州現存多少條古驛道?戲劇家湯顯祖與南粵古驛道有何不解之緣?近日, 在4月18日第36個國際古跡遺址日前後, 廣州市國規委組織開展“羊城驛趣”系列活動, 不僅邀請專家授課介紹古驛道的前世今生, 還深入增城區夏街村的百年古道, 一探古道如何“古為今用”。

廣東現有古驛道本體233條

4月18日下午, 在廣州市應元路與吉祥路交叉口的南粵古驛道展廳, 一場別開生面的“驛道講堂”開講了。 據深圳市城市空間規劃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常務副院長唐曦文介紹, 至2018年, 全省將選取19處古驛道示範段, 作為南粵古驛道文化線路的建設試點。

“廣東目前已發現古驛道本體233條, 總長度為710.44公里, 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曹勁的主講內容為《南北通融 八方匯流》, 著眼于古驛道上的古村與古建築。 “俗話說路通財通, 時至今日, 我們也要保護好那些因古道而興盛、如今卻變得貧困的古村落。 ”曹勁認為, 南粵古驛道活化的核心是“路邊的村, 村裡的人”, 最終目的在於“以道興村”, 甚至“以道興粵”。

羊城驛道遺存現有9處

昨日, 市國規委組織增城當地相關部門與機構, 在增城區荔城街夏街村開展“羊城驛趣·文化入村——羊城驛道志願者入村入社區共同締造(增城站)”活動。

當你走進夏街村, 踏上麻石古道, 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時代特色鮮明的民居。

據瞭解, 夏街村這條長800余米的古道是目前廣州市建成區內發現保存最完好且仍在使用中的南粵古驛道。 這段從橫街口碼頭上岸到南門的道路古稱“接官道”, 在明、清時既是驛道又是“迎恩街”, 古時官員赴任增城必經此道, 且必須步行。

目前, 這段古驛道的活化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 除了已正式運營的欖雕項目, 越來越多的古村創客、傳統手工藝人入駐夏街古村。 由增城區城鄉院·鄉建中心和古村之友協會藝術總監吳林東創立的“鄉村美學實驗室”已落地運營, 古村創客劉燕玲的“‘織女劉娘’傳統服飾女工坊”、葉碧玲的“愛碧鄰·花巷” 正在進行房子修繕和設計。 未來, 這裡還將進駐剪紙、粵繡等傳統手工藝人。

根據目前公佈的羊城驛道遺存徵集用圖, 除了夏街古道, 還有大官路、百步梯遺址、京溪古道、黃埔古港、南海神廟、錢崗古道、溉洞古道和蓮花塔等8處遺存。 市國規委表示, 廣大市民若發現相關驛道路線, 可關注微信公眾號“名城廣州”留言提供線索。

據悉, 今日, 市國規委將繼續開展從化錢崗古村、黃埔古港古村等豐富多彩的遺址日系列活動, 進一步提升社會公眾對文化遺產的關注。

資訊時報記者 奚慧穎 通訊員 穗國規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