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航發成發機匣二工段工長李海波和他的團隊:心無旁騖幹動力

清明假期後的第一個工作日, 距離正式上班還有一小時, 成發機匣二工段工長李海波卻早已梳理完當天的工作任務, 開始查看現場的設備準備情況。 “一天之計在於晨”, 多年來, 李海波每天如此。 他已經習慣用忙碌的工作開啟一天的時光。

一上班, 李海波就按照慣例召開班前會, 佈置當天的生產任務, 強調重點產品的進度節點, 對關鍵工序和品質問題易發點提出要求。

他所帶領的成發機匣二工段主要承擔著大型航空發動機機匣製造任務, 由於在各項工作中均有出色表現, 曾獲得上級和客戶諸多讚譽。

這個優秀的團隊共有56名成員, 平均年齡不到30歲, 雖然年輕, 卻有著無堅不摧的戰鬥力。

班前會結束後, 李海波和幾個員工急忙趕去解決昨晚夜班生產中出現的問題。 某零件為易變形的鋁合金材料, 直徑達一米以上, 但外環壁厚僅為幾毫米, 且價值超過10萬美元。 加工中, 需要對形狀各異的12處支板進行焊接, 非常考驗操作者的技能水準。 李海波組織工藝、技術人員大力開展攻關, 最終找到了保證焊接品質的辦法, 克服了難關。 加工難題得到攻克後, 外貿客戶連連表示感謝, 成發機匣也因此成為了該零件全球唯一供應商。

巡視工段是李海波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他眼光銳利, 善於觀察, 走路說話的節奏都非常快,

總能在現場穿梭間發現問題。 而微微緊縮的眉頭, 樸實的手勢和一口濃重的川味口音, 則是他在關鍵時刻解決複雜問題的狀態。

只要他遠遠看到一台設備停止了加工, 就會馬上意識到出現了什麼情況。

一次, 某型發動機關鍵零件正在設備上進行試製, 鑽孔後, 加工人員發現零件表面光潔度未滿足要求, 就停止了後續加工。 這一情況正好被巡視到此的李海波看見。 由於他通曉鏜銑加工, 鉗工技藝更是超群, 一眼就看到了問題癥結所在。 他即刻告知加工人員在鎂合金的孔口倒角將四刃改用兩刃, 問題便迎刃而解。

在短暫的工間小憩時, 李海波愛泡上一杯茶, 邊泡邊把當天要解決的問題記在小本子上, 以便在班前會上和大家探討。

此時, 他剛一落座, 電話突然響起, 技術部門的工程師們想找他請教一個問題, 電話未斷, 他立即起身, 急忙趕去。 原來是一個發動機零件因提高安裝孔疲勞強度要求, 導致之前噴丸強化效果始終無法通過客戶驗收。 不解決此難題, 將影響公司與客戶之間的合作。 李海波聽罷, 建議技術部使用冷擴孔技術, 即彌補孔缺陷的技術, 其強化效果是噴丸的數十倍, 但發動機製造領域尚無應用此技術的先例。 一位外場專家驚歎:這是飛機製造上才有的技術!在大家都對他豎起大拇指時, 只有他自己心裡明白, 這是平時在閱讀飛機製造文獻時積累的知識。 在他看來, 不斷地學習探索, 有助於攻克工作中的難題,

以此推動工段高效運轉、創造價值。

在每天近10小時的工作時間裡, 很難見他在辦公間待上半小時, 他總是忙忙碌碌地穿梭在現場, 手機更是響個不停。 本單位有問題要找他, 在外加工的零件有問題也等他處理。 剛拿下一個難題, 他又馬不停蹄趕往下一個問題點。 一天下來, 他處理的問題多達20多個。 然而, 面對這一切, 李海波都很樂觀、坦然, 在他看來, 解決工作難題帶給他的成就感能消除一切疲勞。

在李海波的帶領下, 二工段成為了成發公司生產一線的主力團隊, 擔負著許多艱巨的科研試製任務。 這個年輕的團隊曾被評為成發公司“學習型標兵班組”, 這裡誕生了5名技師, 2名高級技師, 1名全國技術能手, 李海波更是獲得了國資委授予的“中央企業勞動模範”光榮稱號。

雖說前行的路上風浪或許很大、困難或許還多, 但每一個平凡的工作日, 李海波和他的團隊都立足崗位, 秉承“動力強軍、科技報國”的使命, 卯足“心無旁騖幹動力”的拼搏勁兒, 做好每一件與“奉獻”有關的小事, 在振興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偉大征程中勇往直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