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整治危廢物異地傾倒須從源頭抓起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 位於珠江上游的廣西成為危險廢物跨省非法傾倒的重災區, 多地遭遇“生態炸彈”。 資料顯示, 2016年以來, 廣西環保部門已發現16起不法分子跨省轉移傾倒危險廢物或生活垃圾事件, 其中10起為危險廢物, 總量約2.3萬噸, 引發公眾廣泛關注。

線民認為, 異地非法傾倒危廢物嚴重危害當地生態環境, 且處置難度大。 建議加大源頭防控和聯合查處力度, 斬斷異地非法傾倒黑色利益鏈, 從而拆除“生態炸彈”, 遏制此類事件多發勢頭, 呵護生態環境安全。

線民“葉祝頤”表示, 許多沿海省份均存在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的缺口,

危廢物經營單位處置價格高, 企業負擔重, 一些企業心存僥倖繞過監管進行非法處理, 這中間價差巨大, 有利可圖就會有中間人層層操作, 從而形成非法傾倒“地下黑市場”。

據悉, 跨省傾倒危廢物的地點, 一般分佈在省際交界或者江河的上游。 一些涉事企業負責人稱, 由於跨省取證難度較大, 執法部門查處後一般只追究運輸者和處置者的責任, 廢物源頭方往往以處置方式“毫不知情”推脫責任。

線民“楊玉龍”表示, 這些利益鏈條能夠形成, 除了不法分子的膽大妄為外, 其根子更在於缺乏行之有效的異地監管, 尤其是源頭監管;加之, 部分群眾的環保意識淡薄, 極容易給這樣的違法行為提供便利。

線民“葉祝頤”表示, 要治理跨地域傾倒廢棄物, 需要兩地政府與環保部門積極協商解決問題, 管好本土環境污染, 提高企業違法違規成本, 對蓄意異地排汙的企業啟動司法程式, 斬斷黑色利益鏈。 同時, 加大環境宣傳力度, 增強公民環境意識。

線民“史春”建議, 建立危險廢物管理台賬, 將危險廢物產生、處置情況納入環境統計。 各級環保部門要加強對危化企業的監管, 對危化生產企業實施網格化監管, 實行一企一檔, 專人監管, 從而堵塞危險廢物監管漏洞, 建立責任終身追究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