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進山西高平馬村——“天人合一”的千年古村落大周村

有這樣一個地方, 徜徉於此, 回蕩串串叮噹, 馬蹄“嗒嗒”;有這樣一個地方, 昔日繁華, 城內車水馬龍, 城外金戈鐵馬;有這樣一個地方, 千年村落, 古建瀕臨絕境, 村民不甘夢一場。 今日帶您透過厚重歷史, 走過千年長廊, 去聆聽大周的苦苦鄉愁......

大周村位於高平市西南20公里處, 距馬村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 古稱“周纂鎮”。 相傳北周大將楊纂曾在此鎮守而得名。 這裡群山環抱, 南與“九州針都”澤州大陽接壤。 大周村村域面積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2410畝, 全村共有村民750戶, 2450口人, 人均收入1.55萬元, 分6個村民小組, 共有94名黨員, 36名村民代表, 村民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種養殖和外出務工收入為主。

古戰遺風——男兒志兮天下事

大周村自古扼守交通要道, 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也是古時的商貿重鎮。 大周村發展于唐宋, 勝於明清, 極盛時, 村中建有九閣九門;倉庫中有積糧數百石, 武械一應俱全;村中多出武官, 巨賈;村中現存的歷史建築約3.6萬平方米, 分佈較為集中, 八音會、剪紙、面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非常豐富。

大周古村的西城門樓, 蒼勁有力的周纂鎮三個大字鐫刻其上。 這座古老的城牆厚達10余米, 歷經炮火轟擊而不倒。 古戰場的喊殺聲回蕩在蒼穹之下, 氣勢如虹, 不禁讓人想起唐朝王翰的名句“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整個地道走完要經過半個小時,從地道爬上來的那一刻你會覺得,一個小小的井口下面,隱藏著的是一個大大的世界。整個地道工程量之巨大,設計之精巧,讓我們不得不驚歎先人的勤勞與智慧。而這樣大規模的工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如何完成,還是個未解之謎。如果你是擁有英雄主義雄戰沙場情懷的人,如果你是對古人建築智慧擁有無窮大好奇心的人,如果你擁有勇敢的探險精神,大周古地道值得你來親自穿越。

千年古刹——影堂香火長相續

大周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特別是歷經宋、元、明、清後,形成了自然獨特、多元的地方文化。規模宏大獨具特色的古城堡、古民居、古商院、古塔、古橋、古地道、古寺廟等構成了天人合一的人居環境,也是不可多得的文物旅遊資源,特別是村中的資聖寺、湯王廟和宋代古地道可以說是在全國來說也是首屈一指,彌足珍貴,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和軍事研究價值,古軍事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古建築文化等在大周村體現的淋漓盡致。

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村落建築群之一,大周現存古寺廟20餘處,明清及民國時期民宅院落多達60余處,國寶級文物單位多達16個。其古建築數量之居,保存完整與精美,在山西乃至整個中國來講,實屬罕見。2012年12月被列入中國首批傳統村落名錄;2013年5月以資聖寺、湯王廟、元帝閣等為代表的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3月被國家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公佈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目前也是高平市唯一一個文物保護單位集中成片的傳統村落。

村中廟宇眾多,古時有”七十二全神廟”之說。“西周的堂,大周的梁,東周的好台沒有後牆。”流傳下來的順口溜,老百姓朗朗上口。院內石龜碑座,滄桑依舊,獨自承受著千年來的風吹雨淋,屹然不動。

晉商不斷發展,商人賺到錢後,往往回家置地建豪宅,以此光耀家族,是為“榮歸故里”。延至清朝,晉東南地區的動亂逐漸平定,及至康熙年間,附近村寨裡的居民常至大周村趕集,交換貨物,拜神上香,熱鬧非凡,大周村此時規模宏大,制度完善,人人安居樂業,盡顯欣欣向榮之景,被鄰村誇為“金周纂”,誠泫南之巨鎮也。

記住鄉愁——村翁疑是古遺民

千年古村未來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目前,大周村組建的文化隊伍有威風鑼鼓、女子八音會、舞蹈隊、老年秧歌隊等。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文化生活十分豐富,多姿多彩。農家書屋裡的各種圖書資料應有盡有,並新建生態文化場一個,小遊園三個,在文化、綠化、亮化、硬化、美化等方面有了極大的提升,村容村貌達到了極大改變,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人民生活幸福指數日漸提高,全村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幹群關係和諧,支村兩委精誠團結,與時俱進,正以嶄新的精神風貌帶領群眾為建設幸福、美麗、宜居的新大周而努力奮鬥。

當下,大周村正充分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全力打造鄉村文化旅遊產業,主要以培育古村考察學習旅遊、特色生態遊、以及獨具特色防禦性堡寨文化遊為切入點,將旅遊培植為大周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建設成為高平市具有較長競爭力與影響力的獨具特色的古村落生態度假旅遊地。自2013年以來,先後投資近四千萬元對資聖寺、湯王廟、五虎廟等80%的古寺廟進行了整體保護修繕,並完成了其它附屬配套設施,現已整體對外開放,對村中的上下水管網全部進行了更新改造,並建汙水處理站一座,使村容村貌及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改善,大周村正在積極尋求有意向的合作夥伴。

當徜徉在這一座座深宅大院裡,品讀諸如“馬蹄圪洞、當鋪圪洞”的巷名時,眼前似乎浮現出當年周纂鎮車水馬龍的繁華勝景,耳邊猶回蕩著串串叮噹聲和“嗒嗒”的馬蹄聲。恍如隔世的繁華之景不會曾是夢一場,憑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珍貴罕見的古樸建築、美麗神奇的民間傳說、還有義務勞動的風清氣正,也終究不該是夢一場。

整個地道走完要經過半個小時,從地道爬上來的那一刻你會覺得,一個小小的井口下面,隱藏著的是一個大大的世界。整個地道工程量之巨大,設計之精巧,讓我們不得不驚歎先人的勤勞與智慧。而這樣大規模的工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如何完成,還是個未解之謎。如果你是擁有英雄主義雄戰沙場情懷的人,如果你是對古人建築智慧擁有無窮大好奇心的人,如果你擁有勇敢的探險精神,大周古地道值得你來親自穿越。

千年古刹——影堂香火長相續

大周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特別是歷經宋、元、明、清後,形成了自然獨特、多元的地方文化。規模宏大獨具特色的古城堡、古民居、古商院、古塔、古橋、古地道、古寺廟等構成了天人合一的人居環境,也是不可多得的文物旅遊資源,特別是村中的資聖寺、湯王廟和宋代古地道可以說是在全國來說也是首屈一指,彌足珍貴,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和軍事研究價值,古軍事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古建築文化等在大周村體現的淋漓盡致。

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村落建築群之一,大周現存古寺廟20餘處,明清及民國時期民宅院落多達60余處,國寶級文物單位多達16個。其古建築數量之居,保存完整與精美,在山西乃至整個中國來講,實屬罕見。2012年12月被列入中國首批傳統村落名錄;2013年5月以資聖寺、湯王廟、元帝閣等為代表的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3月被國家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公佈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目前也是高平市唯一一個文物保護單位集中成片的傳統村落。

村中廟宇眾多,古時有”七十二全神廟”之說。“西周的堂,大周的梁,東周的好台沒有後牆。”流傳下來的順口溜,老百姓朗朗上口。院內石龜碑座,滄桑依舊,獨自承受著千年來的風吹雨淋,屹然不動。

晉商不斷發展,商人賺到錢後,往往回家置地建豪宅,以此光耀家族,是為“榮歸故里”。延至清朝,晉東南地區的動亂逐漸平定,及至康熙年間,附近村寨裡的居民常至大周村趕集,交換貨物,拜神上香,熱鬧非凡,大周村此時規模宏大,制度完善,人人安居樂業,盡顯欣欣向榮之景,被鄰村誇為“金周纂”,誠泫南之巨鎮也。

記住鄉愁——村翁疑是古遺民

千年古村未來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目前,大周村組建的文化隊伍有威風鑼鼓、女子八音會、舞蹈隊、老年秧歌隊等。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文化生活十分豐富,多姿多彩。農家書屋裡的各種圖書資料應有盡有,並新建生態文化場一個,小遊園三個,在文化、綠化、亮化、硬化、美化等方面有了極大的提升,村容村貌達到了極大改變,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人民生活幸福指數日漸提高,全村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幹群關係和諧,支村兩委精誠團結,與時俱進,正以嶄新的精神風貌帶領群眾為建設幸福、美麗、宜居的新大周而努力奮鬥。

當下,大周村正充分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全力打造鄉村文化旅遊產業,主要以培育古村考察學習旅遊、特色生態遊、以及獨具特色防禦性堡寨文化遊為切入點,將旅遊培植為大周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建設成為高平市具有較長競爭力與影響力的獨具特色的古村落生態度假旅遊地。自2013年以來,先後投資近四千萬元對資聖寺、湯王廟、五虎廟等80%的古寺廟進行了整體保護修繕,並完成了其它附屬配套設施,現已整體對外開放,對村中的上下水管網全部進行了更新改造,並建汙水處理站一座,使村容村貌及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改善,大周村正在積極尋求有意向的合作夥伴。

當徜徉在這一座座深宅大院裡,品讀諸如“馬蹄圪洞、當鋪圪洞”的巷名時,眼前似乎浮現出當年周纂鎮車水馬龍的繁華勝景,耳邊猶回蕩著串串叮噹聲和“嗒嗒”的馬蹄聲。恍如隔世的繁華之景不會曾是夢一場,憑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珍貴罕見的古樸建築、美麗神奇的民間傳說、還有義務勞動的風清氣正,也終究不該是夢一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