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党建+慈善助推南海公益全民化

2017“廣東扶貧濟困日·南海慈善活動月”的明星慈善籃球賽現場。 (資料圖片)

從千年古郡到建設全球創客新都市, 南海始終堅守不變的慈善情懷與公益理念。

僅在2017年, 南海區慈善會開展45場公益慈善活動, 為全區攬得7972萬元高額善款, 先後實施助學、助殘、助老、助醫、助困等50多個慈善救助項目, 救助類支出累計4708萬元, 惠及困難群眾約2萬人次。 資料背後, 彰顯的是南海慈善事業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昨日, 南海區慈善會三屆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暨三屆四次理事會議舉行, 南海區副區長喬吉飛出席。 會議提出, 未來一年將進一步落實《慈善法》和《佛山市建設“樂善之城”行動計畫》, 成立促進慈善事業發展領導小組, 完善區、鎮(街道)慈善工作網路, 構建“党建+慈善”新模式, 打造一批慈善元素突出的主題場所和品牌活動, 助推南海公益全民化, 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提出的“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凝心聚力,

開創慈善工作新局面。

做慈善人、懷慈善心、幹慈善事、積慈善德。 過去一年, 南海區慈善會圍繞南海發展大局, 堅持黨建引領, 緊扣精准扶貧, 以愛心為動力, 帶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慈善事業。 在2017“廣東扶貧濟困日·南海慈善活動月”的明星慈善籃球賽上, 以“慈善+運動”的跨界形式, 吸引區內幾套領導班子及區直機關、愛心企業、市民近3000人一夜之間捐款3418萬元, 用於區內(外)對口扶貧、區內困難學生助學、大病救助、助老助殘等幫扶項目, 成為普及慈善理念、營造“人人可慈善”社會氛圍的成功範本。

慈善人人可為, 建設“大愛南海”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及全民的共同努力。 黨員帶頭十元捐, 為群眾樹立了慈善榜樣;大學生創新“愛心書包”文化街活動,

圓孩子一個讀書夢;民間愛心人士舉辦公益演出, 為困難群眾籌集善款……在南海, 一個以“政府推動、民間運作、社會參與、各方協作”的慈善大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過去的一年, 慈善會做了大量的工作, 創立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募捐、救助和宣傳專案, 群眾認可度越來越高, 慈善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但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喬吉飛表示, 南海慈善募捐數量還不夠大, 慈善救助能力還比較低, 與困難群眾的需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2018年, 南海將探索党建與慈善公益文化的多層面融合, 實現基層黨建和公益事業的雙促進。 喬吉飛提出, 今年南海將成立促進慈善事業發展領導小組,

建立健全慈善工作組織協調機制, 在城市重點街區、廣場、公園、景區、商圈等, 打造不少於3個元素突出、氛圍濃厚、公眾參與度高的慈善主題場所, 用以宣傳營造好的慈善氛圍, 同時讓市民慈善有一定的載體。

提高慈善參與度在中小學宣導“三個一”計畫

為了應對《慈善法》法治新常態及不斷發展社會服務的趨勢, 區慈善會以“大慈善”概念為切入點廣開“善道”, 無論是受惠群體、善款來源還是籌募的形式都呈現多樣化趨勢。

區慈善會以“慈善+”的全新公益模式, 探索募捐活動于運動、古村、美食等元素相結合的新舉措。 九江飯香刀民間廚神大賽暨慈善公益活動、大瀝黃岐龍母巡遊義賣活動、獅山孝德文化節活動等多場跨界慈善活動深入城市每個角落,

相繼誕生出“慈善+民俗”、“慈善+旅遊”、“慈善+美食”等跨界新組合, 慈善義舉蔚然成風, 溫暖著不同人群。

通過冠名基金慈善活動進入社區、學校、單位、家庭, 發動全民“齊”參與、“想”參與、“能”參與、“常”參與, 營造了“人人可慈善”的社會氛圍, 實現南海慈善主體平民化發展。

“通過一系列的品牌專案, 宣傳慈善文化, 弘揚正能量, 聯合社會各界大力推進南海慈善事業發展, 塑造慈善文化品牌。 ”區民政局局長、慈善會會長周劍雄表示, 將堅持政府主導、政社合作、跨界融合、依靠群眾, 共同參與全市“樂善之城”的創建。

今年, 南海將積極對接第六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 謀求更大公益慈善展示平臺和發展空間, 計畫打造不少於1個具有國內知名度的品牌慈善組織、打造不少於1個具有國內知名度的品牌慈善項目或大型慈善活動。

此外,南海慈善會將在中小學宣導“三個一”計畫:讀一本慈善讀本、上一堂慈善文化課、做一件慈善小事,開展徵集慈善動漫形象、“善行隨手拍”等活動,不斷提高慈善公益的趣味性和公眾參與度。

完善慈善工作網路搭建公益樞紐平臺

同時,借助“為愛行走”這一全國性的大型公益活動,為種子庫項目提供募捐資源,構建愛心幫扶平臺,將彙聚的愛心和正能量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南海慈善會連結多方資源,為慈善項目與民眾牽線搭橋,比我們‘單槍匹馬’更有效益。”佛山市星兒特殊教育培訓中心主任顏何妹表示,社會捐贈越來越看重公信力與影響力,入選首批種子庫,善款使用由區慈善會監督管,做到了透明公開,讓更多人“放心捐”。

南海慈善會逐步搭建起多方參與的公益樞紐平臺,推動南海慈善事業走向社會化、專業化發展方向,擦亮“南海善行”品牌。展望2018年,周劍雄表示,將探索把南海慈善會網站升級為區內慈善資訊發佈平臺,吸引區內符合“慈善種子庫”條件的公益慈善組織入駐平臺,加強公信力建設,打造慈善陽光平臺。

文/珠江時報記者黃丹媛通訊員郭婉霞圖/珠江時報記者方智恒

計畫打造不少於1個具有國內知名度的品牌慈善組織、打造不少於1個具有國內知名度的品牌慈善項目或大型慈善活動。

此外,南海慈善會將在中小學宣導“三個一”計畫:讀一本慈善讀本、上一堂慈善文化課、做一件慈善小事,開展徵集慈善動漫形象、“善行隨手拍”等活動,不斷提高慈善公益的趣味性和公眾參與度。

完善慈善工作網路搭建公益樞紐平臺

同時,借助“為愛行走”這一全國性的大型公益活動,為種子庫項目提供募捐資源,構建愛心幫扶平臺,將彙聚的愛心和正能量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南海慈善會連結多方資源,為慈善項目與民眾牽線搭橋,比我們‘單槍匹馬’更有效益。”佛山市星兒特殊教育培訓中心主任顏何妹表示,社會捐贈越來越看重公信力與影響力,入選首批種子庫,善款使用由區慈善會監督管,做到了透明公開,讓更多人“放心捐”。

南海慈善會逐步搭建起多方參與的公益樞紐平臺,推動南海慈善事業走向社會化、專業化發展方向,擦亮“南海善行”品牌。展望2018年,周劍雄表示,將探索把南海慈善會網站升級為區內慈善資訊發佈平臺,吸引區內符合“慈善種子庫”條件的公益慈善組織入駐平臺,加強公信力建設,打造慈善陽光平臺。

文/珠江時報記者黃丹媛通訊員郭婉霞圖/珠江時報記者方智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