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蘇維埃國家的航空“黑科技”,俄國如今為其續命卻被其他國家揶揄

文 | 郭曄旻

1991年底, 蘇聯大廈轟然倒塌, 後蘇聯時代的俄羅斯航空工業與整個俄羅斯的國力一樣江河日下。 好在在此之前, 一種傳奇戰機已然面世, 這就是至今仍令人如雷貫耳的“蘇-27”戰鬥機。

顧名思義, 這種戰鬥機由蘇霍伊設計局研發。 設計局的創始人全名叫作巴維爾·奧西波維奇·蘇霍伊。 1938年, 他組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飛機設計局, 開始飛機設計生涯, 但發展極不順利。 截至1949年, 蘇霍伊設計局共設計了13種飛機, 但僅有少量投產, 其餘的或半途而廢, 或完成後未被採用。 這一期間, 蘇霍伊的成績和名望遠遠比不了米高揚、波利卡爾波夫和拉沃什金,

1949年他的設計局也被迫關閉解散。 出人意料的是, 50年代初, 蘇霍伊東山再起, 第二次組建設計局, 很快嶄露頭角。 在“蘇-27”之前, 蘇霍伊設計局研發的“蘇-15”戰鬥機被認為是蘇軍的第一種真正的全天候殲擊機, 晝夜皆能作戰——但它在服役期間從未參戰, 真正令其名揚四海的卻是1978年與1983年兩次誤擊韓國民航客機(擊落擊傷各一), 被它吞噬掉的無辜者性命多達271條!“蘇-15”戰鬥機因此背上了“民航機殺手”的駡名, 尤遭韓國人痛恨。

蘇-15攔截機, 北約代號“細嘴瓶”。 該機是蘇聯從1967年開始服役的一款雙引擎攔截機

相比之下, “蘇-27”的亮相同樣帶有幾分傳奇色彩。 1987年9月13日, 挪威空軍第333飛行中隊所屬的P-3B“奧利安”反潛巡邏機正在巴倫支海上空距離蘇聯海岸僅90公里的地方, 沿蘇聯海岸向東飛行。 蘇聯對空警戒雷達立即發現了這個“不速之客”, 馬上派出一架最新式“蘇-27”戰鬥機前往監視。 連續追蹤監視了17分鐘的飛行員斷然採取了奇特的警告措施:駕駛飛機從P-3B右下方快速穿過。

只見“蘇-27”的垂直尾翼翼尖將P-3B飛機的右翼外側發動機短艙切開一條大口子, 迫使受傷的P-3B逃之夭夭。 “蘇-27”就是以如此一個漂亮的“外科手術”姿態進入公眾視野的。

實際上, “蘇-27”是蘇霍伊設計局從1969年開始研製的全天候重型制空戰鬥機, 屬於蘇聯趕超世界第三代(俄國標準為第四代)戰鬥機技術水準的作品。 第一架原型機於1977年5月20日試飛成功, 3年後第一架預生產型上天, 以後又經過修改、定型、批生產, 才陸續交付部隊使用。 到1986年, 已開始形成作戰能力。

蘇-27, 北約代號“側衛”, 蘇聯為抗衡美軍F-15 而研發單座雙發動機、全天候重型戰鬥機

1989年6月8日, 第38屆巴黎航展開幕。 兩架“蘇-27”戰鬥機作為蘇聯新產品首次堂堂正正地公開亮相。 初次登臺的“蘇-27”就為法國觀眾獻上了技驚四座的高難度非常規機動飛行, 令觀者無不目瞪口呆——只見戰鬥機以每小時約400公里的速度從機場跑道一端平飛而來。 突然之間, 出人意料的場面發生了, 只見“蘇-27”機頭猛然抬起, 一直向上仰過去, 迎角從0度一直拉到120度,

機尾前沖, “肚皮”朝向斜前方的天空, 差不多是安然仰臥著向前平飛, 速度也一下降至每小時110公里左右, 形成短暫的機尾在前機頭在後的狀態。 幾秒鐘後, 機頭重新向前滑下, 又保持原來正常的平飛狀態了, 而飛行高度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這個非常規機動動作的創始人是試飛員維克多·普加喬夫。 由於“蘇-27”飛機從平飛時安然自在的模樣, 在暫態就可將機頭向前拉起的動作奇特得活像一條狂怒的“眼鏡蛇”, 所以這個動作被命名為“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 雖然現在還有人懷疑在空對空導彈時代這一特技動作的實用價值, 但它所表現出的“蘇-27”戰鬥機的優異機動性能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

在後冷戰時代國力大不如前的俄羅斯聯邦, “蘇-27”戰鬥機及其令人眼花繚亂的衍生型號(蘇-30、蘇-33、蘇-34、蘇-35以及蘇-37) 儼然成為航空工業續命的拳頭產品。直到今天,俄羅斯所研發的新一代戰鬥機(“蘇-57”)仍然帶有濃厚的“蘇-27”印記——有人不無道理地揶揄,“蘇-57”其實就是拍扁了的“蘇-27”……毫不誇張地說,這種被北約組織命名為“側衛”的戰鬥機,實際上也是蘇維埃國家最後的航空“黑科技”。

“蘇-27”戰鬥機及其令人眼花繚亂的衍生型號(蘇-30、蘇-33、蘇-34、蘇-35以及蘇-37) 儼然成為航空工業續命的拳頭產品。直到今天,俄羅斯所研發的新一代戰鬥機(“蘇-57”)仍然帶有濃厚的“蘇-27”印記——有人不無道理地揶揄,“蘇-57”其實就是拍扁了的“蘇-27”……毫不誇張地說,這種被北約組織命名為“側衛”的戰鬥機,實際上也是蘇維埃國家最後的航空“黑科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