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阜新一處3500年前的墓地表明商古族的祖先來自遼河流域

阜新一處3500年前的墓地表明——

商古族的祖先來自遼河流域

河南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商朝玉人和根據玉人畫的簡圖, 瘦長的臉形和發飾很清晰。

陶壺

陶鬲

代海墓地出土的海貝。

2006年, 在阜新縣舊廟鎮發現一處3500多年前的大型古墓群。 經過多年的研究, 這個被稱為“代海墓地”的古墓群是夏商之際生活在阜新地區的俞人留下的,

而俞人與在中原建立了商朝的商古族共祖。 由此, 史料結合實物印證了商古族的祖先來自遼河流域。

發現夏末商初古墓群

在阜新這片土地上, 幾千年前的人類活動特別繁盛。 就在那些丘陵間, 近年來考古人員不斷發現各個時期的文化遺址, 其中很多古城遺址反映出, 在中原文明的青銅時代(指的是大約西元前2000年至西元元年左右), 這裡的人類活動甚至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潮。

2006年發現的代海墓地便是這一時期的重要遺跡。

據阜新市博物館館長、研究員胡健介紹, 2006年初冬時節, 省考古研究所收到省文化廳轉來的工程建設資訊, 阜新市新邱區將要建設一條鐵路,

縱貫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文物遺址分佈較為密集的地區。

當年11月, 省考古所協同阜新市文物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對鐵路建設路段進行了詳細的地面勘查。 在這個過程中, 在阜新縣舊廟鎮代海村西代海營子屯發現了一處古代墓地, 定名為“代海墓地”。

2009年7月9日, 由省考古所徐韶鋼、趙少軍、趙海山及阜新市文物管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組成的考古隊進駐了現場, 進行搶救性挖掘。 此前, 當地已經發現有3處文物遺址, 分別是西北山墓地、戰國時代的四合城城址、馬圈子城址以及遼代的西坡地遺址, 代海墓地的位置處在上述遺址的北面。

考古人員在代海墓地共發現墓葬62座、灰坑30個、灰溝4條。 經過3個多月的緊張野外考古發掘,

基本完整地揭開了墓地的全貌, 這是阜新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一處青銅時代古墓群。 代海墓地野外考古結束後, 研究人員隨即開展了出土文物的修復整理和深入研究。

之所以稱代海墓地為大型古墓群, 其表現就是墓葬數量多而且集中。 在2900平方米的發掘區域內, 考古人員共發掘墓葬62座, 出土遺骨64例, 除有12例為少年或幼兒, 性別辨識不清外, 其餘有男性28例, 女性24例。 其中有兩座還是男女合葬墓。

遺址中有54座墓有隨葬品, 數量多少不等。 其種類有陶器、青銅器、蚌殼製品及貝類飾品, 共計157件套。

此外, 考古人員注意到, 墓葬當年得到了較好的維護, 在墓區西北側, 發現了3條人工溝, 顯然是為了阻止墓區北部地勢較高處下來的雨水、山洪的衝擊而修建。

代海墓地屬於什麼年代?研究人員發現,出土的陶鬲、銅環與夏家店下層文化比較相似,而在器物組合與形制的典型特徵方面,與高臺山文化早期比較相似。

夏家店文化與高臺山文化都是青銅時期的典型,年代大約在距今4000年-3000年前,夏家店下層文化處於3500年前,所屬年代大體為中原文化的夏末商初。

玄鳥部族留下遺存,俞人為商古族分支

那麼,這一時期活躍在阜新地區的先民是屬於哪一個部族呢?

有關歷史資料表明,青銅時代阜新地區屬商古族的一支——俞人的主要活動區域。已故的阜新歷史文化研究專家劉國有曾做過長期深入的研究,他認為代海墓地主人屬於阜新地區最早載入史冊的族群——俞人。

另據《逸周書》載,“俞人,雖馬”,這個“雖馬”據考證就是玄鳥。也就是說,阜新曾經生活著一支以玄鳥為圖騰的古老部族。《史記》中,司馬遷還記錄了一個與玄鳥有關的部族——商,“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這段史料講述了商古族始祖是黃帝的孫子帝嚳,還道明瞭商古族以玄鳥為圖騰的由來,即帝嚳的次妃簡狄吞下了玄鳥的蛋,生下了契,延續下來商古族。

此外,《詩經》中也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詩句。

隨著研究的深入,史學家又發現都以玄鳥為圖騰的兩個部族——俞人和商古族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

在古籍《世本》中記載,商古族在契的時候居住在番,契的兒子昭明居住在砥石。由這則記載,研究人員意識到,商古族部落原本並不是以商作為部族稱號,而是後來遷居到商地以後,才被“封于商,賜姓子氏”的。

於是,史學家將視點聚焦到“番”和“砥石”這兩個地名上。在東漢的高誘注釋的《淮南子》中有“砥石,是山名,在塞外,是遼水的發源地,南入海”。經過考證,砥石就是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的白岔山。由此推斷,商古族最早起源地應當屬於遼河流域,包括今天的內蒙古、河北和遼西大部分地區。這一區域不僅涵蓋了俞人的生活區域,而且二者所屬年代也極為相近。

經過艱苦研究考證,考古工作者基本可以得出一個較為清晰的結論,代海墓地是商古族部落的一個分支,即3500多年前阜新地區的先民——俞人留下的重要遺跡。

揭開俞人秘密:壽命短,臉瘦長

對於人類文明早期的考古研究,由於缺少可供參考的文字史料,還原那個時候的歷史原貌就顯得特別困難。

幸運的是,代海墓地發掘之後,考古人員最終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將他們沒有講出的話表述了出來。

2013年,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經費資助下,省考古所出版了《代海墓地》考古發掘報告,其中刊載了《代海墓地出土人骨的人類學研究》。

省考古所在代海墓地發掘結束後,針對墓地出土先民遺骨數量較多、保存較為完整的特點,將一批標本運至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人類學實驗室,進行一系列的體質人類學觀測和比較分析,研究結果為我們揭示了大量關於俞人的資訊。

研究人員首先鑒定了遺骨的性別,死亡年齡。他們注意到,除因為年幼無法測定的12例以外,54例遺骨中,男性有28例,女性有24例,男女兩性比為1.167∶1,以家族人群判斷,男性比例明顯偏高。

專家指出,在沒有大規模戰爭情況下,為人類正常生理機制所決定的男女兩性比例應接近於1,而俞人這種男性比例偏高現象不僅在代海墓地有這樣表現,也普遍存在於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其他古代人群中,反映了當時人類生活環境的艱辛。

同樣證明這一點的是代海地區先民的年齡。出土遺骨中有55例年齡階段明顯,測定的結果顯示,他們的年齡普遍偏低。這些生活在代海地區的古代居民死亡年齡集中在35歲以下的青壯年時期,死亡比例高達69.09%,其中未成年夭亡的占到15.63%,24歲到35歲的壯年期是那個時期居民的死亡高峰期,占到45.45%,接近一半,而且代海墓地中沒有發現56歲以上的老年個體。

研究報告稱,代海地區青銅時代先民年齡偏低不僅有自然環境原因,還有人為因素。記者注意到M8號墓,這是一個年齡在15歲至20歲的女性先民的墓。15歲至20歲,對於現代人來說是花季少女。而且在這個花季少女的墓中出土了兩件青銅器——銅簇,一件位於下頜骨位置,一件位於肋骨中間。這兩件兵器,無論從性別考慮,還是從擺放位置來看都不應該是隨葬品,最大的可能就是它是殺害這個花季少女的兇器。

胡健說:“由於相差僅有數千年,青銅時代的先民與現代人形體基本沒有明顯差異。但是,我們從文物中仍然可以取得更多資訊。”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人類學實驗室的另一項研究便是如此,這就是顱骨形態的觀察與測量。

從實驗報告中,我們看到科研人員對標本進行了數百項測量和比對,測量比對的資料顯示,代海地區青銅時代的先民屬於亞洲蒙古人種範疇,並且表現出與東亞蒙古人種最多的接近關係。

其中男子的顱骨特徵表現為長顱型,即面部較高且狹。

研究人員還選取了近代典型地區居民顱骨類型與之進行比較,選取的物件包括華北組、撫順組、華南組、愛斯基摩組等。對照比較的結果表明,代海地區青銅時代的先民顱骨的基本形態與東亞類型的撫順組和華北組居民較為一致。

簡單地說,從臉型看,阜新的先民俞人長的有點像撫順組居民。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名詞解釋

撫順組居民

在撫順市選取代表性人群,測量他們的顱長,顱寬,鼻高,鼻寬等18項數值,以此為依據確定出撫順組居民顱骨特徵,稱為撫順組居民。

主要代表北方的中國人顱骨類型。

代海墓地屬於什麼年代?研究人員發現,出土的陶鬲、銅環與夏家店下層文化比較相似,而在器物組合與形制的典型特徵方面,與高臺山文化早期比較相似。

夏家店文化與高臺山文化都是青銅時期的典型,年代大約在距今4000年-3000年前,夏家店下層文化處於3500年前,所屬年代大體為中原文化的夏末商初。

玄鳥部族留下遺存,俞人為商古族分支

那麼,這一時期活躍在阜新地區的先民是屬於哪一個部族呢?

有關歷史資料表明,青銅時代阜新地區屬商古族的一支——俞人的主要活動區域。已故的阜新歷史文化研究專家劉國有曾做過長期深入的研究,他認為代海墓地主人屬於阜新地區最早載入史冊的族群——俞人。

另據《逸周書》載,“俞人,雖馬”,這個“雖馬”據考證就是玄鳥。也就是說,阜新曾經生活著一支以玄鳥為圖騰的古老部族。《史記》中,司馬遷還記錄了一個與玄鳥有關的部族——商,“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這段史料講述了商古族始祖是黃帝的孫子帝嚳,還道明瞭商古族以玄鳥為圖騰的由來,即帝嚳的次妃簡狄吞下了玄鳥的蛋,生下了契,延續下來商古族。

此外,《詩經》中也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詩句。

隨著研究的深入,史學家又發現都以玄鳥為圖騰的兩個部族——俞人和商古族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

在古籍《世本》中記載,商古族在契的時候居住在番,契的兒子昭明居住在砥石。由這則記載,研究人員意識到,商古族部落原本並不是以商作為部族稱號,而是後來遷居到商地以後,才被“封于商,賜姓子氏”的。

於是,史學家將視點聚焦到“番”和“砥石”這兩個地名上。在東漢的高誘注釋的《淮南子》中有“砥石,是山名,在塞外,是遼水的發源地,南入海”。經過考證,砥石就是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的白岔山。由此推斷,商古族最早起源地應當屬於遼河流域,包括今天的內蒙古、河北和遼西大部分地區。這一區域不僅涵蓋了俞人的生活區域,而且二者所屬年代也極為相近。

經過艱苦研究考證,考古工作者基本可以得出一個較為清晰的結論,代海墓地是商古族部落的一個分支,即3500多年前阜新地區的先民——俞人留下的重要遺跡。

揭開俞人秘密:壽命短,臉瘦長

對於人類文明早期的考古研究,由於缺少可供參考的文字史料,還原那個時候的歷史原貌就顯得特別困難。

幸運的是,代海墓地發掘之後,考古人員最終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將他們沒有講出的話表述了出來。

2013年,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經費資助下,省考古所出版了《代海墓地》考古發掘報告,其中刊載了《代海墓地出土人骨的人類學研究》。

省考古所在代海墓地發掘結束後,針對墓地出土先民遺骨數量較多、保存較為完整的特點,將一批標本運至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人類學實驗室,進行一系列的體質人類學觀測和比較分析,研究結果為我們揭示了大量關於俞人的資訊。

研究人員首先鑒定了遺骨的性別,死亡年齡。他們注意到,除因為年幼無法測定的12例以外,54例遺骨中,男性有28例,女性有24例,男女兩性比為1.167∶1,以家族人群判斷,男性比例明顯偏高。

專家指出,在沒有大規模戰爭情況下,為人類正常生理機制所決定的男女兩性比例應接近於1,而俞人這種男性比例偏高現象不僅在代海墓地有這樣表現,也普遍存在於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其他古代人群中,反映了當時人類生活環境的艱辛。

同樣證明這一點的是代海地區先民的年齡。出土遺骨中有55例年齡階段明顯,測定的結果顯示,他們的年齡普遍偏低。這些生活在代海地區的古代居民死亡年齡集中在35歲以下的青壯年時期,死亡比例高達69.09%,其中未成年夭亡的占到15.63%,24歲到35歲的壯年期是那個時期居民的死亡高峰期,占到45.45%,接近一半,而且代海墓地中沒有發現56歲以上的老年個體。

研究報告稱,代海地區青銅時代先民年齡偏低不僅有自然環境原因,還有人為因素。記者注意到M8號墓,這是一個年齡在15歲至20歲的女性先民的墓。15歲至20歲,對於現代人來說是花季少女。而且在這個花季少女的墓中出土了兩件青銅器——銅簇,一件位於下頜骨位置,一件位於肋骨中間。這兩件兵器,無論從性別考慮,還是從擺放位置來看都不應該是隨葬品,最大的可能就是它是殺害這個花季少女的兇器。

胡健說:“由於相差僅有數千年,青銅時代的先民與現代人形體基本沒有明顯差異。但是,我們從文物中仍然可以取得更多資訊。”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人類學實驗室的另一項研究便是如此,這就是顱骨形態的觀察與測量。

從實驗報告中,我們看到科研人員對標本進行了數百項測量和比對,測量比對的資料顯示,代海地區青銅時代的先民屬於亞洲蒙古人種範疇,並且表現出與東亞蒙古人種最多的接近關係。

其中男子的顱骨特徵表現為長顱型,即面部較高且狹。

研究人員還選取了近代典型地區居民顱骨類型與之進行比較,選取的物件包括華北組、撫順組、華南組、愛斯基摩組等。對照比較的結果表明,代海地區青銅時代的先民顱骨的基本形態與東亞類型的撫順組和華北組居民較為一致。

簡單地說,從臉型看,阜新的先民俞人長的有點像撫順組居民。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名詞解釋

撫順組居民

在撫順市選取代表性人群,測量他們的顱長,顱寬,鼻高,鼻寬等18項數值,以此為依據確定出撫順組居民顱骨特徵,稱為撫順組居民。

主要代表北方的中國人顱骨類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