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歷與學力,真正的區別是什麼

請點擊標題下方的“光明微教育”關注我們, 瞭解更多~

我的孩子快初中畢業時, 問過我一個問題:“什麼是學歷啊?”我不想回答得太過敷衍, 追根溯源查了厚厚的《辭源》, 令我驚訝的是竟沒有“學歷”這個詞, 倒是另一個詞——“學力”映入我眼簾, 且對學力有更為詳細的解釋:學力是學問上的造詣, 也就是學問達到的程度。 宋《范成大》有詩雲:“學力根深方蒂固。 ”可見學力的獲得是需要努力和能力的, 所以可以理解為學力是指學習的能力或做學問的實力, 也就是指一個人的知識水準以及在接受知識、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方面的綜合能力,

它是在經歷各種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提高感悟而獲得的。

當下社會上通常所關注的“學歷”是指人們在官辦或民辦的教育機構中接受按步就班的課程設置, 學習相應的文化知識, 通過考試及考評方可拿到一個蓋有教育部認證機構印發的“證書”, 俗稱“敲門磚”, 也就是所謂的“學歷”了。 常見的承認的學習經歷為小學、初中、高中、中專、大專、學士、碩士、博士等諸如此類。 客觀來說, 學歷對於學力並不是一紙空文, 學歷可以體現出在一段時間內通過努力所獲得的學習經歷和能力, 但前者是可預見的, 而後者是無止境的, 在很大程度上後者可以鍛造前者, 前者不一定能真正擁有後者。 可見, 一字之差, 學力與學歷的內涵卻千差萬別。

著眼于人類文明的發展, 學力當然比學歷更為重要。 但是當今世界各國進入現代文明後, 幾乎都成為不同意義上的學歷社會。 因為在制度安排上, 判斷學歷比判斷學力更簡便明瞭。 但是一個有活力的社會, 總能找到不唯學歷、尊重學力的彈性通道,

所謂“不拘一格降人才”, 這才有了無數文憑低而成就高的佳話。 但是, 不可忽視的是, 當前我們的學歷秩序越來越僵化, 學歷泡沫越來越嚴重, 學歷已經與學力發生巨大的錯位。

現在社會上一部分家長和學生以為考進了大學, 拿到學歷就可以找到工作, 從而放鬆對學問和學力的追求, “學到用時方恨少”, 找工作時又放不下自己的姿態, 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還有些學生急功近利, 學習社會上的熱門專業, 但是有些專業恰恰是入學的時候還是熱門, 可畢業時用人單位已經人滿為患。 孔子曾教育弟子:“取乎其上, 得乎其中;取乎其中, 得乎其下;取乎其下, 則無所得矣!”一個人的學習經歷和能力,

如果能從人類和國家層面的戰略高度去取乎其上, 怎可得其中或下, 乃至無所得?

孔子還說:“志于道, 據於德, 依于仁, 游於藝。 ”把受教育者培養成有品格, 有高尚精神境界的“君子”, 才能夠承擔重大的社會責任, 能夠對社會作出貢獻。 教育的功用在於培養完整而具有道德和智慧的人, 這是學力應有的內涵。 我們必須反思學歷與學力的錯位, 既要反思教育機構培養學生能力和機制的問題, 又要反思社會對這種學歷的認可和價值評判體系, 注重實際的學力, 這不僅有利於人的成長, 也有利於社會的發展。 正如克裡希那穆提在《一生的學習》所說:“正確的教育, 一方面鼓勵技術的學習, 同時也應該完成某種更為重要的事;它應該幫助人去體驗生活的完整過程。

這種體驗才能將能力和技術置於他們應有的地位。 ”

如果說學歷能幫助我們找到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那麼學力, 更使我們借著學歷的光亮, 摸索著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來。

(作者:吳文越, 系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光明教育工作室出品

長按識別關注 為您解讀教育中國

內容:光明日報

統籌:晉浩天

製作:祁琳

你還會喜歡:

語情局

光明學人

光明講壇

語情局

光明學人

光明講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