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多倫故事」之北村模式

前言

多倫是我家, 我家在多倫。 今天, 小編為您講述新時代、新多倫的故事, 讓您感受家鄉的美、家鄉的情、家鄉的變化!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共同講好新時代的多倫故事。

北村模式——讓農民成為有奔頭的職業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 “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多倫諾爾鎮北村大力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不斷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

“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是北村轉變生產經營方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讓村民過上富裕文明新生活的新模式, 2014年, 北村拿出村集體的一部分土地, 再加上從村民手中流轉來的130畝土地, 建起了60座日光溫室大棚, 並成立北越專業種植合作社。 從此, 這200畝溫室大棚便成了村裡貧困戶脫貧、村民增收的金疙瘩。

經營中, 通過合作社的統一管理、統種統銷, 土地入股但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年終可以領到紅利, 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不僅有年終紅利, 而且還可以在大棚裡打工增加收入。

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要深入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 調整優化農業生產力佈局, 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多倫諾爾鎮北村結合鄉村振興戰略, 不僅把逐步把村裡的蔬菜產業做大、做強、做成了品牌。 還通過綠色無公害認證, 從口感和品質各方面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在與中國國際總公司簽訂銷售合同中, 公司每週要提供12.5萬斤綠色無公害蔬菜,

現有的60座溫室大棚遠遠達不到要求。 2018年, 在各級各部門的支持配合下, 村兩委要繼續擴大種植規模, 真正讓北村蔬菜成為人人知曉的綠色品牌。

多倫諾爾鎮北村黨支部書記高凱傑介紹說, 結合鄉村(振興)戰略, 要把北村, 特別是要把產業做大做強,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主要是讓農業成為人們有奔頭的產業, 讓農業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我們圍繞這塊, 基礎建設還要加大, 今年準備再在園區的西側再建一百座日光溫室, 因為現在我們市場已經不成問題了, 供給量還有點供不上。 在這個情況下, 我們準備加大規模, 2017年貧困戶在這裡已經穩步脫貧, 為了扶上馬, 送一程, 讓後續產業再跟上, 我們把農業這塊要做大做強, 再就是牧業也想搞一個園區,

以灤源酒廠加在我們剩的菜葉子做飼料, 養牛, 育肥出的牛的牛糞再上菜地, 達到無公害綠色, 準備把這個基地搞成迴圈模式的, 為了讓村民早日達到小康。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北村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特色產業, 強化綠色發展理念, 採取迴圈模式, 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優化種植結構, 向綠色、有機、品牌要效益;規模化經營、讓農民增收有保障。 雖然現在全村已經有257戶村民加入合作社嘗到了甜頭, 但是讓全村的400戶村民從本村產業發展中受益, 讓“北村”模式真正成為叫的響、影響力廣的模式才是村裡最終的發展目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