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誰說二本沒有好大學?全國最好二本大學整理

北京物資學院

在外省人眼裡, 北京的學校都是名牌。 可不是嗎, 除了名揚海內外的清華北大, 其他哪一個拎出來也是大名鼎鼎。 就說校名吧, 只要說出以下兩三個字, 國人誰也不會與其他大學相混淆:人大、北航、北外、北影、北廣(儘管已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 但北京人還是這麼稱呼)、北師大、北理工、北二外……君若不信, 你用搜狗打字試試, 手指一點, 這幾個字就蹦出來了。

在北京人眼裡, 北京還有一些很普通的院校, 因為沒有名氣, 所以也就沒有簡稱。 北京物資學院即是其中一例 。

然而, 在外省考生眼裡, 北京物資學院卻是不可小覷的香餑餑。

許多超過一本線二三十分的考生, 都把它當成了進京的跳板。

它是全國惟一以“物資”命名的高校, 也是全國第一所開辦物流管理專業的高校。 “物流”也是近年來新流行的一個詞彙, 直譯出來就是“物料或商品在空間與時間上的位移”。 通俗地說, 是指將資訊、運輸、倉儲、庫存、裝卸搬運以及包裝等物流活動綜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的集成式管理。

物流管理是該校的特色和品牌專業, 彙集了王之泰教授、陳梅君教授等物流教育先驅和崔介何教授、鄔躍博士、翁心剛博士等國內知名的物流專家學者。 該專業主要培養從事物流資訊技術集成、物流系統集成與模擬、物流資源優化配置等現代物流工程方面工作的高級人才。

北京物資學院的另一大亮點是學校的工商管理專業的國際採購與供應鏈管理方向是國內惟一的。 學生在學習工商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上, 突出網上採購、招標採購、國際採購、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準時採購以及物流管理等現代採購與供應鏈管理技術的特色。 專業課授課教師參加過“國際採購與物資管理聯盟”組織的境外學習。 學校為學生提供國際化的採購職業資格認證的相關“雙語”課程, 並把歐洲的採購課程體系納入本科教學體系中。

學校位於北京市通州區, 地處京杭大運河源頭。 大運河, 是不是與物流有某種內在的聯繫?

北方工業大學 

天子腳下的高校, 在校名上是絕不會捨棄京城這張名片的。 不論是部委屬院校, 還是北京市屬院校, 打頭的兩個字, 不是“北京”就是“中國”, 不是“首都”就是“中央”。 前幾年, 有著悠久辦學傳統的北方交通大學, 硬是頂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非議, 把校名改成了北京交通大學。 面對媒體的質疑,

學校給出的答案毫無隱諱:“為了突出學校的地理方位”。

可是北方工業大學就這麼“不識時務”, 雖然久居首都, 校名卻偏偏不沾京城的邊, 以至於讓好多人一直誤以為它在千里之外的工業重鎮——唐山呢。

北方工業大學在京城的位置確實有點偏, 既不在高校雲集的海澱, 也不在白領密集的朝陽, 而在西山腳下的石景山區。 熟悉北京的人都知道, 這裡是北京重工業區, 首都鋼鐵公司原來就一直在這裡。 如今, 雖然首鋼已經“遠嫁”唐山, 但北方工大為重工業服務的辦學特色仍然“健在”。 學校曾先後屬於國家重工業部、冶金工業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 自1998年始, 才改由北京市領導。 歸入地方後, 北方工大順應時代趨勢, 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同時,

傾力於自動化控制系統與裝置的研究開發、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模糊控制在工業中的應用、網路技術、數控技術、電動車技術、綠色電源等新領域, 打造出了一片新天地。

如今, 北方工大的部分專業已經列入北京市高招一批本科計畫。 而在外省招生時, 不論列入哪個錄取批次, 越來越多的地方考生都對該校青睞有加, 最終提檔線都超過一本控制線20分以上, 成為名副其實的二本“牛校”。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十裡洋場, 國際都會, 充滿活力與魅力的大上海, 從來就不缺少時尚的氣息和關注的目光。 黃浦江畔, 你可以看到雍容華貴的萬國建築;音樂廳裡, 你可以聞到繞梁三日的天籟之聲;南京路上, 你可以聽到風情萬種的吳儂軟語。

在這樣一座充滿海派文化的都市里,上海對外貿易學院能不新潮嗎?

學校是華東地區惟一的涉外商科大學,一般在大三之前外貿學院和外語學院的同學就會通過六級或者專四,然後在一家貿易公司鍛煉。准畢業生們或者是當接線員幫忙聯繫業務,或者從審查單據、核對清單等簡單業務做起。上外貿的學生許多都成為上海灘上外貿公司的骨幹,或者在跨國公司的貿易部任職。

學院現有松江、古北兩個校區。松江校區是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大學園區,宏偉典雅的語音資訊中心大樓是其標誌性建築,並建有5萬餘平方米的現代化運動場館。古北校區毗鄰虹橋開發區,是學院的產、學、研基地,這裡設有與上海市教委共建的上海市大學生創業國際合作基地、上海高校國際商務實習中心,擁有現代化教學培訓的學位後培訓基地等,為學院開展職業素養與創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氛圍。

上海電力學院

雖然不能與復旦、同濟、東華等名校相提並論,但上海電力學院仍然是許多考生心目中一座需要奮力攀登的高峰。

上海是我國電力工業的重要基地,各類與電力相關的大型集團公司和國家重點企業星羅棋佈,這些優越條件為面向電力生產第一線的上海電力學院插上了有力雙翼。這所行業特色明顯的高校設有電力與自動化工程學院、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電腦與資訊工程學院等6個二級學院,其中電氣、熱動、自動化等幾個專業在上海市有較高的知名度,“熱力設備腐蝕與防護實驗室”是國家電力行業部級重點實驗室,電廠熱能動力與環境工程被評為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培養學科。

學校本部在上海市東部的楊浦大橋畔,在南匯科教園建有新校區。兩個校區裡,電力研究中心、學術交流中心、電力發展展示館、電力行業高培中心、電力市場模擬運行中心、電網安全模擬中心等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據說,學校正在積極申請學院升格大學,屆時,更名後的上海電力學院,錄取分數肯定會更上一層樓。

同類“牛校”備案

北京資訊科技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北京印刷學院、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金融學院、上海商學院等。

北京資訊科技大學是2008年在原北京資訊工程學院和北京機械工業學院的基礎上正式設立的。雖然剛剛由“學院”而升為“大學”,但錄取分數已經開始扶搖直上。

高校的地域優勢除了北京、上海特別突出以外,其他經濟發達城市和東南沿海城市的二本高校也受到一些考生的追捧,其錄取分數大多在一本控制線附近徘徊。例如:天津理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天津商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金融學院、大連交通大學、大連工業大學、大連醫科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大連)等。

有些學校也坐落在大城市,但不是北京上海那樣的國際大都市;它們也有一定的名氣,但遠不如綜合性大學如日中天。然而,它們憑著自己的專業優勢,在特定領域內滴水穿石,心無旁騖地練就了一身笑傲江湖的特殊本領。四年後,當它們的弟子走出校門時,在職場上卻可以左右逢源,平步青雲。

這類學校的牛氣靠的是獨門絕技,報考這類學校的考生往往也是獨具慧眼,通常需要用“一本”甚至更高的分數才能換取這類“二本牛校”的入門證。

南京審計學院

在名校林立的南京,南京審計學院實在不是一顆耀眼的明星,但誰也不能否認它在高校界也是一顆熠熠閃亮的恒星。

毫無疑問,學校獨步全國的王牌專業是審計學。長期以來,這個專業一直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真正引起人們關注的緣由是國家審計署掀起的一年一度的審計風暴。“經濟越發展,審計越重要”。在這場風暴的背後,人們清晰地感知到審計在我國經濟生活中所肩負的特殊使命,看到了審計的發展和社會對審計人才的需要,特別是高層次人才需求的潛力。這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審計學專業人才必須是在文、史、哲和外語、電腦等基礎上,向經、管、法和工程技術方面延伸的多面手,數學能力尤需出類拔萃。

作為全國第一個開辦審計學專業的普通高校,學校在本科生培養上,積極探索“本科學歷教育+國際執業資格培訓”的人才培養新模式,與特許公認會計師工會(ACCA)合作,開展國際註冊會計師執業資格培訓,設立了全國惟一的“全球推薦級ACCA培訓機構”,該中心的ACCA課程統考通過率甚至高出全球平均通過率。多年來,審計學專業在江蘇省政府、國家審計署、中國人民銀行的特別關照下,其發展速度和專業水準在國內始終處於領先地位。許多本科生一畢業即被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選中,其餘學生也大部分進入國家機關、大型國企和上市公司。

據瞭解,我國大約需要35萬名審計學方面的專業人才,但目前只有執業人員5萬多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國際機構的認可,人才缺口很大。在未來10年我國需求的15類人才排行榜中,審計學方面的專業人才位居榜首。這大概就是南京審計學院“牛氣沖天”的真正原因吧!

長春理工大學

看長春理工大學的校名,好像沒什麼特色。如果你知道2002年以前,學校的名字叫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可能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特色藏在“光”裡。

不錯,學校的獨門絕技就是光電技術。學校創辦於1958年,我國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大珩教授為主要創始人,也是第一任院長。學校先後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委、五機部、機械委、機電部、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1999年全國高校調整時被劃轉為吉林省管理。

由於“學院”更名為“大學”,所以學校也相繼開設了一些與光電技術無關的專業。這些新專業雖然沒有什麼特色,但由於光電專業的“光環效應”,錄取分數也大多在一本線上徘徊。長春理工大學對第一志願報考該校並被錄取的新生,如果分數超過考生所在省份錄取控制分數線50分以上,給予一次性1000元的獎勵。

同類二本牛校備案

長春稅務學院、昆明理工大學、中國計量學院、重慶郵電大學、南京資訊工程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四川外語學院、天津外語學院、大連外語學院、西安外國語大學等。

目前我國以外語命名的大學共有7所,其中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屬於一本院校,西安外國語大學、大連外國語學院、天津外國語學院、四川外國語學院則屬於二本院校。這四所二本外語院校儘管在某個專業上可能沒有綜合性重點大學裡的外語專業出色,但它們開設語種多,專業氛圍濃,尤其在外語的聽、說方面有天然的優勢,所以它們的一些與外語相關的專業在許多省份招生時,錄取分數都超過一本控制線。而其他非外語專業,如中文、新聞、工商、法學等近年來新開設的專業錄取分數也在一本控制線邊緣徘徊。

2000年以前,除了教育部直屬高校外,全國還有數十所“國字型大小”高校直屬於中央其他各部委管理。後來隨著國家機構管理體制改革的推進,大部分院校劃轉到地方管理,但仍保留了少部分比較特殊的院校。說它特殊,指的是這些院校裡的部分專業有點“壟斷”性質,在全國高校裡“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這些學校由於是中央部委的“嫡系部隊”,所以,不論坐落在什麼地方,很少受地方政府制定的“土政策”的牽掣,可以“高瞻遠矚”地把招生計畫和就業分配面向全國所有的省份,使全國各地考生比較公平地享受到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它們雖然沒有列入一本院校系列,但是在“國字型大小”或特殊領域就業光環的籠罩下,仍然吸引了眾多考生的目光,錄取分數年年居高不下,個別院校甚至超過一本線100分以上,令許多一本院校自歎弗如。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在這個崇尚物質經濟的社會裡,一些人對“政治”正逐漸敬而遠之。然而,在我國的政治中心北京,又怎能沒有一所與政治完全對口的高校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恰恰就填補了這個空白。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聽起來很“年輕”,實際上已滿一個“花甲”了。它的前身是中央團校,早在1948年就誕生了。自它誕生以來,就始終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切關懷。在不同歷史時期,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多次親臨學校作報告、參加畢業典禮、接見學員和題寫祝詞與賀信。

學校在招生簡章上公開聲明:“我校面向全國招生,實行考生自由報考,參加全國統一考試,綜合考核,按當地一般院校最低控制分數線以上,提前單獨錄取的招生辦法。未被錄取者,不影響其他院校錄取。” 請注意“當地一般院校最低控制分數線”,也就是說,按照各地提檔分數的標準劃定,學校屬於二本院校,亦即所有上了當地二本分數控制線的考生都可以報考該校。但由於在提前批招生,加上校名有“中國”二字,所以每年都有一些尖子考生,懷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幻想,抱著“提前批錄取,不報白不報”的心態,踴躍報考這所團中央所屬的惟一一所本科院校。

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從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畢業後都能到團中央工作,那早已是在“老皇曆”了。如今的畢業生,與其他普通高校一樣,完全是“自主選擇,學校推薦”。如果你在畢業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單位,學校就會把你的檔案和戶口都打回到你原來的籍貫參加所謂的“二次分配”。例如,2007年該校本科畢業880人,其中只有85人進入各級機關工作,“靈活就業”和回原籍參加“二分”的畢業生上升到231人。

學校位於北京西三環,屬於市中心的黃金地段。校園很精巧,有很多小路,但每條小路都可以相連,常常是你繞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為數不多的幾棟建築也很素雅,白色的圖書館,紅色的教學樓,銀灰的宿舍樓,與周圍筆直的毛白楊樹相映成趣。“學校據說是全國最小的13所大學之一,規模像高中,學生只有4千多人,與理想中大學的概念有不小差距,嚮往校園亭台樓榭、湖山花樹的那種大學的同學,本院暫不能滿足你的要求。”這是一名在校生對廣大考生的忠告。

上海海關學院

白襯衫、黑肩章,頭戴國徽,大義凜然,這是海關關員給我們的威武印象。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的上海海關學院就是這樣一所專門培養海關人才的大學。

學校的名字聽起來有點陌生,也難怪,它是2007年才升格的一所本科院校。然而,它的辦學歷史已經有了半個多世紀。1953年,經中央財經委員會批准,對外貿易部海關總署決定在上海創辦上海海關學校,當年就招收了第一屆初中畢業生,學制為三年。1980年升格為上海海關專科學校;2007年升格為上海海關學院。

學校雖然剛升成本科,但是它的錄取分數卻高得驚人,2007年招收的第一屆本科生,在許多省份都超過了一本分數線。即使在未升本時的“專科年代”,每年也有少數一本壓線考生向該校投懷送抱。所以,凡是想報考該校的同學,填報之前,一定要仔細掂量掂量自己的分數。

學院是一所以管理學學科為主,經濟學、法學、工學等學科協調發展,以現代海關學科為主要科研方向的具有鮮明海關特色的教學型高等學府。現設有海關管理系、海關經濟系、海關法律系、海關外語系、公共基礎教學部等五個教學系部;設置了分屬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等四個學科門類的3個本科專業和8個專科專業。

一般來說,本科各專業及專科海關管理、海關國際法律條約與公約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如志願進入海關,必須在畢業前參加國家人事部組織的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成績合格,由學校向海關推薦,經海關按公務員錄用程式擇優錄用。而報關與國際貨運及應用英語專業培養的是面向經貿企事業單位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所以學生畢業前,學校不組織參加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當然也不負責向海關推薦。

不過,學校畢竟是全國惟一跟“海關”密切聯繫的高校,每年各類專業的畢業生進入海關系統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院校,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嘛!

同類二本牛校備案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中華女子學院、中國刑事員警學院、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等。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坐落在北京市海澱區花園村,直屬於中華全國總工會,其前身為成人教育性質的中國工運學院。

中華女子學院坐落在北京,直屬於全國婦聯。

中國刑事員警學院坐落在瀋陽市,直屬於公安部;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坐落在河北保定,直屬於司法部。兩校不同於軍校,跟普通高校一樣收取學費。學生畢業後,志願到公安機關工作的須參加人事部門統一組織的職位競爭性錄用公務員考試,合格者由省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組織擇優錄用。

在這樣一座充滿海派文化的都市里,上海對外貿易學院能不新潮嗎?

學校是華東地區惟一的涉外商科大學,一般在大三之前外貿學院和外語學院的同學就會通過六級或者專四,然後在一家貿易公司鍛煉。准畢業生們或者是當接線員幫忙聯繫業務,或者從審查單據、核對清單等簡單業務做起。上外貿的學生許多都成為上海灘上外貿公司的骨幹,或者在跨國公司的貿易部任職。

學院現有松江、古北兩個校區。松江校區是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大學園區,宏偉典雅的語音資訊中心大樓是其標誌性建築,並建有5萬餘平方米的現代化運動場館。古北校區毗鄰虹橋開發區,是學院的產、學、研基地,這裡設有與上海市教委共建的上海市大學生創業國際合作基地、上海高校國際商務實習中心,擁有現代化教學培訓的學位後培訓基地等,為學院開展職業素養與創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氛圍。

上海電力學院

雖然不能與復旦、同濟、東華等名校相提並論,但上海電力學院仍然是許多考生心目中一座需要奮力攀登的高峰。

上海是我國電力工業的重要基地,各類與電力相關的大型集團公司和國家重點企業星羅棋佈,這些優越條件為面向電力生產第一線的上海電力學院插上了有力雙翼。這所行業特色明顯的高校設有電力與自動化工程學院、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電腦與資訊工程學院等6個二級學院,其中電氣、熱動、自動化等幾個專業在上海市有較高的知名度,“熱力設備腐蝕與防護實驗室”是國家電力行業部級重點實驗室,電廠熱能動力與環境工程被評為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培養學科。

學校本部在上海市東部的楊浦大橋畔,在南匯科教園建有新校區。兩個校區裡,電力研究中心、學術交流中心、電力發展展示館、電力行業高培中心、電力市場模擬運行中心、電網安全模擬中心等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據說,學校正在積極申請學院升格大學,屆時,更名後的上海電力學院,錄取分數肯定會更上一層樓。

同類“牛校”備案

北京資訊科技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北京印刷學院、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金融學院、上海商學院等。

北京資訊科技大學是2008年在原北京資訊工程學院和北京機械工業學院的基礎上正式設立的。雖然剛剛由“學院”而升為“大學”,但錄取分數已經開始扶搖直上。

高校的地域優勢除了北京、上海特別突出以外,其他經濟發達城市和東南沿海城市的二本高校也受到一些考生的追捧,其錄取分數大多在一本控制線附近徘徊。例如:天津理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天津商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金融學院、大連交通大學、大連工業大學、大連醫科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大連)等。

有些學校也坐落在大城市,但不是北京上海那樣的國際大都市;它們也有一定的名氣,但遠不如綜合性大學如日中天。然而,它們憑著自己的專業優勢,在特定領域內滴水穿石,心無旁騖地練就了一身笑傲江湖的特殊本領。四年後,當它們的弟子走出校門時,在職場上卻可以左右逢源,平步青雲。

這類學校的牛氣靠的是獨門絕技,報考這類學校的考生往往也是獨具慧眼,通常需要用“一本”甚至更高的分數才能換取這類“二本牛校”的入門證。

南京審計學院

在名校林立的南京,南京審計學院實在不是一顆耀眼的明星,但誰也不能否認它在高校界也是一顆熠熠閃亮的恒星。

毫無疑問,學校獨步全國的王牌專業是審計學。長期以來,這個專業一直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真正引起人們關注的緣由是國家審計署掀起的一年一度的審計風暴。“經濟越發展,審計越重要”。在這場風暴的背後,人們清晰地感知到審計在我國經濟生活中所肩負的特殊使命,看到了審計的發展和社會對審計人才的需要,特別是高層次人才需求的潛力。這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審計學專業人才必須是在文、史、哲和外語、電腦等基礎上,向經、管、法和工程技術方面延伸的多面手,數學能力尤需出類拔萃。

作為全國第一個開辦審計學專業的普通高校,學校在本科生培養上,積極探索“本科學歷教育+國際執業資格培訓”的人才培養新模式,與特許公認會計師工會(ACCA)合作,開展國際註冊會計師執業資格培訓,設立了全國惟一的“全球推薦級ACCA培訓機構”,該中心的ACCA課程統考通過率甚至高出全球平均通過率。多年來,審計學專業在江蘇省政府、國家審計署、中國人民銀行的特別關照下,其發展速度和專業水準在國內始終處於領先地位。許多本科生一畢業即被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選中,其餘學生也大部分進入國家機關、大型國企和上市公司。

據瞭解,我國大約需要35萬名審計學方面的專業人才,但目前只有執業人員5萬多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國際機構的認可,人才缺口很大。在未來10年我國需求的15類人才排行榜中,審計學方面的專業人才位居榜首。這大概就是南京審計學院“牛氣沖天”的真正原因吧!

長春理工大學

看長春理工大學的校名,好像沒什麼特色。如果你知道2002年以前,學校的名字叫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可能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特色藏在“光”裡。

不錯,學校的獨門絕技就是光電技術。學校創辦於1958年,我國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大珩教授為主要創始人,也是第一任院長。學校先後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委、五機部、機械委、機電部、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1999年全國高校調整時被劃轉為吉林省管理。

由於“學院”更名為“大學”,所以學校也相繼開設了一些與光電技術無關的專業。這些新專業雖然沒有什麼特色,但由於光電專業的“光環效應”,錄取分數也大多在一本線上徘徊。長春理工大學對第一志願報考該校並被錄取的新生,如果分數超過考生所在省份錄取控制分數線50分以上,給予一次性1000元的獎勵。

同類二本牛校備案

長春稅務學院、昆明理工大學、中國計量學院、重慶郵電大學、南京資訊工程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四川外語學院、天津外語學院、大連外語學院、西安外國語大學等。

目前我國以外語命名的大學共有7所,其中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屬於一本院校,西安外國語大學、大連外國語學院、天津外國語學院、四川外國語學院則屬於二本院校。這四所二本外語院校儘管在某個專業上可能沒有綜合性重點大學裡的外語專業出色,但它們開設語種多,專業氛圍濃,尤其在外語的聽、說方面有天然的優勢,所以它們的一些與外語相關的專業在許多省份招生時,錄取分數都超過一本控制線。而其他非外語專業,如中文、新聞、工商、法學等近年來新開設的專業錄取分數也在一本控制線邊緣徘徊。

2000年以前,除了教育部直屬高校外,全國還有數十所“國字型大小”高校直屬於中央其他各部委管理。後來隨著國家機構管理體制改革的推進,大部分院校劃轉到地方管理,但仍保留了少部分比較特殊的院校。說它特殊,指的是這些院校裡的部分專業有點“壟斷”性質,在全國高校裡“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這些學校由於是中央部委的“嫡系部隊”,所以,不論坐落在什麼地方,很少受地方政府制定的“土政策”的牽掣,可以“高瞻遠矚”地把招生計畫和就業分配面向全國所有的省份,使全國各地考生比較公平地享受到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它們雖然沒有列入一本院校系列,但是在“國字型大小”或特殊領域就業光環的籠罩下,仍然吸引了眾多考生的目光,錄取分數年年居高不下,個別院校甚至超過一本線100分以上,令許多一本院校自歎弗如。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在這個崇尚物質經濟的社會裡,一些人對“政治”正逐漸敬而遠之。然而,在我國的政治中心北京,又怎能沒有一所與政治完全對口的高校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恰恰就填補了這個空白。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聽起來很“年輕”,實際上已滿一個“花甲”了。它的前身是中央團校,早在1948年就誕生了。自它誕生以來,就始終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切關懷。在不同歷史時期,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多次親臨學校作報告、參加畢業典禮、接見學員和題寫祝詞與賀信。

學校在招生簡章上公開聲明:“我校面向全國招生,實行考生自由報考,參加全國統一考試,綜合考核,按當地一般院校最低控制分數線以上,提前單獨錄取的招生辦法。未被錄取者,不影響其他院校錄取。” 請注意“當地一般院校最低控制分數線”,也就是說,按照各地提檔分數的標準劃定,學校屬於二本院校,亦即所有上了當地二本分數控制線的考生都可以報考該校。但由於在提前批招生,加上校名有“中國”二字,所以每年都有一些尖子考生,懷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幻想,抱著“提前批錄取,不報白不報”的心態,踴躍報考這所團中央所屬的惟一一所本科院校。

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從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畢業後都能到團中央工作,那早已是在“老皇曆”了。如今的畢業生,與其他普通高校一樣,完全是“自主選擇,學校推薦”。如果你在畢業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單位,學校就會把你的檔案和戶口都打回到你原來的籍貫參加所謂的“二次分配”。例如,2007年該校本科畢業880人,其中只有85人進入各級機關工作,“靈活就業”和回原籍參加“二分”的畢業生上升到231人。

學校位於北京西三環,屬於市中心的黃金地段。校園很精巧,有很多小路,但每條小路都可以相連,常常是你繞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為數不多的幾棟建築也很素雅,白色的圖書館,紅色的教學樓,銀灰的宿舍樓,與周圍筆直的毛白楊樹相映成趣。“學校據說是全國最小的13所大學之一,規模像高中,學生只有4千多人,與理想中大學的概念有不小差距,嚮往校園亭台樓榭、湖山花樹的那種大學的同學,本院暫不能滿足你的要求。”這是一名在校生對廣大考生的忠告。

上海海關學院

白襯衫、黑肩章,頭戴國徽,大義凜然,這是海關關員給我們的威武印象。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的上海海關學院就是這樣一所專門培養海關人才的大學。

學校的名字聽起來有點陌生,也難怪,它是2007年才升格的一所本科院校。然而,它的辦學歷史已經有了半個多世紀。1953年,經中央財經委員會批准,對外貿易部海關總署決定在上海創辦上海海關學校,當年就招收了第一屆初中畢業生,學制為三年。1980年升格為上海海關專科學校;2007年升格為上海海關學院。

學校雖然剛升成本科,但是它的錄取分數卻高得驚人,2007年招收的第一屆本科生,在許多省份都超過了一本分數線。即使在未升本時的“專科年代”,每年也有少數一本壓線考生向該校投懷送抱。所以,凡是想報考該校的同學,填報之前,一定要仔細掂量掂量自己的分數。

學院是一所以管理學學科為主,經濟學、法學、工學等學科協調發展,以現代海關學科為主要科研方向的具有鮮明海關特色的教學型高等學府。現設有海關管理系、海關經濟系、海關法律系、海關外語系、公共基礎教學部等五個教學系部;設置了分屬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等四個學科門類的3個本科專業和8個專科專業。

一般來說,本科各專業及專科海關管理、海關國際法律條約與公約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如志願進入海關,必須在畢業前參加國家人事部組織的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成績合格,由學校向海關推薦,經海關按公務員錄用程式擇優錄用。而報關與國際貨運及應用英語專業培養的是面向經貿企事業單位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所以學生畢業前,學校不組織參加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當然也不負責向海關推薦。

不過,學校畢竟是全國惟一跟“海關”密切聯繫的高校,每年各類專業的畢業生進入海關系統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院校,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嘛!

同類二本牛校備案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中華女子學院、中國刑事員警學院、中央司法警官學院等。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坐落在北京市海澱區花園村,直屬於中華全國總工會,其前身為成人教育性質的中國工運學院。

中華女子學院坐落在北京,直屬於全國婦聯。

中國刑事員警學院坐落在瀋陽市,直屬於公安部;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坐落在河北保定,直屬於司法部。兩校不同於軍校,跟普通高校一樣收取學費。學生畢業後,志願到公安機關工作的須參加人事部門統一組織的職位競爭性錄用公務員考試,合格者由省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組織擇優錄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