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別用你的迷茫,束縛孩子的成長丨《起跑線》給父母的12個啟示

上層巨富, 從幼稚園開始, 花巨額學費, 上國際學校, 早日留美留英;

底層家庭的孩子向命運低頭, 放棄高等教育打工糊口;

中產階級最輸不起, 他們一輩子辛苦努力, 先保證下一代不掉下去, 再爭口氣逼孩子爬上頂端。

這些場景熟悉嗎?你以為這是在暗示中國的教育現狀?不不不, 這是一個發生在印度的故事。

幼升小的套路中國父母都很熟悉, 沒想到印度也和我們是一樣一樣的。

熱映中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就講述了這樣一個笑中帶淚的印度版擇校記的故事。

新中產階級夫妻拉吉和米塔, 為了把獨生女皮婭送進德里最好的私立學校, 一路打怪, 卻在終於拿到入學資格後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看完電影佩服得五體投地, 印度人居然能從教育的環節, 深入到階級固化的議題中, 用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將風趣與深沉並行到底。

除了佩服, 是反思。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父母頭上懸著的“尚方寶劍”, 大家用盡渾身解數, 把孩子的成長交付給一棟房子、一個教育機構, 一所好學校。

“如果我的孩子考不上好的幼稚園, 就進不了好的大學, 出來就找不到好工作, 之後, 她會被孤立, 變沮喪, 最後很可能會吸毒, 一輩子就毀了。 ”這是片中的妻子米塔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她的老公拉吉是當地一個很大的時尚婚紗店的老闆, 有車有樓又有錢。 米塔從小對女兒捧為明珠, 帶孩子去外面玩滑梯要頭戴安全帽、噴好防蚊水、塗抹防曬霜, 然後, 消毒滑梯……

▲ 隨便感受一下

這樣的焦慮在女兒面臨幼升小時顯露無疑。 在印度, 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 還是“階級”, 成為這個階級的一部分, 最好的辦法就是——上名校!

為了讓女兒出人頭地,兩個人簡直已經喪心病狂了。(下方高能,論中產階級小夫妻躋身上流社會的正確姿勢。)

贏在起跑線風光無限有錢了不起

第1步:考察名校

▲ 有花有草又有馬,比酒店還高大上的皇家學校錯不了啊。

第2步:重金買下學區房

▲ 這下底氣明顯更足了。

第3步:不擇手段拿入學報名

▲ “1400所學校將從明天開始分發他們的表格。我們就拭目以待哪些父母能夠贏得這場比賽!”

第4步:重金接受面試培訓

▲ 10點上數學課,12點游泳課,下午2點英語課,4點禮儀課,6點藝術課和音樂課……孩子什麼時候吃飯和睡覺?這不重要。

然並卵,機關算盡,女兒皮婭依舊落榜了。真相很殘忍,他們是個體戶小老闆,不太洋氣啊。

▲為什麼沒有人早點告訴我!

天無絕人之路,往上走不行,你可以往下走,升學顧問給了一條旁門左道。⬇️

上演印度版《變形記》裝窮人我們也可以

眼見希望之火還可以燎原,夫妻倆又有了一個喪心病狂的決定——搬進貧民區。

但由奢入儉難,拉吉一家剛剛搬進貧民區時,演技明顯不線上。慶倖,貧民區樸素的中國好鄰居希亞姆伸出援手,主動請纓為拉吉培訓。

貧民第1課:擠公交

▲ 480人的印度公車,真擠不上去啊!

貧民第2課:入職“富士康”

▲成為流水線上的小工人,分揀小餅乾,臣妾做不到啊!

貧民第3課:生活水準一夜回到解放前

▲終於,要和豪華大披薩說拜拜!

▲ 高級瓶裝水再也不能用來漱口了!

貧民第5課:碰瓷

▲ 為湊齊名校收取的抽籤費,中國好鄰居希亞姆用命上演了一幕善意的碰瓷,目標明確,只想索賠24000塊給拉吉。

慢慢的,拉吉發現自己已經被貧民區人們的質樸和善良感染了,連一向衣食無憂的女兒臉上也多了不曾有過的笑容。

有點諷刺的是,這一次,拉吉一家裝窮成功了,女兒皮婭順利拿到了貧困生入學資格,但中國好鄰居希亞姆的孩子卻落選了。

紙包不住火,當希亞姆知道拉吉騙取貧困名額的事情後,原本想拆穿他,奪回自己兒子該有的“入學資格”,但他看到皮婭在學校開心的樣子,又軟下心來,最後決定成全孩子。

中國好鄰居的做法,徹底讓拉吉醒悟了。他深深感覺到,自己如果連一個誠實、善良的好人都做不了,又怎麼能成為一個好父親?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教育的本質不是生意?

補救第1步:和校長承認錯誤,結果被反套路了。

▲ 原來校長早就知道他那點小心思,錄取皮婭是想從中受益:“現在的父母,為了能夠讓孩子來我這裡上學,可以為我做任何事!”

蒼天,這簡直是一萬點暴擊!

補救第2步:募捐學校給中國好鄰居

▲ 捐助“希望小學”成了拉吉最大的心願。

第3步:演講、退學

▲ 我們拼盡全力,甚至欺詐、賄賂、行騙……最終讓孩子上了這所學校,但孩子學會的真正的快樂和真誠,並不在這裡。

電影的結局很唯美,女兒回到公立學校上學,拉吉與米亞陽光下的身影,漸行漸遠。

真正的起跑線

是別讓你的迷茫,捆綁孩子的成長

有人說,《起跑線》是抨擊中國教育制度的電影,與其說抨擊,不如說這部電影是給中國父母的成長啟示錄。

還有人說,女兒好不容易擠進名校,拉吉卻意氣用事,太傻了。但很多時候,我們明知道哪裡出了問題,卻始終沒有改變的勇氣。

是好鄰居希亞姆的善良,讓拉吉開始反思自己對女兒的教育,他們的擇校故事歷經艱辛,卻忽略了對教育本質的探索、追尋和審視。

“如果我不是一個好人,又怎麼能成為一個好父親?”或許——

起跑線很短,一輩子很長,別讓你的迷茫,捆綁了孩子的成長。謹以《起跑線》的12個啟示,獻給還在焦慮的中國父母。

看過《起跑線》,你們內心的執念有了變化嗎?

為了讓女兒出人頭地,兩個人簡直已經喪心病狂了。(下方高能,論中產階級小夫妻躋身上流社會的正確姿勢。)

贏在起跑線風光無限有錢了不起

第1步:考察名校

▲ 有花有草又有馬,比酒店還高大上的皇家學校錯不了啊。

第2步:重金買下學區房

▲ 這下底氣明顯更足了。

第3步:不擇手段拿入學報名

▲ “1400所學校將從明天開始分發他們的表格。我們就拭目以待哪些父母能夠贏得這場比賽!”

第4步:重金接受面試培訓

▲ 10點上數學課,12點游泳課,下午2點英語課,4點禮儀課,6點藝術課和音樂課……孩子什麼時候吃飯和睡覺?這不重要。

然並卵,機關算盡,女兒皮婭依舊落榜了。真相很殘忍,他們是個體戶小老闆,不太洋氣啊。

▲為什麼沒有人早點告訴我!

天無絕人之路,往上走不行,你可以往下走,升學顧問給了一條旁門左道。⬇️

上演印度版《變形記》裝窮人我們也可以

眼見希望之火還可以燎原,夫妻倆又有了一個喪心病狂的決定——搬進貧民區。

但由奢入儉難,拉吉一家剛剛搬進貧民區時,演技明顯不線上。慶倖,貧民區樸素的中國好鄰居希亞姆伸出援手,主動請纓為拉吉培訓。

貧民第1課:擠公交

▲ 480人的印度公車,真擠不上去啊!

貧民第2課:入職“富士康”

▲成為流水線上的小工人,分揀小餅乾,臣妾做不到啊!

貧民第3課:生活水準一夜回到解放前

▲終於,要和豪華大披薩說拜拜!

▲ 高級瓶裝水再也不能用來漱口了!

貧民第5課:碰瓷

▲ 為湊齊名校收取的抽籤費,中國好鄰居希亞姆用命上演了一幕善意的碰瓷,目標明確,只想索賠24000塊給拉吉。

慢慢的,拉吉發現自己已經被貧民區人們的質樸和善良感染了,連一向衣食無憂的女兒臉上也多了不曾有過的笑容。

有點諷刺的是,這一次,拉吉一家裝窮成功了,女兒皮婭順利拿到了貧困生入學資格,但中國好鄰居希亞姆的孩子卻落選了。

紙包不住火,當希亞姆知道拉吉騙取貧困名額的事情後,原本想拆穿他,奪回自己兒子該有的“入學資格”,但他看到皮婭在學校開心的樣子,又軟下心來,最後決定成全孩子。

中國好鄰居的做法,徹底讓拉吉醒悟了。他深深感覺到,自己如果連一個誠實、善良的好人都做不了,又怎麼能成為一個好父親?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教育的本質不是生意?

補救第1步:和校長承認錯誤,結果被反套路了。

▲ 原來校長早就知道他那點小心思,錄取皮婭是想從中受益:“現在的父母,為了能夠讓孩子來我這裡上學,可以為我做任何事!”

蒼天,這簡直是一萬點暴擊!

補救第2步:募捐學校給中國好鄰居

▲ 捐助“希望小學”成了拉吉最大的心願。

第3步:演講、退學

▲ 我們拼盡全力,甚至欺詐、賄賂、行騙……最終讓孩子上了這所學校,但孩子學會的真正的快樂和真誠,並不在這裡。

電影的結局很唯美,女兒回到公立學校上學,拉吉與米亞陽光下的身影,漸行漸遠。

真正的起跑線

是別讓你的迷茫,捆綁孩子的成長

有人說,《起跑線》是抨擊中國教育制度的電影,與其說抨擊,不如說這部電影是給中國父母的成長啟示錄。

還有人說,女兒好不容易擠進名校,拉吉卻意氣用事,太傻了。但很多時候,我們明知道哪裡出了問題,卻始終沒有改變的勇氣。

是好鄰居希亞姆的善良,讓拉吉開始反思自己對女兒的教育,他們的擇校故事歷經艱辛,卻忽略了對教育本質的探索、追尋和審視。

“如果我不是一個好人,又怎麼能成為一個好父親?”或許——

起跑線很短,一輩子很長,別讓你的迷茫,捆綁了孩子的成長。謹以《起跑線》的12個啟示,獻給還在焦慮的中國父母。

看過《起跑線》,你們內心的執念有了變化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