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日好詩丨想起的詩

想起的詩

作者:馬累

想起一些細微的事,

比如, 家鄉的麥子開花,

被麥芒紮痛的信仰。

再比如, 河面上旋起的清風

無人領略, 卑微的肉身

卻註定承受一個時代的錯疚。

而更多時候, 我會想起

這樣的場景:

午後灑滿陽光的天井裡波浪般

浮動的樹蔭,

父親手背上粗重的汗毛,

母親腿上漿洗的發白的藍色粗布褲子,

零亂的木桶,

水泥板上攤開的玉米,

桐枝間密密實實的鴉巢……

如果不是為這些活著,

我就不會像現在這般安靜。

詩人介紹

馬累, 原名張東, 1973年4月生於魯中平原上一個叫樓一的小村莊。 參加27屆“青春詩會”。 出版詩集《紙上的安靜》等。 部分作品被譯為英、匍等語言發表。 認為詩歌首先要乾淨、安靜, 其次要表達出內心的愛與罪愆。

專家點評

很多時候, 我們對詩意的提煉與演繹, 都源自於對生活的深切憶念與默默感恩, 源自於對生命行旅與心靈起伏中那起起落落的情緒煙火的捕捉與燃放。

與此同時, 生活中有無詩意, 其實與生活本身的關係並不直接, 因為生活作為“物自體”, 它無法站出來自我發聲。 生活的詩意, 說到底是人類主體觀照生活和觸摸生命的結果, 也就是說, 在詩人對生活詩意的表述中, 無時無處不袒現著主體性的特徵。 這首《想起的詩》, 正可以視為對上述觀點的具體說明。

詩人以“想起”為題目關鍵字, 意在強調其詩情的來歷與記憶相關, 與曾經的生活蹤跡相連, 而不只是無根無據的情緒構想和心靈囈語。 詩人先是用兩節的形式, 交代了能“想起”的生活中閃爍著詩意光亮的部分。 首節以“細小的事”為領起, 言述了曾經生活中微細的點滴在心靈中的鮮明印痕,

“家鄉的麥子開花”“被麥芒紮痛的信仰”“河面上旋起的清風”“卑微的肉身”等等意象, 都是對“細小”這一形容詞的說明, 儘管這些陳列之“事”, 其實並不“細小”, 不過在詩人述來, 相比宏大的生活本身而言, 這些事項又不能不說是“細小”的。 第二節用“場景”來統攝, “灑滿陽光的天井”裡“浮動的樹蔭”、“父親手背上粗重的汗毛”和“母親腿上漿洗的發白的藍色粗布褲子”, 以及“水泥板上攤開的玉米”等等, 鄉土生活的真實情景歷歷在目, 讓人不免生出親切而溫馨的閱讀感受。

最後一節可以看作前兩節的總結和昇華, 這樣的結構設置, 很容易讓人想起艾青的《我愛這土地》, 而詩歌的結尾兩句, “如果不是為這些活著, /我就不會像現在這般安靜。

”也會讓人忍不住記起艾青的“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樣的名句。 儘管該詩的結尾句不如艾青的出彩, 但有這樣的詩句來總括, 詩歌的境界也一下子被抬升了許多。

特邀點評:張德明

“每日好詩”點評專家名錄

陳先發、陳衛、曹宇翔、耿占春、顧北、顧建平、洪燭、霍俊明、簡明、蔣浩、賈鑒、雷武鈴、冷霜、李少君、李建春、劉向東、梁曉明、盧輝、羅振亞、馬知遙、莫真寶、任毅、榮光啟、樹才、師力斌、譚五昌、唐翰存、田原、唐詩、吳投文、汪劍釗、王久辛、王士強、西渡、向以鮮、楊克、楊墅、楊四平、楊慶祥、余怒、葉舟、臧棣、張德明、張定浩、張清華、周偉馳、周瓚等。

(以姓名拼音為序, 排名不分先後)

欄目主持:孤城

中國詩歌網(www.zgshige.com)由中國作家協會 · 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辦,

是以建立“詩歌高地 詩人家園 ”為宗旨的互聯網出版平臺、國家重點文化工程。 設有品牌欄目“每日好詩”(稿酬500元), 每天推薦一首原創好詩, 並邀請詩壇專家點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