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山深處的追夢人

松山區夏家店鄉昆龍山流域內有四個行政村。

這裡深溝大壑, 十年九旱, 農民祖祖輩輩靠天吃飯。

2011年, 正當各村青壯年紛紛走出大山進城務工時, 有一個人卻不顧親朋好友的勸阻, 毅然返回大山, 他就是范愛民。 此後的幾年間, 他傾盡所有, 閘溝蓄水、植樹造田, 讓自己“還家鄉一片青山綠水”的夙願逐漸實現。

年逾花甲的范愛民生於斯、長於斯。 21歲時, 為改變貧困的命運, 他毅然離家。 此後的三十八年中, 從赤峰市北五旗縣到西藏、寧夏, 他帶領著自己的建築隊伍開疆拓土, 足跡延伸至蒙古國境內。 2011年, 打拼多年的他剛歸故里,

就把目光鎖定在昆龍山腳下這片重度水土流失區域。

范愛民以整體流轉的方式, 承包荒山、荒坡、荒溝、耕地、林地、草地近20萬畝。 註冊資金500萬元成立了“赤峰市開元荒山河道治理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聘請專家進行“昆龍山世紀新村建設”的論證、設計和規劃。 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 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特色養殖業和旅遊觀光產業, 全力打造昆龍山流域現代農村經濟綜合體。

2012年以來, 范愛民累計投資5639萬元, 十幾台機車晝夜奮戰, 閘溝造田2300餘畝;調動人力物力, 對1500畝山坡地進行大規模改造, 使之變成水準梯田;修建17座塘壩、223座穀坊, 動用土方量達409.24萬立方米;投資29萬元, 營造經濟林1200畝, 種植大棗4萬株、123小蘋果4萬株, 補植油松5萬株。

水是農業的命脈, 要想改變貧窮落後面貌, 必須解決水資源匱乏問題。 2013年7月, 范愛民投資437萬元, 採取“借地打井”的方式, 打成2眼深水機電井, 鋪設3條6公里地下輸水管道, 修建2處蓄水5000多立方米的大型蓄水池, 架設4公里高壓通電線路, 實現了引水上山、西水東調, 保證了昆龍山流域2萬畝坡耕地和2萬畝經濟林的灌溉需求。

造福家鄉不能開“空頭支票”。 平房村、興隆溝村是兩個貧困山村, 通往外界的路坑坑窪窪, 路窄難行。 2011年, 范愛民投資200多萬元, 為兩個村修建村路、環山作業路100多公里, 基本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問題。 2012年,他投資63.7萬元, 修建了位於平房村和興隆溝村境內6公里長的戰備路路基, 並由公司出資補償修建戰備路佔用百姓耕地費用20萬元。

他還捐資20萬元修繕村部, 鄉里新建的敬老院因為缺少資金面臨停工, 他捐出10萬元。 春節到了, 他為近百戶貧困村民、孤寡老人送去肉菜油糧……2012年以來, 范愛民累計捐資140多萬元, 為家鄉辦實事、好事上百件。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滿衣。 ”而讓鄉鄰共同富裕, 始終是范愛民念茲在茲的理想夢境。 為了實現夢想, 老當益壯的范愛民終日奔波於溝壑間、大山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