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臺灣人才外流加劇 專家評析原因:沒需求沒投資

新媒稱, 臺灣地區人才外移情況嚴重, 台當局通過放寬相關規定, 希望加強延攬外籍專業人才赴台, 以提升經濟競爭力。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4月20日報導, 六年前由印度來台深造的克裡斯(28歲), 2017年從台“中研院”取得博士學位後, 在一番考慮後決定留台發展, 在一家台資科技起步公司負責開發國際業務, 月薪近8萬新臺幣(約合1.7萬元人民幣)。

“比起亞洲其他城市如上海、香港和新加坡, 臺灣的薪資配套確實低了兩成五到三成。 但因為這裡工作量沒那麼大, 加班也沒那麼多。 我以前為了博士學位長時間都困在實驗室裡,

我過怕了那種日子, 所以不想在工作上花太多時間。 ”來自西孟加拉邦首府加爾各答的克裡斯說道。

然而, 克裡斯並不打算在臺灣久留。 他說:“在這裡發展的空間畢竟有限, 我預期再待個兩三年, 有了些經驗後再到上海或新加坡去。 ”

報導稱, 克裡斯所點出的, 或許正是臺灣地區人才危機的關鍵。 因受少子化和老齡化影響, 加上國際人才競逐激烈, 島內低薪問題又揮之不去, 內部人才流失近年不斷惡化, 臺灣地區已然成為高階人力的淨輸出地。

報導還稱, 除了島內人才外移, 現約有3萬名外國專業人士的臺灣地區, 也無法吸引更多外籍高階白領前來。

若根據英國經濟研究機構牛津經濟公司和多家跨國企業研究預估,

到了2021年, 臺灣地區恐將因為留才攬才不力而成為全球最缺乏人才的地區。

報導稱, 在這個背景下, 加強延攬外籍專業人才以提升臺灣地區競爭力, 已成為台當局的重點之一, 尤其當中國大陸在今年2月底宣佈的31條惠台措施後, 解決人才危機更成了台當局的當務之急。

報導稱, 為因應這個問題, 由民進黨當局研擬大半年的所謂“攬才專法”2月正式上路, 期以通過“專法”放寬外籍專才來台的相關規定, 並優化待遇, 從而建構更適宜的工作和居留環境, 達到加強攬才來台留台的效果。

然而, 在臺灣大學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看來, “臺灣人才短缺的問題是被誇大的”。 他說:“臺灣地區攬才來的人很少, 外界的解讀是台當局過於嚴苛,

但我們自己做的研究卻顯示, 大部分的臺灣企業是沒有需要外籍人才的。 ”

他補充說:“假設一個地方的產業知識內涵不高, 它根本沒有需要很多人才。 臺灣企業花在研發的經費很少, 臺灣企業對人才培訓的投資也很少, 這樣的產業為什麼需要那麼多人才?你說臺灣人才短缺, 得說清楚是什麼人才。 以製造業來講, 我們缺研發工程師, 服務業如電商則是缺高階管理人才, 臺灣短時間沒辦法培養出這些人, 只能從外面找。 ”

辛炳隆說:“很好笑的是, 臺灣人才外流是因為薪水太低。 那我們攬才的時候, 最大的問題也是待遇太低, 而台當局卻一直想要把薪資拉得更低。 ”

而臺灣文化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邱駿彥指出,

面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激烈人才競逐, “臺灣即便給再多的薪水, 只有小眾(的外籍人才)會來, 絕對不是大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